為什么林楓兒愿意把手放在這只手上呢?她也不知道。或許,是時空交錯打開了緣分的一絲絲縫隙,讓各自在不同軌道運行的人偶然相遇。仿若流星劃過。他們的軌道是否會再次交匯,猶未可知。
但是,這樣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林楓兒覺得,或許,她是可以不必永遠那么獨立、堅強,而是可以將手交到別人手中,允許別人與她共擔風雨的。
這種分擔,與她所熟知的友情不同。朋友亦可以共同分擔,但是朋友很多時候是陪她一陣子的。李慕、張翼、晴紫、鄭玉哥哥,他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這些朋友離開幾年,積攢下來的是幾疊信筏。現在,他們又將重逢,發生更多的交集,但是,將來他們也將有他們人生中更親近的人,他們的愛人。而她也終需長大,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人。
難道,這真的是長大成人所必經的道路嗎?她喜歡平和理性,單純快樂、不必揣摩他人心思的自己,所以對于話本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只是看看,并不想那樣的戲劇性的喜怒哀樂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許,她終歸是要經歷這些帶來情緒起伏的事情,使她成長為更加成熟堅定的自己,雖然她尚不知那個未來讓她歡喜讓她憂的人是誰。
忽然之間,林楓兒就有了這樣的覺悟,對話本中的脆弱敏感、哭哭啼啼、為情所困少了一些抗拒。
轉眼端午將至,皇帝和皇后在宮中的玉山湖設置了龍舟賽和粽子宴,并邀請了朝中官員及其家眷一起觀龍舟賽。
端午節的早晨,林楓兒隨祖母入宮赴宴。她難得以女子打扮示人,頭插大方簡單的流蘇金釵,身穿華夏當時流行的儒裙,衣裙不戴任何裝飾,只有腰帶和著裙擺隨風飄動。她背著手走在祖母前面,不時轉身回頭看看祖母落后了多少。
此時節,繁華幾乎落盡,滿目郁郁蔥蔥,只有月季還在盛開。祖孫二人在月季叢中穿行。
花墻轉角處,一個身影閃進月亮門。他和兄弟們一邊說話,一邊走來。當他側過頭時,發現一個熟悉的背影出現在花叢中。此刻林楓兒在等她的祖母趕上來。
“難道是。。。”李牧心里說。他曾無數次的想象他們再次相見的情景。當她真的出現在眼前時,他反倒有點不知所措,只是站定在那里。“怎么不走了,弟弟?”二王子說。
林楓兒聽到聲音,轉過身來,看到了李牧和另外兩個王子。
“哎,李慕,你也在這里。也是來看龍舟賽的嗎?”林楓兒跑過來說,此刻她已經忘了當年李慕從不回她信件時的氣惱。畢竟,不回信是李慕的事情,不是她的事情,她沒有權利要求他必須怎樣。他鄉遇故知,見到李牧的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驚喜。
“楓兒,不得無禮。還不快點拜見幾位殿下。”這時祖母趕過來說。
“殿下?李慕你。。。”林楓兒還沒說完,老太太就打斷說,“見過三位殿下,我們家孫女初來京城,不懂禮數,還請三位殿下見諒。”
“老太太多禮了。許久不見,楓兒姑娘近來可好?”李牧走近了,聲音不覺有些輕柔的說到。
“‘殿下’真的關心嗎?如果真的關心,殿下就會給楓兒寫信,或者至少回復楓兒的信了。”聽到李牧的問候,林楓兒心中忽然感覺有點委屈。在她看來,李慕在離去之后便悠然斷了音訊。她曾經以為,自己豁然大度,并不以此為意。然而,當她面對活生生的李牧時,發現在她快樂外表下的潛意識里,其實是感受到了被忽略冷落的傷害。話一說出,竟然有點賭氣的味道了,眼睛也有點濕潤。連她自己也被驚到了。
這是林楓兒不擅長的領域。她不喜歡被人看到她的傷感和脆弱,覺得掉眼淚是件難為情的事。或許因為從小到大,她也很少遇到惹她哭泣的事情的緣故。她像哥哥們那樣,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女兒也有淚不輕彈。
“祖母,我看時間不早了,咱們快點去湖邊吧,免得大家久等。”林楓兒說完便急急的拽著祖母逃走了。
留下李牧,站在原地,目送祖孫二人離去。“這便是我想要的嗎,也是求仁得仁了。”李牧內心酸澀的想。
“弟弟,發什么呆呢?這位小娘子是誰,你們認識?”大王子問道。
“哦,是林相家的孫女,剛來京城。早年曾經見過的。”李牧說。
“好了,我們也快趕去湖邊吧,莫誤了吉時。”二王子說。于是兄弟三人也往湖邊走去。
這龍舟賽李牧看的有些心不在焉。他的目光總是不經意間在尋找那抹粉色的身影。雖然林楓兒與眾多貴女混在一起,他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她的位置。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偶爾,當林楓兒察覺到視線,看過來時,他又趕忙假裝在看別人。李牧覺得,今天的他太不像自己了。他何曾懼怕過目光對視。
林楓兒倒是專心的看了龍舟賽,除了時不時感覺到某人的視線以外。
“只是,這樣的棋局該如何解呢?便要一直如此下去嗎?”李牧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