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編:李白正傳

家世和出生地

研究者們把許多注意力放在對詩人的家世和出生地的考察上,連篇累牘的文章,觀點相左,爭論不休,難以得出確定的結論。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白恐怕是唯一的一位。這是因為,環繞在李白家世和出生地問題上的迷霧太濃厚了,而現有的資料又不足以揭開這些迷霧。

關于自己的家世,李白說: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與韓荊州書》)

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隴西是秦漢時郡名,治所在狄道(今屬甘肅臨洮)。唐時,李、崔、鄭、盧、王是所謂五大姓,而隴西是李姓郡望。唐人喜歡以郡望稱其姓氏,所以研究者一般只承認隴西是李白的籍貫,與李白家世并無本質聯系。但也不盡然,因為李白同時又說他的祖先是“漢邊將”——西漢時號稱飛將軍的李廣,這又明明與他的身世有關了。李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所以李白自稱隴西,實際上也就指隴西郡成紀。

李廣距李白太遙遠了,說李廣是自己的祖先,也可能僅僅是因為郡望的關系而隨便拉扯上他。但是李白又說他是東晉安帝時據河西五郡的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這個材料出自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于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李陽冰與李白同時,李白稱他為族叔。唐代宗寶應元年(762),陽冰在當涂縣(今屬安徽馬鞍山)做縣令,貧病交加、垂垂老矣的李白去投奔他,在病榻之上,李白將他的手稿付與,托其為自己編集作序(即《草堂集序》)。關于自己身世的說法,應出自李白之口述。范傳正也是唐代人,年齒晚于李白五十歲左右。范傳正的父親范倫是李白的朋友,兩人有詩酬答(詩今不傳)。李白去世五十多年后,范傳正做宣、歙、池等州觀察使,尋訪到了李白的兩個孫女,關于李白系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的說法,得之于李白之子伯禽的親筆手疏,也如同李白自述一般??梢娨陨蟽蓚€材料的可信程度都是不容置疑的。而涼武昭王九世孫一說,與李白自稱“隴西”又同出一源,并不矛盾。李暠正是西漢李廣之后。唐朝天子也是李暠之后,李白既自稱是李暠之后,則與唐天子為同宗。關于這一點,李白自己也不否認,他有許多與唐宗室贈答的詩,或稱從兄、族弟,或稱族叔、祖翁。然而問題的最大疑團也即在此。

唐開國皇帝李淵是李暠七世孫。按照輩分排下來,李白應是玄宗李隆基的族祖。唐玄宗時,曾下詔把李暠子孫“列入宗正寺,編入屬籍”,即皇家族譜,李白并非湮沒無聞之人,為什么并沒有被編入屬籍?據詹锳、郭沫若考證,李白在與唐宗室詩文交往中,凡標題中表示的祖孫、叔侄、兄弟關系,以李暠九世孫為準予以核對,世代多不相符。多數情況下,是把自己輩分降低了,降低一輩、兩輩以至四輩,這說明李白對自己的身世也是自相矛盾、游移不定的(見詹锳《李白詩論叢》、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所以郭老進一步得出結論,說“所謂李暠九世孫之說,看來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所捏造,目的就是抬高自己的門第”。

問題恐怕不是簡單的一句批判就能了事。李白固然有其庸俗的一面,但以他一貫傲岸、蔑視權貴的性格看,他完全沒有必要去捏造一個輝煌的遠祖,何況與李唐天子認同宗,本身要擔多大的風險!

李白家世中,從李暠到李白九代人的變遷,李白有這樣的自述:

白本家金陵(按陵或為城之誤。金城即今甘肅蘭州,當秦漢時亦屬隴西郡范圍),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上安州裴長史書》)

“沮渠蒙遜難”,事在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李暠死后,其子李歆、李恂繼立,均為沮渠蒙遜所攻滅,歆、恂敗死。歆子重耳等奔于江左,后歸魏為官,即“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李氏這段經歷與李暠稱涼武昭王相距二十余年,見于《晉書》,距李白誕生約三百年。另外還有李陽冰《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的兩段大致相近的敘述:

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颀堉?,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李陽冰《草堂集序》)

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先府君指天枝以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條支”和“碎葉”皆在西域。條支當是指唐時的“條支都督府”,所轄地域相當寥廓,具體位置今已難以確指,郭沫若以為其地望與蔥河、天山等相接。碎葉為唐時鎮名,應當包括在“條支”以內。李陽冰《草堂集序》中的“中葉”,是指自李暠至李白九世之間,即李白的四世祖時,其時正當范傳正《新墓碑》所說的“隋末”(約605—618),上距李白誕生不足一百年,恰好是四代人。但是,所謂“非罪”“多難”,具體是什么罪、什么難,則不得而知了。雖然如此,從“易姓與名”“隱易姓名”看,罪名或者災難是很可怕的。直到李白誕生時,才恢復了“李”這個本姓?!安枴奔蠢像趵疃疤熘Α敝^帝室之支脈。

關于李白的家世,可知的材料大致如上,真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撲朔迷離,且又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李白的父親名客,“客”顯然不是名字,只是本地人對外鄉人的稱呼。李白排行十二,足見他同宗兄弟之多,但李白所有詩文中幾乎沒有語及父母兄弟之處(李白晚年因事下獄,自分必死,詩中曾高呼過高堂和兄弟一次)。李白對自己的家世絕少提及,有些陳述明顯地矛盾不通(如自稱“少長江漢”)。李白二十五歲離開蜀地出游,此后近四十年沒有回歸故鄉。他的這一切離奇言行和舉動,更增添了他家世問題上的神秘性和傳奇性。正因為如此,近年有很多研究者做了多種大膽而有趣的探索。此處介紹兩種說法:

國內有學者以為,李白是李廣長房長孫李陵的后代。李陵降于匈奴,在匈奴娶妻生子,李氏一脈遂在北方繁衍、生活下來。5世紀初(北魏時)至7世紀初(隋末),李陵的后代均以驍勇善戰而為官。隋煬帝時,李氏一門被誣為叛國罪,煬帝殺李氏宗族三十余人,其余無少無長,皆徙邊徼(邊徼即西域)。這個說法照應了“中葉非罪”“隋末多難”的話,然而李陵一系與李暠并非一房,其解釋是,李白其所以稱李暠為遠祖而回避李陵,是因為李陵為變節分子,在漢族中聲譽不好的緣故。

臺灣有學者認為,李白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后裔。李淵即位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建成,得為太子。李建成妃子托孤于宮女,隨商人入西域,這個遺孤就是李白的高祖或曾祖。臺灣另一學者還據此認為李白《憶秦娥》詞,即為李白懷念原本屬于他的長安宮闕、宮中女娥而作。

此外還有一些說法。如上所述,認為李白乃李暠九世孫是“捏造”,未免失之簡單;認真將李白與李陵或李建成聯系起來,有些地方仍不免有“憑空虛擬”之嫌,尚不能處處服人。然而這些研究和探索都是有益的。

關于李白的出生地。

李白出生于701年,即唐武則天長安元年。根據是李白自己寫的《為宋中丞自薦表》?!蹲运]表》云:“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自薦表》作于757年,即唐肅宗至德二載,以此上推五十七年,其生年當如是。這一點,學術界無異議。但是關于李白的出生地,如同其家世,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有代表性的是郭沫若的“中亞碎葉”說。中亞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境內。碎葉是當時漢胡客商雜居之地,郭沫若又據此說李白的父祖輩是西域富商。李白一家是“神龍之初逃歸于蜀”的,神龍元年即705年,李白已經五歲,所以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但是,唐時有兩碎葉,一處是中亞碎葉,一處是焉耆碎葉。焉耆碎葉在今新疆境內博斯騰湖畔庫爾勒和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于是又有“焉耆碎葉”說。第三說以為李白出生于條支。如前所說,條支的地理位置十分寬泛,無論是中亞碎葉還是焉耆碎葉,都應包括在條支境內,此說與前二說無異而不如前二說具體。第四說以為李白出生于蜀地(昌明縣,即今四川江油),根據是前引的李陽冰《草堂集序》和范傳正《新墓碑》兩段文字。這兩段文字敘述的次序,都是先說逃歸,再說李白出生。另有一個根據是魏顥的《李翰林集序》:

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

魏顥初名萬,年齡晚于李白十歲左右。他是個狂熱的李白崇拜者。天寶十三載(754),他曾不遠萬里尋訪李白,東魯、中原、長安,最后在揚州與李白相遇。盤桓一段時間后,分手時,李白將自己的詩稿交付魏萬,托他代為編集。魏萬既說李白“身既生蜀”,可信性是很大的。不能自圓的是“神龍之初逃歸于蜀”,因為神龍元年(705)時李白已經五歲。持此說者的解釋是“神龍”應為“神功(697)”之訛?!吧窆Α币彩俏鋭t天年號,在長安元年之前五年,也就是將李白父親逃歸于蜀的時間提前了將近十年,那么李白的出生地必在蜀無疑了。

此外還有李白生于長安之說。

李白的家世究竟怎樣,出生地究竟在何處,并不妨礙李白作為一個詩人的偉大。但是,通過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出,揭開這一團迷霧,確實有助于了解李白思想的底蘊。李白的幽怨、悲憤和不平,仿佛總有一個神秘的內核存在。中國的古典詩歌,抒情言志是最基本的傳統,作為主觀性最強的李白來說,尤其是如此。李白詩歌的抒情,有時是明朗的,有時卻包藏很嚴密,研究者在讀到這些包藏很嚴密的詩的時候,腦子里總要閃現出詩人神秘的身世,難免要發揮種種帶有“憑空虛擬”“捕風捉影”成分的想象。李白的身世之謎、出生地之謎,以及他生平經歷中大大小小的謎團,都具有十分吊人胃口的性質。然而,就現有資料看,徹底揭開這些迷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以上的文字僅僅是敘述而已,還不能做出評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涿州市| 镇雄县| 衡山县| 鄯善县| 纳雍县| 视频| 达尔| 清河县| 津市市| 建德市| 岳普湖县| 汉川市| 正安县| 桦南县| 鲁甸县| 远安县| 中宁县| 大城县| 怀化市| 巴青县| 淮安市| 桓台县| 论坛| 马龙县| 文登市| 新野县| 深泽县| 牟定县| 凤翔县| 宜川县| 响水县| 松溪县| 岳普湖县| 剑河县| 博野县| 美姑县| 化州市| 嘉禾县| 南漳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