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①
吳會一浮云②,飄如遠行客。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③。古琴藏虛匣,長劍掛空壁。楚懷奏鐘儀④,越吟比莊舄⑤。國門遙天外⑥,鄉路遠山隔。朝憶相如臺⑦,夜夢子云宅⑧。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歷⑨。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⑩?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
①淮南:即淮南道,此指揚州。唐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淮南道治所在揚州。征君:朝廷征召而不受職之人,后亦指無爵祿者。趙蕤,白故人。《四川通志》:“趙蕤,鹽亭人,隱于梓州郪縣長平山安昌巖。博考六經諸家同異,著《長短經》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鑒》《論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彰明逸事》謂李白少時曾依趙蕤從學歲余。 ②吳會(kuài):吳郡與會稽郡。浮云:喻己之漂泊不定。 ③綿劇:纏綿加劇。 ④“楚懷”句:《左傳·成公九年》載:晉侯觀于軍府,見鄭人所獻楚囚人鐘儀,使釋之,問其族,有司對曰:“伶人。”使與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⑤“越吟”句:《史記·張儀列傳》載:越人莊舄于楚做官,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珪,富貴矣,亦思越否?”左右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果越聲。以上二句,以鐘儀、莊舄事喻己之思念家國。 ⑥國門:家國之門。 ⑦相如臺:即司馬相如琴臺。司馬相如為蜀人,其琴臺故址在成都。 ⑧子云宅:即揚雄故宅。雄字子云,蜀人,其故宅在成都。 ⑨寂歷:凋敝冷清貌。 ⑩誰與適:即與誰適。適,合、樂也。
開元十四年秋自越中返揚州后作。所書之懷,一在歲月流逝,二在功業未就,三在懷戀故鄉,四在感念故人。此是李白自出蜀后第一篇委頓蕭瑟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