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鎮,劉改雙看著一堆的年貨那叫一個心情愉悅。
“徐家嫂子你給的也太多了吧,還有燒肉,豬蹄,嘖嘖!我怎么好意思收嗎!”劉改雙眉開眼笑的說著。
桃花娘道:“怎么收不得?先不說咱們倆多投緣,就你家胡大幫我們徐家買了那么多上好的棉花就收得!”
聽了這話,劉改雙得意的一笑:“哎呦!你可不知道這棉花可難買了,這是人家安公子從大老遠的蒙古運回來的。那安公子是什么人?在我們平安鎮那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連四街的里正都得買人家的帳,人家的貨從不對外,也是我們家胡大跟人家有些交情才能買的出來,不然你就是有銀子也買不到。”
桃花娘聽得心里酸溜溜的,他也隱隱聽過安貴的名聲。胡大真是好本事,“妹子,你可享福了!”
劉改雙就愛聽這樣的話,拉著桃花娘便聊上了,她們家胡大是怎么怎么的有本事,怎么怎么的跟人家安公子有交情。
安貴確實有本事,十二歲便趕著騾車走南闖北,這次從口外拉回好些棉花來,還從云州城弄回好些煤油來,把貨一銷完,便又急急的拉了上崗村的花椒.金針.榛子,山蔭村的蘑菇,一堆的土特產往云州城趕,估計過年都回不來!不過他也習慣了,對別人來說外面的世界很陌生,也危險,但對他來說很精彩,也很親切!
他的騾子是三匹棗紅色的,又高又大,皮毛發亮,聽說是馬和騾子的產物,他很喜歡它們,平日里照顧得很好,也常給它們洗澡,它們就是他的朋友親人或戰友!
大年初一,點旺火,放鞭炮,接家神,一溜兒的下來,妞妞已經磕頭磕的暈乎乎的了,小虎在一旁也是有樣學樣,逗得一家人很是開心,吃過飯便去祭祖,平安鎮并沒有男去女不去的說法,所以妞妞和芳芳兩人也跟著去了,路雖遠,孩子和大人們卻都很開心,一路上全是認識的人,高高興興,結伴而行,到了祖墳,擺上貢品,把特制的紙錢燒給先祖,磕過頭也算是完成了祭祖的儀式,有錢的人家還會放掛鞭炮,以示慶祝。窮人就一切減免。
女孩兒們在一起就會比新衣,比頭花,誰的花色好看,做工整齊,誰穿上更漂亮!鎮子上就那幾家賣布的,花色也差不多,所以穿上同一種花布衣服的人很多,大家也都無所謂,照樣高高興興的拉家常!祭完祖便是拜年,對孩子來說真是太開心了,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能得到些壓歲錢,即使長輩們不給錢也會給一堆零食,什么瓜子花生、核桃果子,每個孩子兜里都塞得滿滿的,有時說不定還能得到顆糖,更是喜得合不攏嘴。
妞妞和芳芳抱著小虎去岳家老屋拜年,岳老頭和岳老婆子難得的掛著笑臉,樂呵呵的把她們迎進屋。
地下早擺好了蒲團,孩子們按年齡大小來磕頭,妞妞跪在灶爺面前嘴里喊著吉祥話:“給爺爺奶奶磕頭了,祝爺爺,奶奶長命百歲,萬事如意!”,一旁的小姑就會接口:“好好好!灶爺聽到你的心愿,定會保佑你爺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人上了年齡就會惜命,老人們最喜歡在大年下讓子孫們在灶爺面前磕頭,傳說會給長輩們帶來續命的機緣。
岳家二老也不例外,不管平時再怎么嫌孩子們吵鬧,不理不睬的,但到了今天都會把孩子們收留在屋子里,給一兩文的壓歲錢,臨走還會給帶一些瓜子花生。
妞妞是大姑娘了,岳老婆子就有些不舍得給錢了,她抓一把核桃塞給孫女,“吃這個好,多吃些。”
妞妞笑瞇瞇的接了下來,放進口袋里。
一旁的秀美心里得意,哼!果真奶奶還是最不喜歡三叔一家。
當岳老婆子也塞給她一把核桃的時候,她才明白過來,原來她也不例外?
過完年就盼著元宵節,正月十五鬧花燈,到了這天,街上人山人海,常會出現丟人的事件,雖沒拐子卻也叫家人擔心,不過也紅火的要命,東街最好玩兒,長長的一溜,兩排整齊的掛滿了各色的燈籠,到了晚上里邊點個燈,那叫一個美。
安貴和村長幾人每年都會出一定的資金來辦燈謎會,讓東街村民每家必須做一個燈籠,然后再派專人貼上謎語,正月十五,十六,十七這三天不管誰猜對都可得到不同的獎品,除了一,二,三等獎外,普通的都是一到三顆糖,當然做燈籠的人也不會白做,都會得到不同的報酬,也有一,二,三等獎品區分。四街還會組織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等節目,可謂是熱鬧非凡!
下西村的人很愛湊熱鬧,到了這幾天就會湊齊兩輛驢車去鎮上看紅火,一群人鬧哄哄的到了鎮上,首先去的就是東街,一個一個的燈籠排著看完,才猜對兩個謎底,雖然只兌了三顆糖但還是高興的要命,高聲地嚷嚷著,直到扭秧歌的出來后,人們才安靜些,專注的觀看起來,直鬧到深夜才會結束,但是人群還是不散,大家都期待著一年僅有的一次煙火會!
十字街口有個娘娘廟,大約有個二層樓高,每年的煙火就在娘娘廟的閣樓上放,負責人把能串到一起的煙火都吊掛在高高的墻上,等點著的時候越發的引人注目。
妞妞和春花倆人激動的小臉兒紅撲撲的,倆人早早就捂上了耳朵,那大炮仗的聲音實在太響,能把耳朵震到嗡嗡響。
看完煙火回了下西村還不算完,村人們都聚在大槐樹下烤旺火,相傳正月十五這天要把窩頭放到旺火上烤,烤的脆脆的時候就拿來分著吃,誰要是吃了就會消災免難。
村里大多數是窮人,拿不出炭火,所以村長就把這個大旺火壘在了大槐樹下以供眾人烤窩頭,王氏沒去鎮上看紅火,她就坐在旺火旁烤窩頭,等丈夫和孩子們回來正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