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境界劃分
- 攬月神訣
- 七星塘
- 2997字
- 2020-10-24 02:45:31
大愚隨后又交代了本門的一些相關事宜便離開了。
蘇瑜送走了大愚,回來后關上房門,剎那間頓覺整個世界突然都靜了下來,沒有一點人聲。
天色漸黑,窗外繁星點點,皓月正空,皎潔明亮。蘇瑜走到桌前,望著墻上的“道”字怔怔出神,見無事可做,便吹滅了燈火,脫下外衣躺到床上。翻來覆去,腦中想的盡是這幾日發生之事,也不知過了多久,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啊!
黑暗中,蘇瑜一聲低喊,卻是突然從睡夢中驚醒,他翻身坐起,喘息不已,額頭已大汗淋漓。就在剛才,他夢見父母被一群黑衣人追殺,黑衣人嘴里獰笑著:“交出攬月神訣,不然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黑衣人猙獰的笑著,眼看手里的大刀就要砍下。”他全身一抖,便驚醒了過來。
突然胸口處傳來微微涼意,這股涼意自然便是瑾兮送于他的玉佩傳出。說來奇妙,每次蘇瑜心有不安或恐懼的時候,這塊玉佩總能適時傳來一股涼意,而每次這股涼意傳來后蘇瑜都會感到心靜不少。
蘇瑜取下胸口處的玉佩,把它握在手心,心里的恐懼才稍稍減去。看著手中的玉佩,蘇瑜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瑾兮,想起了柳姨,想起了父母親,終于入了蒼月,但這代價是他不愿意承受的。
窗外夜色闌珊,蘇瑜怔怔的望著窗外,不知多了多久,困意襲來,便再次合衣躺到床上。來蒼月的第一個晚上,就這樣渡過了。
嘩嘩嘩,清晨的陽光還未照進蘇瑜的房間,卻是像水流一般的聲音先傳了過來。
大清早的怎么會有流水的聲響?蘇瑜猶自在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還未想通,大愚的聲音便從門外傳了過來。
“劉師弟,昨夜睡的可好?
蘇瑜打開房門,大愚一臉笑意的站在門外。
“看劉師弟氣色不錯,昨夜想來應該睡的還好吧?”大愚走進蘇瑜的房間,在桌子上放下了幾件衣物咧開嘴笑道。
“峰上夜里幽靜,師弟睡的一切都好,大愚師兄這么早就來找師弟是有事吧?”
“劉師弟,不早了,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山澗靈氣充溢,正適合我們修煉。”
蘇瑜心想,往日這個時候,村里大多數人只怕還在熟睡當中,修道人士被人推崇有諸多本事,并不是偶然的,從早起就能看出一二,期間的辛苦怕只有自己清楚了。
“師兄說的是,師弟受教了。”
“劉師弟,這是咱們樂游峰一脈的服飾,往后你就穿這些衣物,好了,快些換好衣物隨我去見師父。”大愚把手中的服飾遞給蘇瑜,說著話便朝著門外走去。
“師兄,怎么咱們峰上隱隱有水流之聲。”蘇瑜聽見大愚說要去拜見師父清揚,便緊忙換好衣物,出的院外,見大愚在屋外等候,忙走了過去,這一出門卻發現嘩嘩嘩的聲音聽的更真切,便忍不住問道。
“劉師弟,咱們的大殿之所以叫著聽雨堂便是因為每日清晨之時常常能聽見水流的聲音,就像是下雨一般,為兄已經聽了幾十年了,早已經習以為常,你剛來肯定覺得奇怪,時間久了自然也就習慣了。”大愚笑著解釋道。
原來如此!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后山。
“師父素愛幽靜,不喜人叨擾,此處僻靜清幽,正適合師父居住,劉師弟跟上,再往前走幾步,就到了師父居住的“煙雨軒”了。”
蘇瑜忙應了一聲,跟在大愚身后,再走過了一段曲徑山路,豁然開朗。
呈現在蘇瑜面前的是一間雅致的閣樓,閣樓內水榭亭臺,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好似仙人居所。
大愚笑道:“到了”,在軒外整理了一番衣物,恭聲道:“師父,弟子已將劉師弟帶來了!”
“進來吧!”軒內傳來清揚清淡的聲音。
蘇瑜緊隨大愚走進軒內,見清揚雙目緊閉,雙手放在膝上,像是在入定。
兩人不敢打擾便輕手輕腳的站在一旁等候。
沒過多久,清揚緩緩睜開了雙眼,雙手自胸慢慢向下擺動,口中輕輕呼出了口濁氣。
“弟子劉瑜,拜見師父。”蘇瑜見清揚做完這一切,便在他身前跪了下去恭聲道。
“咚咚咚,”蘇瑜一連磕了九個響頭。
清揚擺了擺手,淡淡道:“拜師之禮已成,起來吧!”
蘇瑜整了整衣衫,依言站起,見清揚不說話只是看著自己,心里雖然奇怪,卻不敢追問,只好站在一旁任由清揚打量。
“峰上這一切都還習慣吧?”清揚忽然問道。
蘇瑜受寵若驚,忙道:“峰上一切都好,師兄對我也很照顧,弟子都很習慣。”
接下來是一段不短的沉默。
“像,真像。”沉默了半晌,清揚看著蘇瑜突然道了這么一句不知是何意的話。
蘇瑜和大愚不知道清揚所說的像,到底是像什么,但是兩人又不敢詢問,只能恭身站在一旁。
似乎想起來有事要說,“劉瑜,往后就叫你小瑜吧,入了蒼月便要一心向道,往后的日子里,你就跟著大愚修習本門的道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找你師兄,記住為師的一句話,修道一途勤勉為重,不可朝三慕四,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用心感悟。”清揚一字一句,說的很慢,但卻很用力。
蘇瑜自是用心一一記下。
“好了,沒什么其他的事了,大愚,你帶小瑜先下去吧,先教他熟悉一下本派的門規,再傳授他一些入門的法訣,往后你就指導他吧。”
“是,”兩人道了一聲,緩緩退出煙雨軒。
“小師弟,這便是本門的道法《太清玄元道》真法,本門道法極重根基,你剛入門于修道而言無任何經驗,需筑好基礎,基礎牢固了才能去學更深層次的道法,今日我先傳你基礎道術,你記牢之后,自行修煉,若有不明之處即來問我。”在告別了清揚后,兩人返回到了蘇瑜的房間,此時大愚手中正拿著一本書卷朗聲道。
蘇瑜連連點頭,心中一陣激動。
大愚突然一臉鄭重,正色道:“本門道術,精深神妙,邪魔歪道之人多有窺探。你需立下重誓,學成之后,若非師父首肯,決不傳于任何人。”
蘇瑜見大愚這般正式,有些恍惚,但隨即清醒,道:“是,蒼天在上,師兄在側,弟子蘇瑜日后若泄露蒼月道法秘密,必遭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
大愚微笑著點頭,先教了下蘇瑜如何打坐、冥想,再粗略說了一下人體經脈和精氣運行以及初學者會遇到的一些問題,最后便傳了他“太清玄元道”前三層的修煉法門。
蘇瑜一一用心記下,聽的甚是認真。
“太清玄元道”,便是蒼月諸人修道的根本,乃是千年前九源道圣所傳下來的,期間更是經過歷代蒼月掌教精研完善,時至今日,已是奪天地造化、玄妙無比的無上道法。
“太清玄元道”,共分七層,對應修道的七個層次,依次為太陰,洞天,九宮,太清,太極,上清,玉清,每層又有四個小層次,分為入門,小成,大成,圓滿。蒼月門下弟子,亦不乏有許多才智超群之士,除卻建派祖師九源道圣外,其他人終其一生,也突破不了上清境,不過饒是如此,只是上清境頂層的修行,在世間已是罕見。
而修道中人對處于這七個不同層次的修道之人又有對應的另外三個稱呼。太陰至九宮稱為道人,通常指一般的修道人士,會一些尋常道法,如御劍飛行等。太清到上清被稱為真人,這類人士在道法上已經是有所小成,可以自身悟道,感悟天地之間微妙的聯系。而到了玉清境界便被人稱為圣人,只是這類人在世間少之又少,堪稱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圣人非但自身道法大成,亦可據天下萬物之力為己用,法訣一動天地變色,日月無光,四海臣服。
在玉清之上還有一境界,只是這一境界自莽荒以來就從未有人達到過,但眾多修道人士都有種冥冥間的直覺,在玉清之上,的的確確應該存在著另一個境界,他們把這一境界稱為歸一境界,而達到了這一境界的人被稱為神人。只是這一境界,以大愚的道行見識,是不知道的。
道家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道無形,道是本源,便產生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但萬物有生滅,但又是不滅的,因為道是不滅的,不增不減,萬古恒存。這般想著修道之人發現修道最終修的還是初始的一,便在玉清之上添了歸一之境,到了這一境界便可和道一樣永生不滅,是為長生,所以無數能人異士皓首窮經都想達到歸一之境,卻全部無功而返,歸一之境宛若天塹一般,終其一生也不能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