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
- 陳道儒
- 2157字
- 2025-06-17 17:20:00
永定門。
魏忠賢領百個東廠番役優哉游哉等著信王過來。
陪在他身邊的是兩個蒙著臉的大珰頭。
也就永定門人流量不多,不然非得堵住不可。
就在魏忠賢等了將近一個時辰快不耐煩的時候,結果信王沒等到,卻等到一個身穿飛魚服的人騎快馬從城外而來。
那騎手到了近前,看清魏忠賢后,也不下馬就拱手道:“信王殿下有令,全隊需過盧溝橋南下,從廣寧門出發,因等不到魏公公,殿下便先行出發了。”
城門內登時一陣騷動,魏忠賢舉手,示意他們安靜。
魏忠賢冷著臉,數息后綻放笑容,笑呵呵拱手道:“有勞這位兄弟通告。”
那錦衣衛面無表情,“魏公公,殿下說了,他會在高陽等你。”
接著還伸出兩根手指,“兩個時辰。”
說完也不等魏忠賢回應,調個馬頭就出城去了。
魏忠賢也笑不出來了,冷著臉地領眾人出發。
‘此行還是少生事端,此子如此奸猾,著實不好對付。’
。。。
朱由檢騎著高馬,身邊跟著袁清秋和閻應元幾人,一個時辰前魏忠賢說在永定門等自己。
真是搞笑,我信王才是領導好嗎,我說走哪里才算數,你一個監軍有什么權利決定走哪里。
這魏忠賢也真是沒事找事,老老實實在宮門口等著一起出發不好非要做作。
這下好了,想捉弄信王抖一下威風結果小丑竟是自己,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幾十人沿著驛道南下,需要經良鄉、涿州、定興、安肅、保定,最后往東到達高陽縣。
理論上加快速度一天半的時間能到,不過他們雖然輕裝出行,但多少也帶了些輜重,比如很重要的王命旗牌等,所以預估得兩天半到三天才能到高陽。
與此同時,高陽縣西莊村,孫府。
府中已經擺好了香案,正在等孫承宗沐浴更衣。
很快,孫承宗便換好官服出來,隨后在香案前領家眷跪拜。
“臣,光祿大夫孫承宗,恭請圣安。”
“朕安。”前來宣旨的天使按例回了一句,然后展開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于五月中,聞報陜西西安府有亂民攻打縣衙,經查,有此亂舉皆因陜山大旱所致,以致百姓食不果腹。朕心甚痛,夜不能寐。”
“今令信王欽差總理山陜等處賑務兼理豫魯河道。”
“然信王畢竟初涉朝政,未免臣民異議,著孫承宗為左都御史,輔佐信王,查漏補缺,以為報國濟民。”
“朕唯望山陜軍民上下一心,共抗旱災,以疏朕懷。”
“欽此。”
天使念完,孫承宗雙手高舉,待接旨后,又領家眷齊聲道:“臣,孫承宗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完旨意,孫承宗正要吩咐管家招待一下天使,沒想到天使又拿出兩封行文。
一封是內閣行文,介紹了圣旨中未覆蓋的詳細細節,一封是朱由檢的令旨行文。
天使恭敬地說:“孫大人,這是信王殿下令旨,特意吩咐咱家一道送來,請孫大人過目。”
“哦。”孫承宗接過令旨,沒有急著看,而是先朝天使笑道:“多謝天使,遠來辛苦,還請天使稍待,老夫也好讓管家招待一番。”
“不敢勞煩孫大人,咱家還要趕過去河南呢。”天使雖然難掩疲憊,不過還是強撐著一定要出門,高陽沒有驛站,他得趕回保定才有一個金臺馬驛,若是快點今夜興許能到伏城馬驛落腳。
“既如此,老夫就不留天使了。”孫承宗也不好再勉強,畢竟人家還有公務在身,客套一句又讓管家拿了點銀子。
管家笑呵呵塞過去,天使推辭幾次,實在推不過只好收了。
出了孫府,天使摸出剛剛的錢袋子,掂了掂估計是幾兩,扯開看了下是白銀,還好還好,不多。
朝身邊的錦衣衛丟過去,“到驛站后,兄弟幾個搞點茶水喝。”
幾個隨行的錦衣衛歡呼一聲。
孫府,管家利落地指揮仆人撤掉香案等迎接圣旨的物件,孫承宗則叫了幾個兒子來到書房。
此時孫承宗的官服還在身上,還是皇帝賜的大紅纻絲蟒袍,即便是自家兒子,看到這個父親依舊會心生緊張。
最熟悉父親的長子孫銓又于天啟元年知山東高苑縣了。
孫承宗暗暗思付,這趟差事還是要去的,得先看看信王和內閣都說了什么。
拿出兩封行文,看了下封蠟沒問題后先看了內閣再看信王的。
片刻后,孫承宗收好行文。
內閣的比較簡單,無非是對于這次任命的詳細補充。
信王行文里面大致的意思是,孫師父您在高陽等兩天,本王大概兩天后就到,到時候接了您再一起赴任。
“這次朝廷有令,即是救民于水火,為父于公于私都應該去,所以家中的事你們要顧好。”
見幾個兒子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孫承宗接著說:“這次赴任,為父可帶一子前往,你們誰感興趣?”
孫承宗七個兒子,除幼子孫鎬還在襁褓,五子孫鑰六子孫鈰還未成年外,前四子均已成年。
“父親,兒想跟著父親去。”
“兒也想去。”
二三四子孫鉁孫鈐孫鋡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雖說他們都在讀書備考,但如果能跟父親一起去,好好歷練一番倒也不錯。
幾個兒子都深受孫承宗務實性格的影響,所以對科舉看得不是很重。
孫承宗倒是想讓四子孫鋡跟著,畢竟四子比較聰慧,不過老三身子骨較弱,跟著去鍛煉一番對身體也好。
“老二已經中了鄉試,還是要好好備考,明年爭取中進士。”
“老四今年的鄉試也要備考,就由老三隨為父一同赴任吧。”
兄弟三人對視一眼,只好行禮。
“父親放心,兒與四弟會顧好家里。”
孫承宗笑著說好,擺手讓三人自去,待三人離去后,孫承宗走出書房到了院中的亭子坐下。
重新拿出內閣的行文,細細看了起來。
這里面的信息很多,剛才有兒子在不好細看。
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魏忠賢監軍了,內閣簡短地說明了一下,先是朝中大多數官員推舉信王,后面五月二十一的時候,早朝,陛下不僅讓孫承宗輔佐,同時又讓魏忠賢監軍。
孫承宗很快就聯想到里面的門道,這樣看來,這個信王似乎不像印象中那么‘好學’啊。
“殿下,不該讓魏忠賢出京的啊。”孫承宗沉思許久,囔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