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流涌動
- 千面公主復國記
- 尹子羅
- 1831字
- 2020-10-23 22:59:42
柳尚書答應太子之后,便隨他進宮覲見皇上,太子想趕在臨王之前見到父皇,那么拿下這件事的機會就會加大,把事情做好,讓父皇滿意,讓大臣百姓滿意了,他的太子之位才會逐漸穩固。
剛到御書房門外,便見到李公公愁眉苦臉的出來,這李德海李公公從皇上登基開始便一直跟隨左右,如今這李公公臉色不好,想必皇上又出什么難題了。
“李公公,您這是怎么了?”
正在沉悶的李德海聽到聲音,抬起頭這才知道是太子和柳尚書來了。
“老奴參見太子,劉尚書。”
太子手一抬,說“您也甭給我這些虛禮了,我看你這愁眉苦臉的,怎么了?”
李德海嘆了一口氣說“還不是因為萬歲爺不肯吃藥。”
一聽,太子和劉尚書對看一眼,連忙問道“怎么回事,父皇怎么會突然病了。”
李德海搖了搖頭說“哪是突然病了,萬歲爺都病了好一陣子了,是上春上染得風寒,一直沒好,說是不是什么大病,一直沒讓說,您又不是不知道萬歲爺一批起奏折,那可是連飯都忘了吃的人啊。”
太子聽到這才明白,原來前陣子他在父皇臉上見到的病態不是錯覺,想到此,太子開口道“那麻煩李公公前去通傳一聲,再則我去勸勸父皇。”
李德海一聽連忙答應著進去了。
柳尚書聽著這一番話卻是記到了心里,思索間,李德海便來帶領二人進入了御書房。
“兒臣(臣)參見皇上。”
“好了,都起來吧。”一陣威嚴的聲音響起,。
“謝父皇(皇上)。”
站起身后,柳尚書發現御桌上擺放了一只玉碗,想來應該是給皇上喝藥的,看樣子確實如李德海所說,皇上一批奏折便什么都不顧了。等了半晌,皇上方才停下御筆,看向太子和柳尚書說道“太子和柳愛卿一起來見朕可不多啊,有什么事嗎?”
正待太子要將思忖之事稟報皇上之際,李德海進來說臨王到了。
“哦,老三也來了,宣。”
這一邊的太子在心里是暗自叫苦,怎么剛巧不巧的碰一塊去了。
“兒臣參見父皇。”
“呵呵,起來吧,今天怎么有空都到父皇這來了。”
臨王這才注意到太子和柳尚書“沒想到太子和柳尚書也在這。”
太子裝作不甚在意的說“是啊,沒想到三弟今天也有事找父皇。”
“好了,朕沒有太多的閑工夫陪你們在這聊天,有什么事就說吧。”
太子正欲稟報,卻聽得臨王“咦”了一聲。
“父皇,您是不是忘了喝藥了?”
聽到臨王的提醒,皇上這才想起自己還有藥沒喝,李德海也在心里暗暗的松了口氣
“哈哈,瞧朕的記性。”正待皇上端起玉碗,卻被臨王制止了。
“等等父皇,這藥應該涼了,對您的身體不是太好。”
聽到這話的李德海連忙接過藥“老奴這就拿去熱熱。”
“哈哈,還是老三細心啊,這次來找父皇有什么事啊。”
一直被晾在一邊的太子聽到這話有些急了,若是這事被父皇交給了臨王,那他今天可是功虧一簣了啊。
“父皇,兒臣前兩天私自離開了帝都。”
皇上聽到這,似是有些訝異,隨即沉下聲音說道“私自離都,可大可小,你且說說你去干什么了。”
“回父皇,我去了揚州,前段時間揚州因接連暴雨而發生了洪水。”
皇上沉吟了一下“這事我也略有所聞,但是洪水已退,而且并沒有多少損失啊。”
“這只是那些大臣們的說詞,真實的情況我想柳尚書也應該很清楚。”
“恩。柳愛卿剛從揚州回來,這事我相信柳愛卿比誰都清楚。”
“回皇上,老臣也是回家鄉才知道具體情況,洪水的確已退,雖然沒有影響到揚州,但是山上及山下也住了不少人,這些人因為家鄉被毀,無處容身,現已大都涌到了揚州城內。”
“兒臣以為我們應該開倉賑糧。”
聽到臨王的建議,皇上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此事應該交給一個可靠的人來做。否則的話,都有可能激起民怨。柳愛卿,你看這事交予誰做比較好。”
“臣以為這事應該交予太子,一方面可以讓太子去體驗民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太子的能力。”
“兒臣也以為此事可以交予太子。”
聽到這話的太子不禁有些疑惑,按理他沒理由幫他啊。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交予太子。”
太子一聽連忙說道“兒臣定然不負父皇所望。”
皇上擺擺說說道“好了,朕有些累了,若沒什么事都下去吧。”
“兒臣(臣)告退。”
出了御書房正好看到李德海端了熱好的藥過來,臨王上前一步說道“正好此時父皇有些累了,待會喝過藥后,有勞李公公勸父皇歇息一會。”
“臨王說的哪兒話,能伺候皇上已經是我八輩子修來的福分了,哪還什么有勞了,那老奴就先進去了。”
李德海進去后,太子說道“三弟還真是關心父皇啊。”
“父皇身系天下萬民,我自然是希望父皇能夠福澤延綿。柳尚書,您說呢。”
“哦,呵呵,那是自然,老夫還有事,先走了,告退。”
看著柳尚書的背影,臨王道“過不了多久便是父皇的壽辰,希望太子能在那之前辦好父皇交代的事情。”
“那是自然,告辭。”
看著太子離開,一絲冷笑浮上臨王的嘴角“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