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的校園
最后一屆高中班
因為曾經的無知
我們被迫把十六歲的花季放到了一輛破馬車上
奇葩的學生
頹廢的老師
都如同破馬車上的零部件
搖搖欲散
卻一直在前行
老師也罷
學生也罷
都是活生生的人
三年的寶貴時光里
也時時迸發出一些希望的光芒
有的人抓住了光
尋得了解脫
有的人找回了自我
搭上了最后一班繼續前行的列車
有的人一直迷失在渾渾噩噩中
有的人隨波逐流
從這個旋渦再到另一個旋渦
——李白贈張正正,2009年9月9日
“臥槽,這是什么宿舍?差評!”
“臥槽,食堂差評!”
“哎吆!都從哪兌呼來的這些歪瓜裂棗?差評!”
2007年的9月,初到古城三中的張正正就認識了這個滿嘴“臥槽”的同班且是同宿舍的同學——科比根2;根2是藍球迷,尤其崇拜巨星科比,只不過自己實在是太矮,從初中時就得了個“根2”的外號。根2和張正正都是高一(一)班,當然還有一個(二)班;古城三中高中部的男生們,沒有女生可以和初中部一起住宿舍樓單間的待遇。在古城三中的西北角還保留著三排平房,每排六間屋;高一的是第一排,(一)班所有住宿的男生都是一個宿舍,三間平房里寬松的擺了15張架子床,雖然不擁擠,但是實在是雜亂。
尤其是第一次住校的張正正,因為整晚的吵鬧,在經歷了連續三天的失眠之后,也學會了“臥槽!”
古城三中的食堂在最東面,公廁在東南角;西北角的高中部男生宿舍真的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張正正很疑惑這些音體美為主的高中部男生,“放蕩不羈”的連鎮街上的小痞子們都不敢輕易招惹,怎么住在這么偏僻的地方,這么多年了居然沒有“起義”的?
根2的同鄉、高二體育隊的杰哥告訴張正正:因為我們這片角落有一個別名叫做“西北大學”,因為據了了幾個曾經考上大學的師兄逐級相傳下來的說法是:主張自由、個性的大學人文精神,我們古城三中高中部的住宿男生早就體會過了。
其中,自由個性的一方面、也是“西北大學”的傳統,高中部的男生基本上都是從家里帶飯菜,一方面是食堂實在是太遠,另一個主要原因還是農村孩子在農村學校,能省一點還是省一點的好。
張正正到也發現了這種大宿舍的好處,有古城縣南的同學,比如根2經常是每周帶一大罐“辣椒炒小魚”,他們土話叫“鍋靠魚”;古城縣北的同學,比如“黃家駒”喜歡帶發面的大餅,古城縣東的同學,比如“李白”帶的咸菜堪稱一絕,色澤、香味、咸俱全。
整個宿舍二十多人,每到周一,家駒的大餅和根2的辣椒魚還有李白的咸菜必然是一天就被大家消滅,然后從周二開始,他們三人就只能拿著筷子滿宿舍亂轉。
在張正正心里,這是唯一沒有被打差評的地方。初中時的三個好朋友雖然有點混,卻已是故人;古城三中的三個好朋友,張正正很滿意。按照出生年月,“老大”李辰星,是學美術的,平時又好吟詩,用他自己的說法“吟詩作畫那必須是一起的”,所以有了“李白”的外號;很巧的是,根2是老二,這讓張正正喊他二哥時不再尷尬,根2是練短跑的;張正正是老三,沒有主業,不過是假冒美術生進來的;老四是學音樂的,姓黃,天天嘴哼著《真的愛你》,外號“黃家駒”。
其實,張正正初中時也有個外號,叫“二姑娘”;很幸運,三中沒有張正正初中時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