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報表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 劉靳
- 3083字
- 2020-10-22 11:05:41
1.1 財務報表的作用
財務報表是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審視企業的重要窗口。
1.1.1 財務報表在企業內部的作用
對企業內部而言,財務報表是股東對管理層業績考核的度量衡。管理層在經營周期內是否完成公司指標,是否在所有內控環節均能有效管控,是否在所有風險環節都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股東都可以通過財務報表得到相關反饋。管理層自身也可以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訂相應的工作計劃加以改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管理水平的一面鏡子,管理層更應該對財務報表進行深入分析,整改企業潛在問題,不斷提升公司業績、強化內部管理,給所有投資者信心和回報。。
以表1-1為例,這是A公司2013—2016年的部分財務數據。
表1-1 A公司的收入分析


從數據上看,收入和利潤均有穩定增長,但經過分析后會發現如下問題,如圖1-1。

圖1-1 A公司2014—2016年收入增長率
我們把表1-1的數據換算成圖1-1的增長率,就會發現:從2014到2016年,凈利潤的增長率分別是17.92%、24.79%、20.91%,低于銷售增長率22.89%、33.21%、22.29%;并且隨著銷售收入的不斷提高,應收賬款在2015年、2016年對應的增長率分別為37.40%、27.79%,也顯著高于銷售增長率。
A公司的銷售收入獲得大幅提升的同時伴隨成本費用的急劇增加,原因到底是超出企業規模經濟導致的成本增加,還是大幅提高銷售費用導致的費用增加,抑或是規模擴張導致的財務費用增加,還需要我們繼續對財務報表其他科目進行具體分析來確定。再者,收入增加所導致的應收賬款增長率跑得“過快”,是因為歷年呆賬積累導致,還是因為實施了激進的銷售政策,還得進行賬齡分析才能確定。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后,企業就可以找出癥結所在,從而對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心中有數。這樣,管理層在取得相關結論后,可以決定是否制訂相應的行動計劃。
針對成本費用增長快于銷售收入增長的問題,如果是屬于超出企業規模經濟的問題,就要研究是否需要擴大產能;如果是銷售費用過快增長導致的,則首先要評估銷售費用是否與企業近期的戰略相匹配,企業要短期迅速占領市場,那市場占有率是否同比增加。如果不是,企業就需要重新評估費效比,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銷售費用比例,保持收入與利潤的同步增長。
針對應收賬款的增長過快問題,企業要分析是否是激進的銷售政策所導致的,如放寬了客戶的信用評價標準,或者大幅對客戶進行授信銷售。了解了原因后,我們需要評估發生呆賬、壞賬的風險,在綜合評判收入增長帶來的收益、資金占用成本和呆賬壞賬造成的損失后,進行相應決策。
由此可見,在對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的分析中,各個因素環環相扣,如果只考慮某一個或某幾個指標,無異于盲人摸象,容易做出錯誤決策。這就要求企業內部信息使用者要充分、全面、詳細地了解財務報表邏輯、原理、鉤稽關系和企業所處環境,從而能夠結合企業業務實質,做出合理、準確的判斷。
1.1.2 財務報表在企業外部的作用
對企業外部而言,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是潛在投資者、潛在供應商、各級監管部門、第三方機構了解企業并做出相應決策的重要依據。
(1)潛在投資者。潛在投資者既包括潛在股權投資人,也包括潛在債權投資人。前者關注的是投資邏輯及相應的投資回報率,后者關注的是資金的安全和可回收性。潛在投資者既可以通過財務報表了解企業過去和現時的經營情況,也可以通過對財務報表主體所處環境進行對比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得出企業未來的發展態勢。甚至對于企業投資價值評估的數據基礎也依賴于企業財務報表的工作質量。對于投資人來說,通過對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的分析盡可能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潛在的經營風險,是風險投資評估的重要抓手。
(2)潛在供應商。潛在供應商也同樣關注企業的資金狀況,他們通過對財報及其相關信息的分析,審慎評估企業的信用風險,從而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產品最終報價。
(3)各級監管部門。各級監管部門包括稅務機關、統計機關等。這些部門通過對企業定期報送財務報表的分析,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發展趨勢及稅務風險,并通過將所有企業的數據整合后,形成全行業、全口徑的經濟運行數據,從而為下一步的調整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因此財務報表是企業對外全方位展示的一扇窗口,綜合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素質、運營成果和生存能力。
(4)第三方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他們共同組成專業的行業專家團隊,實地考察企業,深入了解經營,并憑借自身扎實的業務積累和宏觀的產業研策,結合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可以判斷管理層的意圖和存在的管理問題。通過他們的鑒證,企業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的信用等級能夠獲得極大提升;同時,企業管理層還可以通過上述專家團隊的管理建議,洞察企業潛在的、未被發現的管理問題。
外部信息使用者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其相關信息的分析,獲得相應的企業經營信息,從而做出對應的投資、干預決策。例如,表1-2是對B公司2017年度現金流量的分析。
表1-2 B公司現金流量表


通過分析表1-2可以看出,盡管B公司賬面有46,506.99萬元的現金等價物結余,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經營現金流量為-13,693.46萬元,說明B公司2017年度涉及主營業務的資金支出大于資金流入;其次,可以看出企業2017年度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2,409.14萬元,其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和“投資支付的現金”占主要部分,說明企業仍舊處于購買資產擴大生產、增資擴股的擴張期;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8,525.94萬元,2017年整體現金等價物的余額減少了7,576.66萬元,說明企業2017年在資金收支上不但在消耗往年積累,還需要借債經營投資,如果趨勢形成,這樣的經營是不可持續的。
企業如果要改善資金狀況,則需要結合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來分析:如果是銷售收入的降低造成經營資金下滑,則需要加強銷售渠道建設或者審慎評估加大投資的必要性;如果是因為應收賬款的急劇提高導致經營資金下滑,則需要加強回款催收。如果站在潛在投資者的角度,B公司在2017年的資金狀況需要結合企業發展階段和上述資金邏輯進行相應分析:如果企業發展平穩,則相應管理動作導致的資金安排就可能會受到投資人的質疑;此外,報表中的46,506.99萬元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看似充足,但并未考慮資金受限狀態(報表附注中介紹),如果具體分析企業資金狀況,還需要考慮受限資金的因素。
基于此,無論是內部信息使用者還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果想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挖掘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則財務報表既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僅僅依靠對報表數字的閱讀或者個別科目、個別指標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會產生片面的、錯誤的結論。這就要求每一個潛在報表使用者都要對財務報表有一個邏輯的、全面的、透徹的理解,并將財務報表的數據信息置于企業所處的環境信息中理解,這樣才能夠準確地剖析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從而做出合理的經營、投資、監管決策。
1.1.3 財務報表的組成與分類
(1)財務報表由這些部分組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注。
財務報表的這些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財務報表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①按照編制主體的不同,財務報表可以分為單體財務報表和合并財務報表。與單體財務報表不同的是,合并財務報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為會計主體,根據母公司和所屬子公司的財務報表,由母公司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的財務報表。
②按照編制期間的不同,財務報表可以分為中期財務報表和年度財務報表。中期財務報表是以短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為基礎編制的財務報表,包括月報、季報和半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