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內容提要



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到代宗大歷七年(772),中亞諸胡與唐朝發生了長達149年的直接交往,絲綢之路成為雙方政治、經濟和軍事交往的紐帶。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勢力第一次越過蔥嶺,在河中、吐火羅等地設置了羈縻州府,中亞諸胡與唐朝建立起近百年的政治附屬關系。唐朝與中亞交往的歷史,構成了唐代內容豐富的歷史篇章。

有關7—8世紀中亞諸胡的歷史變遷,以及中亞諸胡與唐朝的交往之記載,主要保存在《大唐西域記》、《新唐書·地理志》、《新唐書·西域傳》和《冊府元龜》等唐代文獻中。這些文獻還反映了唐人對中亞諸胡的認識。本書即以這四篇文獻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關文獻,圍繞“唐朝與中亞”這個重大課題,探討唐代絲綢之路的變化,中亞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紀中亞諸胡的政治發展,中亞諸胡與唐朝政治關系的演變,中亞諸胡、唐朝和大食之間的政治關系,唐朝在中亞支持諸胡抗擊大食斗爭中的作用,唐人對中亞諸胡的了解程度,漢籍記述的可信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蘭輿地文獻、中亞考古資料與唐代文獻記載相參對,并對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本書是在博士論文(1998年11月通過答辯)基礎上修改而成,被列為浙江省社會科學“九五”規劃課題。本書是對唐代文獻相關記載的系統研究,這在學術界是第一次。全書分為四章,每章論題各有側重,分別以唐代文獻(《大唐西域記》、《新唐書·地理志》、《新唐書·西域傳》和《冊府元龜》)為中心。本書的主要貢獻在于作者發現唐人所記千泉、白水城、恭御城、笯赤建城、米國都城的方位有疑問,不能與阿拉伯—伊斯蘭輿地文獻所記相勘合;唐人把曹國(西曹)與東曹(蘇對沙那)相混淆;唐人對中亞伊斯蘭化進程并不了解;唐人所記中亞諸城道里有許多訛誤;8世紀后期開始,隨著西域東部地區政治形勢的變化,絲綢之路(中國段)走向發生變化,唐人西去東歸之路與中亞諸胡東來之路有所不同;中亞諸胡與唐朝關系有親疏之分;中亞諸胡的入唐貢獻,并不是“以獻為名”的商業活動,而主要是政治性的活動,這種朝貢活動反映了中亞諸胡與唐朝政治關系的演變;在中亞地區,唐朝確有支持中亞諸胡抗擊大食的戰略,唐朝與大食的關系尚不能定性為同盟友好關系。作者提出的上述觀點,對以往中外學者(如法國學者沙畹,北京大學王小甫)的許多論點有很大的修正。本書的出版,對于唐代中外關系史研究、唐代文獻研究、中亞學研究都將是很大的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砚山县| 奈曼旗| 土默特右旗| 化德县| 奇台县| 黄平县| 平阴县| 平度市| 正镶白旗| 波密县| 甘南县| 开阳县| 台安县| 丰都县| 二连浩特市| 年辖:市辖区| 三亚市| 锦屏县| 乐东| 南通市| 中方县| 广河县| 调兵山市| 乐都县| 安龙县| 博爱县| 靖江市| 青冈县| 广饶县| 福建省| 盐山县| 拉孜县| 阳春市| 京山县| 兴和县| 绿春县| 十堰市| 竹溪县| 丰宁|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