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絲綢之路與中亞史地研究
- 許序雅
- 2139字
- 2020-11-06 11:33:34
一、玄奘所記路線和里程
據(jù)《大唐西域記》記述,大清池(伊塞克湖)至捕喝國(布哈拉)的行程和里程可概述如下:
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葉水城;
素葉(水)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
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邏私城;
呾邏私南行十余里有小孤城,從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至白水城;
西南行二百余里,至恭御城;
恭御城南行四五十里,至笯赤建國;
從笯赤建國西行二百余里,至赭時國(唐言石國);
從赭時東南千余里,至捍國;從此西行千余里,至窣堵利瑟那國;
從窣堵利瑟那西北入大沙磧,行五百余里,至颯秣建國;
颯秣建東南至弭秣賀國(唐言米國),從此北至劫布呾那國(唐言曹國);
颯秣建國西南行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國(唐言史國);
從劫布呾那國西三百余里,至屈霜你迦國(唐言何國);
從屈霜你迦國西二百余里,至喝捍國(唐言東安國);
從喝捍國西四百余里 1,至捕喝國(唐言中安國);
從捕喝國西四百余里 2,至伐地國(唐言西安國);
從伐地國西南 3五百余里,至貨利習(xí)彌迦國;
從羯霜那西南行二百余里,入山;東南山行三百余里 4,入鐵門;出鐵門,至覩貨邏國故地 5。
上述這些地方,有許多已被中外學(xué)者明確勘定。呾邏私,《唐書·突厥傳》作呾邏斯,又作怛邏斯,均為波斯語Taraz之音譯,意為“裝飾品”、“服飾”。怛邏斯故城遺址位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原名奧利阿塔)以西18公里處,西距奇姆肯特約162公里 6。米諾爾斯基說,怛邏斯廢城位于今塔什干東北約280公里處 7。9世紀(jì)阿拉伯地理學(xué)家伊本·胡爾達(dá)茲比赫記曰,怛邏斯至石國有50.7法爾薩赫(約合316公里) 8。這可能是由于后者所記道里較為迂回之故。
白水城,位于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城以東約13—15公里處的賽拉姆村(Sairam)?!对贰贩Q之為賽蘭城。布萊脫胥乃德(E. Bretschneider)、巴托爾德對賽蘭城都有詳考。9
赭時國大致范圍在錫爾河支流Barak(又作Parak)河(今名乞兒乞克,Chirchik)流域。20世紀(jì)70年代,蘇聯(lián)學(xué)者認(rèn)定,古赭時都城在今乞兒乞克河附近的Binkath廢城。10 1991年5月,南京大學(xué)劉迎勝先生與“草原絲綢之路”考察隊的各國學(xué)者考察了塔什干地區(qū),認(rèn)定605—750年石國的宮廷所在地即阿克·特帕(Ak-Tepa)遺址,該遺址位于塔什干市中心東南方15公里處;從750年至12世紀(jì)上半葉,石國政治中心遷至今塔什干市中心的賓卡特(Binkat)遺址所在地;從12世紀(jì)下半葉至蒙古時代,又遷至塔什干市西南約50公里的班那卡特(Benakat)遺址所在地。 11周連寬先生則把古赭時國都定在今塔什干城以西約50公里的舊石城。12看來,周先生是把班那卡特遺址指定為古赭時國都。
悍國,即《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之拔汗那(位于“石國以東百里”),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三五作跋賀那國,《隋書》卷八三《西域傳》作鈸汗(位于“石國之南六百里”),其都城Akhsīkath古城,在浩罕東北約60公里處。
窣堵利瑟那,即《隋書》卷六七《裴矩傳》、卷八五《西域傳》之蘇對沙那國(位于“鏺汗東五百里”);《新唐書》卷二二一下《西域傳》又作率都沙那、蘇對沙那、劫布呾那、蘇都識匿,又稱東曹國,“即漢代貳師城地也” 13。窣堵利瑟那、蘇對沙那等名,應(yīng)是穆斯林文獻(xiàn)中的Usrusana 或Usrushana之對音,其國治在今塔吉克斯坦烏拉秋別(Uratube,西距撒馬爾罕約220公里);烏拉秋別以南25公里有著名的半制城(Bunjikath,在半制城附近的穆格山古堡曾出土一批粟特文書) 。14
屈霜你迦國,即《隋書·西域傳》之何國,《新唐書·西域傳》記:“何,或曰屈霜你迦國,曰貴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鼻沐?,為中古波斯語地名Kusanik、阿拉伯語地名Kusaniyya之對音。伊本·胡爾達(dá)茲比赫說,撒馬爾罕領(lǐng)有的地方中有Kushāniyah。15屈霜你迦國都城故址在今撒馬爾罕西北12法爾薩赫(約75公里) 16,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庫沙尼亞。
喝捍(汗)國,又名東安國,言其在安國(布哈拉)之東也,托瑪舍克及巴托爾德將其比定為波斯佚名作者所著《世界境域志》(Hudūd al-‘ālam)中的Kharghankath(卡爾干卡特,后稱為Kalkanata)。17該城位于那密水(澤拉夫善河)之南,那密水之北為開爾米尼亞(Karminiyah,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克爾米涅市,西距布哈拉17法爾薩赫,約合106公里),兩城相距僅1法爾薩赫。交通干道從開爾米尼亞之南側(cè)經(jīng)過。18《新唐書·西域傳》稱:東安國在那密水之陽。19那么,喝捍應(yīng)是卡爾干卡特。馬迦特在《古突厥碑銘年代考》中,也把喝捍考定為Kharghan,并稱其城北鄰澤拉夫善河,在今Kermineh附近。20宋峴先生把布哈拉以東22法爾薩赫(合141.7公里,古達(dá)瑪謂19法爾薩赫)的代布西亞(Dabūsiyah)勘定為喝捍國。宋說存疑。
薩秣建,都城故址在今撒馬爾罕市中心東北1.5公里的Afrasiab高地。21
捕喝,《新唐書·西域傳》又作布豁,安國,即布哈拉。
伐地國,《新唐書·西域傳》“康國”條誤為戊地,學(xué)者一般將其比定為布哈拉西南的拜坎德(Betik,或Bitik,又作Bilkad,或Baykand);據(jù)10世紀(jì)上半葉阿拉伯輿地學(xué)家古達(dá)瑪說,拜坎德至布哈拉的里程為8.5法爾薩赫 22,約合53公里??脊挪牧献C實(shí),拜坎德遺址到布哈拉有55公里 23。
貨利習(xí)彌伽國,《新唐書·西域傳》作貨利習(xí)彌國,又作火辭彌、火尋,并稱該國居烏滸水之陽,東南600里至戊地。古波斯語作花剌子模(Khwarizmik),在今中亞咸海南之基發(fā)(Khiva)一帶。
覩貨邏,即吐火羅。據(jù)日本學(xué)者內(nèi)田吟風(fēng)研究 24,唐初以來的吐火羅國為突厥族所建,其都城在昆都士(即《大唐西域記》中的活國)附近的阿緩小城(War-waliz)?!缎绿茣?span id="keght9l" class="CharOverride-21">·西域傳》稱:“吐火羅……居蔥嶺西,烏滸河之南,古大夏地。……其王號‘葉護(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