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浴火重生
- 遠遁美文薈萃
- 遠遁
- 1184字
- 2020-10-12 10:20:52
大地的美德被無數人歌頌過。億萬年來,她孕育了無數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不同空間、不同地域,生長著特征迥異的生物物種:水中有魚鱉蝦蟹,山上有鹿獐狍獾,林間有核桃松籽,土下有人參蒼術。大地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的同時,還哺育了無數的花葉莖塊,以此來消解人類的病痛。不過,大地不會自動將這些靈丹妙藥奉送到人類的面前,她等待聰明的人們去發現它們、利用它們。
在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地區,綿綿林海中就飽藏著這樣一種山珍——黑木耳。
眾所周知,大興安嶺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廣泛分布著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云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樹種。當椴樹、柞樹等闊葉樹種死掉后,它們并不甘心就此埋沒自己,在光照、水分、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一種菌絲體開始生長了。菌絲體在死樹上安家落戶,日漸成長。不到半年,就長成了人耳的形狀,大小也與之相當。由于它生長在樹木上,中國人形象地稱之為“木耳”。
現代科學證明,黑木耳中蛋白質的含量是牛奶的六倍。此外,黑木耳還富含甘露聚糖、葡萄糖、木糖等糖類,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剝脫、分化、侵蝕結石,使結石縮小、排出。黑木耳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極佳食品。黑木耳中的腺嘌呤核苷有顯著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它還是中老年人的優良保健食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又將黑木耳制成即食小食品、口服液飲品等新型保健品。
中國人食用木耳由來已久。早在《神農本草經》、《禮記》、《呂氏春秋》等著作中就已提及過木耳。這樣算來,國人已食用木耳兩千余年了。隨著人們對木耳營養價值的認同以及營養知識的普及,野生黑木耳越來越少了。
可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種山珍就此滅絕。上個世紀起,山區人民在自家院中先是用柞木、椴木等育菌,后來用鋸屑代替產量日漸減少的木頭,俯下腰來,一干就是幾十年。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與付出,竟將培育黑木耳這一產業做到了超過二千億元的產值。今天,黑木耳不僅遍布中國餐桌,而且還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又增添了一張中國名片。
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這就是成語“浴火重生”的出處。野生黑木耳像鳳凰一樣,立足腐樹,重煥生機,在山林中上演一出“浴火重生”。中國百姓將快要采盡的黑木耳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來并將這一產業做大,在農家院中上演一出“浴火重生”。中華民族近代歷經百年苦難,今日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大舞臺上上演了一出“浴火重生”。
天道酬勤。中華民族習慣自給自足,習慣勤勞創造,習慣與自然和諧相處。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我們雖然犯過錯誤,但是我們勇于改正,勇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在科學的指引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讓天變得更藍,水變得更清,真正地做到與天地共生,與萬物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