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就懵逼了,因為好像自從我穿越過來就沒人這么跟我用這種口氣說話。
不過我也沒在意,本來自己前世就是窮學生一個,再者這個教官不知道我皇帝的身份。
因為這件事情說起來很麻煩,當初我在出城時為了掩人耳目,那時候是穿的駱養性自家家仆的衣服,這還是我自己要求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微服“私訪”,打上引號是因為旁邊有正裝的駱養性和他的其他家仆...
出了城之后也沒有合適的衣服更換,對此我對駱養性說不要在意,又自嘲說平時穿著補丁的衣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個確實是事實,不過我本人作為一個穿越者,還是完全排斥穿補丁的衣服,哪怕是龍袍也不行!倒不如穿著這幅家仆的衣服來得合適,這套衣服說起來其實跟后世的軍裝紅軍裝差別不大,只是沒有口袋和帽子,實際上在身上穿的時候也是相當緊實,方便活動。
然后駱養性厲聲地跟這個教官說道:“王啟!你在干什么!這是皇上!”
我這個時候適時地說道:“指揮使勿怪,這是他應該做的,軍營本是重地,他這么做是理所應當的,朕赦他無罪。”
王啟這個時候聽到眼前這個穿著粗衣服卻被指揮使稱為皇上,也不管相信不相信了,直接納頭便跪道:“草民不識陛下威儀,以致冒犯了皇上,草民死罪!”
什么?軍人當征戰沙場,不應該對任何人卑躬屈膝,即便對方是皇帝也一樣!這個風氣必須改觀,這改變就要從新軍開始!
“王啟!不必跪下,在朕的面前你應該站著! 我堂堂大明將士,不能有動不動就叫人下跪的風氣!”
這王啟也是個直性子,聽完這句話之后直接就起來了,也沒有謝恩,當然我不管那么多。
“你叫王啟是吧。朕問你,你的籍貫是哪里?你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到這來的?”
“回陛下,小人陜西延安人士,五年前因為遭天災沒得飯吃,不得已逃亡到直隸來,一路討飯一路走,家人都死光了,只剩下小人一個,當初走到湖北的時候也是看到闖王到處拉人抓壯丁什么的,加入他們的所謂義軍就能夠均田免賦什么的。當時差點就加進去了,后來有米脂的同鄉從闖王那邊逃出來,遇到小人,額問他均田免賦是否可能,他跟額說根本不可能有。”
“當時額也不信,他就這么跟額說,田地是不夠分的,現在闖王打了一個地盤把土豪削了,分給佃戶,打一處分一處,佃戶看起來能拿到土地。但到闖王統一天下之后呢?功臣良將要不要分功?到時候還不是得分土地來賞?土地都分給老百姓了怎么辦?讓他們來管我們這些拿到土地的,然后還不是像以前一樣交租?至于免賦那更不可能,當兵要不要餉銀?免賦拿什么給兵發餉?他就覺得闖王在騙他,就這么逃出來了。額也沒法子,只能繼續到直隸。然后遇到咱新軍來招人,說是按時發餉,額就進來了,到了這里還真是按月發餉,不拖欠。有餉銀額訓練力氣就大點,現在也讓額當教官了。”
我笑了笑,拍拍王啟的肩膀說:“好!訓練賣力是好事!朕在此擔保,軍餉以后還是像以前一樣,每月照發!大家就好好訓練!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沒錢朕會想辦法!你可以回去帶兵訓練了!”
王啟受寵若驚,站直向我行了軍禮道:“謝陛下!小人必將帶領的兵都帶好!”然后就走開了。
看來老百姓中也還是有明白人的,知道李自成里面口號里所說的均田免賦的這件事情實際上是不現實的,現在只希望百姓中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不要讓李自成的這樣的叛軍隊伍進一步擴大,。
經歷這個事件以后,我覺得很有必要給這個軍隊灌輸一個愛國忠君的理念,可不能只受軍餉驅使,當然軍餉這一塊還是要照常發的。所以我打算在這里搞一個宣講會。,
時間定在午飯后,這里有個類似宣講臺的高臺,我覺得這可以用上,反正現成的。
中午,新軍的士兵們正在一窩蜂,挨個領著饅頭。領完了饅頭他們就分散開了,然后又漸漸形成一個個小團體。
大家都在熱切談論皇上視察的事情,尤其是王啟所在的一隊。
“王二愣子,你說什么?皇上親口說到了新軍這里軍餉絕不拖欠?而且你訓皇上他也沒治你的罪?”
王啟回道:“那可不,這皇上確實是好皇上,額有聽說陛下是勵精圖治,應該是個明君。他當時穿著粗衣服額怎么認出來嘛,不過他居然表揚我盡忠職守!雖然咱老家也是天災不斷,農民沒飯吃,但這天高皇帝遠的他也顧不上不是?他說不拖軍餉,甚至跟額說沒錢他來想辦法,你說這樣的皇上能是昏君嗎?”
“皇上不會是有什么想法吧?他都富有天下了,還要特意去組建咱們這一支新軍?”
“你想那么多干什么?要我說咱就跟著皇上干了,反正當兵吃糧,這也不拖軍餉,還是皇上親口承諾的,現在跟著他好好干,以后能差到哪去?”王啟振奮地說道。
話休絮繁。很快士兵們就吃完了午飯,然后他們也是隨便找個地方坐下,畢竟現在的訓練時間還沒有開始。
過了沒多久,傳令兵走過來了,說奉指揮使的命令,新軍全體士兵在廣場高臺下集合。
過了半柱香(大約30分鐘)的功夫,這些新軍總算是集結完畢,畢竟總共3萬人,集結起來確實有點麻煩。
不過本來就是因為我強行要求一天一訓,這比起技校新書上的三天一訓還要嚴格,更不要說在明朝,普遍衛所都是七天一訓的。事實上我可以諒解,雖然說比起后世的解放軍還要慢了很多,但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非常不易了。這個組織程度在古代已經能夠說是很高了。
之前我就和駱養性通氣,于是現在已經安排好一些大嗓門的士兵負責傳遞我的話語。
在眾目睽睽之下我走上了高臺的臺階,最后站在臺上。
站在臺上,其實我一時間不知道該對這些軍漢說些什么。其實我作為一個皇帝也不想讓底下的人看我難堪,雖然我來自后世,丟人的事也是干過不止一次了,但是再怎么說,丟人也不是這個丟人法。
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了當初看過的希特勒的資料,他的演講技巧是先晾著觀眾一會,等到他們實在不耐煩了再開始演講。元首通過這種手段煽動起了德國人的意志。
那我干脆就直接照搬元首的搞法,現在煽動人的動機已經有了,那么...
化尷尬為手段。
5分鐘過去了,我在臺上一言不發。臺下已經有些人忍不住搖晃起頭 表示無聊。
10分鐘以后,我在臺上一言不發。臺下的軍漢們已經有騷動的趨勢,因為我看到底下的排列已經不是那么整齊了。
又是三分鐘,就連駱養性也忍不住要自己走上臺前請我下去了,至于騷動的軍漢就更不用說。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我心中已定,開腔:“大名的戰士們!重新介紹一下,朕是你們不稱職的頂頭上司,也是我們大明的崇禎皇帝!”
底下的人瞬間安靜,抬頭。大多很詫異,什么我沒聽錯吧?當朝天子在咱丘八的面皮下公開道歉?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皇家尊嚴要不要了?
呵呵。我本來后世就是出自微末,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皇家威儀,更何況它也不能改變現在大明的頹勢,倒不如把他作為一個手段,而非歷朝皇帝所追求的目的。
然后我看著底下人懵逼的眼神,毫不在意地講到:“朕本是區區信王,本無緣皇位,是先皇,也就是朕的皇兄臨危受命于朕,才克成大統。嗣位以來,宵衣旰食,勵精圖治,貶斥奸臣,清明朝綱。朕只想力求挽救大明,務必讓大明在有生之年,再現太祖成祖之時萬國來朝的榮光。”
“然而天災頻仍,邊患不止,衛所早已糜爛不堪一用,甚至衛所指揮使都少有能開三石弓的。如此之景可見一斑。朕當初這樣想,只要充分信任忠臣,讓他們去帶兵,那就可以眾正盈朝,進而平遼東,富華夏。事實上朕想錯了。十六年來,天災沒有因此停止,無數老百姓流離失所,吃不上飯,甚至都有人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成立了所謂義軍。這都是朕的過錯!”
“想必各位官員們也是知道朕曾經面對天下五下罪己詔,不過不重要了,這些已經是過往。因為朕已經想明白了,責備自己不能停止天災,責備自己也不能讓東虜放棄犯邊。不能復興大明。那么復興大明的最終原動力是誰?”
我停頓下來,眾人看著我,約莫十秒后,我自己回答:“是你們這些戰士,更準確的說是我們大明的每一個正在世間呼吸的子民!不是什么文臣武將!只有你們才能帶領我們大明走向復興,不,是讓我們華夏走向復興!”
“唐太宗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自認為比不過唐太宗,但朕愿意把天下交給大明的每一個子民!每一個子民,都應該有振興華夏的意志!因為大明天下非我朱家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知天下!每個人都應該為大明的事業負責!就是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因為你們生在大明,長在大明,假設你有想出游列國的意向,朕歡迎!但是你們真的做了這件事后,肯定會從心里感到不適,因為這是異鄉,你無法欺騙自己去忘記過去,因為大明已經刻在了你們心里,忘不掉了!所以哪怕是為了心中的執念,都應該保衛大明,因為這就是保衛我們自己啊!”
“朕知道,你們來到這里,有各種不可言說的苦衷,這操蛋的氣候,讓我大明百姓受難!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還把人逼著造反!誰不渴望安定的生活!可惡,讓這賊老天見鬼去吧!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對抗不公!這也是朕成立這支新軍的理由!總有一天,朕會御駕親征,帶著你們去蕩平遼東,掃平不臣!期望在不遠的將來,要讓大明懲罰全世界的不平等,羞辱所有看不起大明的蠻夷!讓大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度!”
“現在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流寇和關外滿清就像串通好了的一樣,分不同的節奏作戰,搞的我們不得不加稅來充餉。這不是個正確的政策,因為它讓更多的百姓吃不上飯了!今后不會再這樣做!”
“如今雖然有著困難,但困難并不能讓我們絕望!我們應該堅信,困難是拿來克服的!朕在此發下宏愿,若將來每個子民都知道為維護我大明的利益而斗爭,那么朕雖死無憾!”
“朕在此承諾,朕將在京師立下忠烈祠,為大明而斗爭的戰士,死后都可以進入忠烈祠,享受后世人的血食!大明存一天,他們的香火就續一天!供后來者瞻仰先烈!不必擔心身后無名!”
然后我就情緒越來越激動,幾乎是用嘶吼的口氣向下面去咆哮了。
我自己也記不清我最后說了什么 ,到最后是全身無力的走下來,然后被駱養性扶到馬車上了。
然而一句句震動心弦的話,猶如炸雷般響徹每個新軍戰士的耳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只有你們才能帶領我大明走向復興!”“身后享受血食!”
然而在場的識字的官員聽到的卻是“總有一天朕要御駕親征,踏平不臣!”
不論怎樣,他們從我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軍的希望。
而駱養性, 看到了大明的希望。
回到馬車,我立刻要求駱養性密切觀察皇城動向,以保證孫傳庭的安全。他就派幾個傳令兵去了。
冷靜下來以后 ,我就想起自己之前在王啟面前吹過的牛逼。這兩個月的發餉,就折騰了十萬兩銀子。以后還要擴軍,還要保證給養,費用就是百萬級的了。
說什么沒錢朕來想辦法,那錢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呀...這該如何是好?那么宮里的一些布置可以考慮一下了。之后搞個拍賣會啥的?
考慮拍賣會還是可行的,畢竟大名的總體國情就是國窮而民富。當然不是農民富,而是商人和鄉紳的財產 尤其是江南已經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地方。
弄產品沒問題,畢竟我這里有玻璃,水泥以及一系列產品的配方儲備,就差一個專利費來收了。
不過拍賣會要分兩項進行 ,首先拍賣皇家用品,當然不能以官方的名義,可以交給信得過的商人開辦。然后延請訓練有素的工匠去做工藝品騙沒見識的大財主做冤大頭(其實也不算冤大頭,這也算是大明特產,可以壟斷經營)。
嘿嘿...那么多東西讓我用,確實讓我蠢蠢欲動,然而關鍵還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因為新軍現在隨時可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