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大學的宿舍環境很好,四人間,上床下桌,有獨衛有空調。這也是張喜喜想過來的原因,她吃不了苦。
她的室友才只來了一個,名字叫林琪,是B市人。
林琪的性格比張喜喜開朗很多,她大大咧咧的。張喜喜喜歡她,也羨慕她。
第二天早上九點多,張喜喜的另外兩個室友也到了。
一個叫周星星,一個叫劉曉玲,兩個都是S市人。
今天是新生正式報道的日子,走廊里時不時傳來行李箱輪子的滾地聲。
初次見面的女孩子還有些羞澀,不過只一天,便也混熟了。
第二天,學院群里面發布了各個二級學院的群二維碼,里面的各個班級輔導員也分別發送各班的群聊二維碼。
對文學感興趣的張喜喜,填報了文溪大學的新聞學。
張喜喜的輔導員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老師,性子很溫和,不像一些老教師那樣嚴厲。
度過了新學期無所事事的幾天,文溪大學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軍訓。
九月的天,每日艷陽高照。抹了防曬霜,也能曬得你滿頭大汗,花的不成樣子。
結束了半個月要死要活的軍訓時光,學校的團總支和學生會開始招新人。
林琪報了團總支,周星星和劉星玲報了校學生會。
張喜喜覺得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要先享受享受,便什么組織也沒有參與。
于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學校里面經常辦一些活動,三個人經常不在,偌大的宿舍只剩下張喜喜自己。空蕩蕩的,讓人越發覺得無聊。
張喜喜小說也看不下去了,電視劇也沒耐心追了,電影也找不到好看的了,就想找點靠譜的事情做一做。
想到自己的專業,她決定開始嘗試寫作。
最開始,她關注了一些收故事的公眾號,中間陸陸續續投過幾次稿,卻都被打回。
盡管公眾號號主回復的很溫柔,“你好呀,很抱歉您的稿件未通過我們的審核,未被采用。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合作。”
張喜喜還是覺得很氣。
她想了想,估計還是因為自己的文學功底不夠深厚,便找了一些文學方面的書開始看。
十一月中旬,張喜喜在一個網站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名為“墨喜”,打算寫一本以她和林墨安為原型的書,卻怎么也確定不了書名。
她翻來覆去的想,終于拍定了書名,名為《期末》
她緩緩打下簡介:
那年期末時,你打亂了我的解題思路;今年期末時,你又打亂我的人生軌跡。而當我想找你算賬時,卻怎么也找不到你。你真的是我見過的,最膽小又最勇敢的人了。——我的愛人,安安
11.30日,張喜喜發布了第一章內容,章節名為“初遇”
之后,她陸續更新了一個月。從16年她遇到林墨安開始到林墨安去世,短短十八章,交代了林墨安的一生,敘述了她們的四年。
那年跨年,寢室的四個人都沒回家。她們買了燒烤和啤酒,在寢室開小party。
一杯又一杯的酒下去,幾人面色都已經泛紅。
頭腦不清醒,但絲毫不妨礙幾個人敞開心扉的聊。
期間,林琪問張喜喜有沒有喜歡的人,張喜喜喝了杯酒,眼角泛紅,沉默了許久。
久到另外三個人都以為她不會回答了的時候,張喜喜平淡的說,有。
三個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
張喜喜說,“他個子有180,長的很帥氣,人很陽光開朗,見不得別人欺凌弱小,正義感爆棚,學習成績次次排名靠前。很溫柔很體貼,很紳士,很會照顧別人的情緒。可以說是,完美。”
劉曉玲問,那他是誰,他在哪
張喜喜說“他永遠在我的心里”
見林琪還想再問,張喜喜連轉移話題,追問林琪的戀愛史。
兩箱啤酒喝完了以后,她們也就去休息了。
寢室的三個人洗漱完早已睡熟,張喜喜卻毫無睡意。
她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