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七十九全歸光武帝

劉秀你如果拿來和王莽對比,你會發現他們兩人有很多共通之處。父親都早亡,青年時期的家境都不太好,也被自己的堂兄們看不上;甚至那時的志向都差不離,淡泊名利,歸隱山林,種菊東南下;他們都曾經擁有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的時刻;他們都靠自身的努力奮斗,實現了反殺,最終站上了權力之巔。

他們最大的不同,是在于走向權力之巔的過程,一個是和平的方式,一個是武力的方式;一個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做一下小改革,一個是徹底推倒重來;一個是水,一個是火;

這兩種方式都有成功者,但相對來說,后者的概率更大,武力推翻一切,一切按我的方式重來,這種方式更加利于傳承。有一個好的傳承,才算是開創一個朝代,開國之君才能獲得善終,才能在史書上留下美譽。

哪怕中國的史家再有骨氣,不管他們有多么的客觀,你也不能忽視子孫后代的史家和你掘墓人的史家對你的態度,他們會站在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對你進行解剖。王莽和劉秀在史書上的形象,一個一無是處,一個光芒萬丈,除了自身外,還是和這個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先不管史書最后如何對劉秀進行評價,我們還是繼續講他走上權力之巔的最后那幾步吧。

當務之急是解決赤眉軍,這是喂不飽的狼,逮誰咬誰。現在也學聰明了,立了個劉盆子當皇帝,開始玩扯大旗這一招。在綠林、赤眉兩軍發生火并時,劉秀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

戰斗力赤眉軍真是強過綠林軍很多,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劉玄的更始政權。真不知是綠林軍當流寇習慣了,還是留戀自己的湖北老家,壓根就沒把關中當大本營經營。

赤眉數十萬大軍擁進長安城,此時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曾經富饒關中平原,連這些大兵都不能養活。逼迫赤眉軍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為割據隴右的隗囂所敗,恰是嚴冬,“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

赤眉數十萬大軍只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并擊敗了填補空白進駐那里的鄧禹軍,迫使其退出長安,劉秀一敗。

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馮異到后,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再次大敗,馮異只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劉秀再敗。

不久,馮異軍與赤眉再次大戰于崤底(今河南澠池西南),雙方均傾眾而出,一直大戰到太陽偏西。在此之前,馮異提前選精壯之士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伏于道路兩側,此時見雙方皆已力衰,伏兵殺出,赤眉大軍驚潰大敗,被馮異迫降者八萬余人,劉秀首勝。

早在崤底之戰前,劉秀鑒于關中大饑,人相食而隗囂的重兵又陳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對赤眉軍實現了戰略合圍。

崤底之戰后,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劉秀乃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同赤眉軍發起總決戰。劉秀親率六軍,于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大司馬吳漢精兵于最前,中軍在其后,驍騎兵和帶甲武士分陳于左右兩側。才打了敗仗的赤眉軍一頭扎進了劉秀設置的包圍圈,十幾萬兵馬的赤眉大軍無奈被迫請降,并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自此,劉秀完勝赤眉軍。

樊崇投降,初被赦免,后欲逃出洛陽召集舊部,事泄被殺。縱橫山東十余年的赤眉軍終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赤眉軍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解決了赤眉軍,劉秀根本不敢有絲毫的放松,天下仍是一盤散沙。

從近到遠,一個一個的收拾吧!

睢陽的梁王劉永誰讓你離洛陽這么近呢!臥榻之側且容他人酣睡。就先從你開始,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其家世代為梁王,王莽攝政之時,其父梁王劉立因結連平帝外家衛氏,被王莽所殺。更始帝立,劉永復被冊封為梁王,后更始政亂,劉永遂據國起兵,自立為王。并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后又封海西王)、張歩輔漢大將軍(后又封齊王),三家聯兵,稱霸洛陽以東。自建武二年(公元27年)始,劉秀先后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歩,與此同時,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大獲全勝。到建武六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中國人的權謀在三足鼎立時往往更加在大放異彩,這次也不例外。

休閑的成都常常讓割據巴蜀的勢力偏安一隅,他只想過自己的舒坦日子,攻擊性總是不那么強。三股力量中第二強的就總會團結巴蜀,第一強的又總想以巴蜀為突破口。劉秀和隗囂也是這樣想。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并將這一作戰計劃通報了隗囂。隗囂肯定反對,沒辦法不反對,老三亡了,老二離死也就不遠了。

隗囂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陜西隴縣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后,使漢軍得以撤回,劉秀敗,雙方打成0-1。

劉秀留耿弇守漆縣(今陜西彬縣),馮異守栒邑(今陜西旬邑東北),祭遵守沂縣(今陜西隴縣南),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劉秀勝,雙方打成1-1。

雙方打成平手,表面看誰也奈何不了誰。劉秀連續使出釜底抽薪,將割據河西的竇融招降,讓其進攻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使隗囂腹背受敵。命歸附的隗囂大將馬援,給其精騎五千,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族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

再堅固的堡壘都可以從內部攻破,隗囂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劉秀實現階段性勝利。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隗囂派使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三足鼎立變成兩雄稱霸。

接著雙方就圍繞隴西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各有勝負。

建武六年(公元30年)秋,隗囂進攻安定郡和肝縣,企圖奪取關中,隗囂敗;建武七年(公元31年)春,雙方以略陽為中心,連續戰斗數月,劉秀軍被圍困在略陽城中;閏四月,劉秀進兵高平第一城,漢軍分路挺進隴山,略陽圍解,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劉秀軍占領天水郡;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救隗囂入山東;時劉秀軍補給不足,被迫退出隴西。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建武九年(公元33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建武十年(公元34年)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只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

此戰,歷時4年,隴西始平定。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劉秀如何演繹“得隴望蜀”這一成語。

得到隴西后,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巴蜀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不管是地理原因,還是蜀民屬性,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這是統一天下的最后一戰。

(以下是入川戰斗的精彩案例,不忍略減,全文摘抄百度百科)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馬五千匹,于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公孫述令其將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岑彭留臧宮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于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余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并力對敵,轉敗為勝。此后,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于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

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參見廣都、成都之戰)。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至此,三雄爭霸落幕,天下一統,東漢王朝成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民和| 南江县| 莆田市| 乌鲁木齐市| 兴宁市| 万源市| 兴文县| 策勒县| 罗城| 黔南| 赞皇县| 洱源县| 营山县| 石城县| 义马市| 杭州市| 普陀区| 黎城县| 略阳县| 饶平县| 本溪市| 昌黎县| 永兴县| 淮滨县| 鄂托克旗| 昭觉县| 长岭县| 六安市| 疏附县| 防城港市| 莒南县| 石泉县| 苏尼特右旗| 揭西县| 长寿区| 佛冈县| 清镇市| 彩票| 三江|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