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旭也替蘇蘅他們高興,用昂揚激動的語氣,祝賀他們。
“請走向屬于你們的冠軍獎杯。”
蘇蘅、丁撤、白致恩與龍將南大家抱在了一起,肩搭著肩一起走向放置在舞臺中間拿起了屬于他們冠軍的獎杯。
“讓我們再次與激勵掌聲祝賀他們,獲得本次比賽的冠軍。”
在觸摸到獎杯這一瞬間,俗話說得好男人眼淚不輕彈,可就在這一刻眼淚從眼眶里流了出來,這些淚水是包含了這么多年以來一直被別人不看好、諷刺、嘲笑甚至面臨淘汰,他們都是咬著牙挺了過來,看在手上的獎杯以及在場的觀眾,這一刻蘇蘅覺得所有過去的一切艱辛都是覺得的。
“恭喜,下面有請我們的A大珠算社的隊長蘇蘅,獲獎感言。”
蘇蘅從梁天旭的手上接過麥克風,“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想對大家以及來自外國朋友們說的是請不要小瞧我們中國人的東西,更別小看我們祖祖輩輩遺留下好的傳統東西,其它的我就不說了。
我就說這珠算吧!
珠算,是以算盤為計算工具,以數學規律為基礎,用手指撥動算珠進行數值計算的一門計算技術。
你們可別看它只是小小的一個算盤,但它可曾在我們的生活包括科研上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藥店柜臺上放著一把算盤。
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在商業發展需要條件下﹐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也是隨著商業的發展珠算逐漸傳入日本、朝鮮、泰國等地。
珠算它還曾計算出了紅軍長征的路程,也曾在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也有算盤的功勞,科學家們正是利用算盤協助計算機,才完成了原子彈爆炸時中心壓力的正確數據
2008年6月14日,AH省HS市屯溪區、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申報的珠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13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備選名單,中國的珠算位列其中。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至今我們還是看見許多的藥店、藥房、銀行、商店、雜貨店、早餐店等等到處能看見它的身影,它并沒有從我們生活中身邊流失。”
“這就是我們的中國珠算。”
“Chinese Abacus”
在蘇蘅說完安靜了幾分鐘,后全現場的人都為了他說的話站立了起來為了他們的堅持不懈愛國情懷而鼓掌。
蘇蘅看著眼前的一幕眼眶不自覺的紅了,感覺自己一直堅持的東西終于得到了認可,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