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三更天,宮殿里燒著暖烘烘的地龍,描金雕花青瓷香爐中點著使人平心靜氣的木蓮熏香,余香裊裊。
窗外寒風呼嘯,間或聽見冷風拍打窗棱的聲音。
景仁帝面前的案幾上放著堆積如山的折子,昨晚他審閱了一夜,臨近將上朝之際才堪堪批完。
他無奈的揉揉眉心,連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此時國庫空虛,然又要解決各地災荒、瘟疫等問題,著實是心力交瘁。
眼下批閱完折子,直接在御書房稍微小憩兩分鐘,再過一個時辰便到了上朝時間。景仁帝斜臥在案幾背后的椅子上,不消片刻,便昏昏沉沉打著盹兒。
值守的宮女也悄悄退下,宮殿里靜悄悄的。
不知過了多久,秦皇后身著華服,肩披鶴敞,領著幾個小宮女,穿過長長的宮殿走廊,來到御書房。兩個宮女手持燈籠,走在皇后身側,剩余的兩個小宮女手上領著食盒,亦步亦趨。
門外的小太監正欲通報,皇后擺擺手,小太監忙退下去。
皇后進了御書房,景仁帝仍雙目緊閉,眼窩微陷,眉頭有化不開的墨色。
皇后輕手輕腳走進殿內,宮女放下食盒,便關門退下,御書房內只于景仁帝與皇后二人。
倏然間的殿門開合,帶進來一股寒意,景仁帝不耐的轉動了一下身體,眉間添上幾絲陰郁。
眼瞧著景仁帝眉間陰鶩,皇后抬腳輕快走到景仁帝身后,為皇帝輕輕按揉著肩膀。
景仁帝斜臥在御書房寶座之上,秦皇后嫻雅端莊立于寶座之后,只見她將身子靠近景仁帝,纖細潔白的皓腕露在空氣中,蔥段般修長的手指一下一下按著景仁帝的肩膀,她指法輕柔,揉按到位。
感受到按壓的力度,景仁帝眉眼舒展,悅色道:“皇后這捏揉的手法愈發精湛了,宮里沒有哪個能比上你的兩三分。”
皇后柔柔一笑,眉眼如畫:“皇帝說笑了。”
“皇后何必自謙,本就是十分舒適,朕這肩關節疼痛的毛病,若不是你日日費心揉按,這天氣轉冷,朕亦要難受好一段時日。”景仁帝突然握住秦瑜心的手,讓她停下休息休息。
“皇上這是哪里的話,能為陛下分憂解難,緩解難過,乃是臣妾的福氣。”秦瑜心順勢來到景仁帝身側。
察覺到秦瑜心身上的寒氣,景仁帝不禁懊惱,這么久竟沒注意到皇后從外邊來,身上沾染了三更天的露水寒氣,心中微微觸動。
“瞧你這手冷的,跟冰塊一樣。”景仁帝拉著秦瑜心的手,放在掌心捂著,又接著道:“天寒地凍的,皇后今日起,不用這么早過來了。”
“陛下,不說這些了。您還沒凈面更衣吧,容臣妾伺候您洗漱更換朝服。”秦瑜心柔柔說道。
“這等小事,有宮女們做便可,皇后坐一旁休息會。”景仁帝道。
“陛下可是嫌棄臣妾連這等小事都做不了嗎?”秦瑜心眸中星光微微閃爍,似旋欲泣。
“朕擔憂皇后累著,也罷,你便替朕更衣吧。”景仁帝說道。
“伺候陛下更衣,是臣妾的福氣,臣妾怎么會累呢。”秦瑜心從內室取出景仁帝上朝所穿的朝服,婉轉道。
洗漱更衣完畢,秦瑜心端過食盒,盛了一碗參湯,柔聲道:“陛下操勞一晚,喝口參湯提提精神。”
正當景仁帝接過參湯,送入口中之際,殿外傳來李福全公公尖細高亢的通傳聲。
景仁帝瞬間冷下臉,把參湯放在一邊,厲聲道:“進來。”
李福全小心翼翼的進入殿內,殿外值守的小太監見狀飛快地將門關上,以免涼氣灌進殿內,沖撞了陛下的龍體。
“啟稟陛下,這是昨日三皇子派人快馬加鞭送回京的書信,請陛下過目。”李福全上半身彎曲,腦袋低垂不敢直視坐上之人,雙手捧著書信,恭恭敬敬的稟示道。
景仁帝接過李福全所呈信件,邊拆邊道:“你先下去。”
秦瑜心狀若看不見李福全一般,一副端莊大氣的鳳姿,垂手站立在景仁帝坐塌之側。
李福全便低著頭,悄無聲息慢慢退下。
信件打開,景仁帝臉色愈發深沉,突然間勃然大怒,怒斥道:“朗朗乾坤下,竟發生這等離奇案件,朝中亦無人上報。”說著將信摔在地上。
秦瑜心在一旁站著,雖不知發生何事,但依然鎮定自若,絲毫不顯慌張,她伸手撫上景仁帝的胸膛,體貼的寬慰道:“陛下息怒,切不能傷了身子。”
見景仁帝面色緩和了幾分,于是接著撿起地上的書信,放在案幾一旁,柔聲勸慰:“天翊信上所言何事,讓陛下如此震怒?”
秦瑜心才智謀略皆屬上乘,若不是生為女兒身,定能為朝為官,做一番大成就。
景仁帝也心知自己這個皇后才貌雙全,心智聰慧,因而朝中發生何事,他常告訴皇后,傾聽皇后的想法和建議。
眼下,皇后過問朝事,景仁帝并未放在心上。
“你自己看罷。”景仁帝坐在塌上,雙目緊閉,沉沉的嘆了一口氣。
秦瑜心拿起案上信件,只見信中寫道:
啟奏吾皇:
兒臣嶺南途中,于豐臺府章樂縣所轄屬地楊山鎮,發生一起離奇案件,鎮上青壯年一夜之間消失殆盡,徒留婦孺孩童。
兒臣心疑有異,暗中查看,于鎮西南郊外發現一處地下宮殿,在地宮中發現一些未完全燒毀的信件,信上畫有特殊的圖騰符印,此圖案與三日前刺殺孫仁時,掉落在地的暗器上圖案相同,兒臣疑心二者莫非有相連之處,特稟告父皇。
楊山鎮余下幾十口婦孺孩童,兒臣已差人找豐臺府尹劉青震協助安置。
兒臣君天翊敬上。
秦瑜心想起三日前,刺殺孫仁的燭龍衛來不及清理現場,掉落在地的一枚暗器。
案件已移交大理寺多日,雖現在還未查到她頭上,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為此,她只得將那批燭龍衛派出城,近日不得出現。
而此封信,條條事件皆指向“燭龍”印記,看來有人已經知道燭龍衛與本宮的關系,想要借此將矛頭直指本宮身上,不過,本宮既然敢讓燭龍現世,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
秦瑜心眉頭深鎖,狠下心來:看來,必須提早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