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經濟學
- (英)張夏準
- 3654字
- 2020-09-18 11:26:33
資本主義黃金年代:1945—1973
資本主義在所有方面都表現突出
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這段時期,通常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年代”。這當之無愧,因為這段時期的增長率是有史以來最高的。1950—1973年,西歐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長率高達4.1%。美國要慢一些,但也達到史無前例的2.5%。西德是5.0%,被稱為“萊茵河奇跡”;日本更快,高達8.1%,開啟了20世紀下半葉東亞一連串的“經濟奇跡”。
高增長還不是黃金年代唯一的經濟成就。失業,這個工人階級痛苦的根源,在西歐、日本和美國這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也幾乎被消除了(參見第10章)。這些國家的產出穩定(因此就業也就穩定),物價和金融也穩定。產出波動也遠遠小于之前的幾個時期。這主要得益于凱恩斯的財政政策:經濟衰退時增長政府支出,經濟繁榮時減少政府支出。20通貨膨脹率,也就是一般價格總水平的漲幅也比以前低。21這段時期的金融也非常穩定。在這段時期,幾乎沒有國家發生過金融危機。要知道,這段時期結束后幾年到21世紀頭十年,是每隔幾年就發生一次金融危機。22
因此,不管從什么方面看,這個“黃金時代”的確非凡。當時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說:“你從未有過這么好的日子。”這句話一點也沒有夸張。但究竟是什么推動了這次空前絕后的經濟大發展,學界依然沒有定論。
黃金時代背后的因素
有些學者指出,“二戰”后,各國已經積攢了大量新科技等著被運用,這些科技就是黃金時代增長的動力。許多在“二戰”中作為軍用的新科技,比如電腦、電子器件、雷達、噴射發動機、合成橡膠、微波(一開始用于雷達偵測)等,也被用于民用。戰爭結束后,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些科技的民間運用上,一開始為了戰后重建,后來是為了滿足因戰時節儉而抑制許久的消費需求。
國際經濟體系也有一些重大變革推動了這個時期經濟的發展。
1944年,“二戰”同盟國成員就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開會,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世界銀行”。23這兩個機構也因此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構。
IMF建立的目的是給出現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危機的國家提供短期資金。國際收支指的是一個國家跟其他國家進行經濟交易的收入支出狀況報表(具體請看第12章)。當一個國家給其他國家的支出(比如進口商品或服務)遠遠超過從這些國家得到的收入,并且向外借不到錢時,該國就會出現國際收支危機。這種情況的典型后果就是金融恐慌,然后就是嚴重的經濟衰退。IMF通過向出現這種狀況的國家提供緊急貸款,能夠讓他們渡過危機,減少負面的影響。
世界銀行則是提供“項目貸款”,也就是這些貸款是給特定投資項目使用的,比如建水壩之類的。在世界銀行借款,還款期更長,利息更低,借款國的投資就會更積極。
戰后世界經濟體系的第三個支柱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于1947年簽訂。從1947年到1967年,GATT一共組織了六系列(也稱“回合”)談判,富國之間的關稅因此大大降低了。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之間進行關稅互減,帶來了許多積極的后果,比如通過更大的競爭擴大了市場,刺激了生產力的增長。
在歐洲,一個影響深遠的國際整合新實驗開始了。這個實驗始于1951年西德、法國、意大利、瑞士、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完成于通過1957年《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一個自由貿易協定。1973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也加入,那時這個組織已經改名為“歐洲共同體”(EC)。歐洲經濟共同體為這片飽受戰亂之苦和國家之間相互對抗的地區帶來了和平,并整合了市場,為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對于為何出現黃金時代這個問題,最具影響力的解釋是,黃金時代主要是經濟政策和制度的改革的結果。改革產生了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混合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
在大蕭條之后,所有人都意識到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局限。新的共識是,政府應該積極應對不受管制的市場的失靈。與此同時,戰時經濟計劃的成功,消除了民眾對政府干預可行性的懷疑。許多歐洲國家的左翼政黨,由于在戰前對抗法西斯主義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在戰后紛紛贏得大選,他們提高了社會福利,并為勞動階層爭取更多的權利。
這些政策和制度改革在很多方面成就了這個黃金時代。它們創造和平,鼓勵投資,增加社會流動,并推動了科技創新。我會詳細解釋,因為這些改革真的很重要。
資本主義再混改:親工人的政策和制度
“二戰”后不久,許多歐洲國家在鋼鐵、鐵路、銀行和能源(煤炭、核能、電)等關鍵行業,將民營企業收歸國有,或者成立新的公共企業(public enterprises)或國有企業(state-owned enterprise,SOE)。這些反映了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信念,認為社會民主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對生產資料進行公共控制,正如英國工黨黨章著名的第五條所主張的(1995年布萊爾改革工黨,廢除了這一條)。在法國、芬蘭、挪威、奧地利等國,許多風險大到民營企業不敢進軍的高科技行業,都是由國有企業投資。國有企業被公認為是黃金時代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關鍵角色。
19世紀末開始采用的福利措施,在黃金時代得到極大的加強,一些國家的基本服務的提供已經國有化,比如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這些福利措施導致稅收大幅增加。更好的社會福利,能夠增加社會流動性,增加資本主義體系的公平性(legitimacy)。它所帶來的社會和平能夠鼓勵更長期的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有管理的資本主義:政府管制并塑造市場
從大蕭條吸取教訓后,所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府開始有意地推行反周期的宏觀調控(countercyclical macroeconomic policies),也被稱為凱恩斯主義政策(參見第4章),簡單地說,就是在經濟衰退時增加政府支出和貨幣供給,在經濟好轉時則減少政府支出和貨幣供給。
經歷過大蕭條之后,政府開始意識到金融市場監管缺失潛在的危險,紛紛加強了金融管制。雖然很少有國家像美國一樣改革得那么徹底,將投資銀行從商業銀行中分離出來,但他們都對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的業務范圍進行了規定和限制。在那個時代,銀行家在公眾眼中是一群體面但無聊的人,這跟今天他們裝腔作勢的形象完全不同。[5]
許多政府都采用選擇性產業政策(selective industrial policy),通過一系列政策如貿易保護和補貼,刻意扶持目標“戰略”產業。美國政府官方是說沒有產業政策,但還是通過提供龐大的科研經費影響了產業發展,受到支持的產業有:計算機(由五角大樓資助)、半導體(美國海軍)、飛機(美國空軍)、互聯網(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藥物及生命科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4像法國、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的政府,并沒有停止扶持特定產業,他們通過五年規劃進行跨產業的政策協調。這些五年規劃被稱為“指示性規劃”(indicative planning),跟蘇聯的“指令性”(directive)中央規劃不同。
新的黎明:發展中國家終于開始發展
黃金時代也見證了大范圍的非殖民化。從1945年的朝鮮半島和1947年的印度(跟巴基斯坦分家)開始,大部分的殖民地陸續獲得獨立。其中許多還必須經過跟殖民者的暴力斗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獨立要晚一些,最早獨立的是肯尼亞(1957年),接近一半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的前五年相繼獨立。有一些要更晚,像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要到1975年才脫離葡萄牙的統治;納米比亞則要到1990年才脫離南非。有些至今還未獨立。但到黃金時代結束時,大部分前殖民地都已獨立,并改稱為“發展中國家”。
獨立后,大多數國家都推翻了曾經在殖民主義政策下被迫實行的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政策。有一些直接實行社會主義,而有一些還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由國家主導工業化的發展。這種戰略被稱為進口替代工業化(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ISI)戰略,顧名思義,就是以國內商品替代進口商品。這個政策可以通過保護國內生產者不受先進外國生產者的競爭來實現,也就是限制進口(幼稚產業保護)和對外資企業在國內的運營進行嚴格管制。政府也經常補貼私人部門生產者,或者在私人部門投資者不愿意投資的高風險行業成立國有企業。
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獨立貫穿這整個時期(1945—1973)甚至更長,因此,要討論“發展中國家在黃金時代的經濟表現”是不可能的。通常折中的劃分是1960—198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這個時期,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人均收入每年增長3%,這說明他們跟上了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步伐,后者的增長率是3.2%。這個時期,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這四個“奇跡”經濟體的人均收入,每年以7%—8%的增長率增長,與之前的日本和之后的中國一起,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快的經濟增長奇跡。
然而,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便是增長較慢的發展中地區,在這段時期也有很可觀的進步。1960—198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增長最慢的地區,但其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也有1.6%——拉丁美洲是它的兩倍(3.1%),東亞是它的三倍多(5.3%)。不過這個增長率也不容小覷,之前我們講到,在工業革命時期,西歐的人均收入增長率也才1%而已。
中間道路:適當的政府干預,資本主義運行得最好
在資本主義黃金年代,在所有國家的幾乎所有領域,政府干預都大大增加了,唯一的例外是富國之間的貿易。盡管如此,富國和窮國的經濟表現都比以前好得多。20世紀80年代之后就沒再這么好過了,從那時開始,政府的干預也明顯減少了。黃金時代的經驗表明,政府對市場進行適當的規范和刺激,能夠將資本主義的潛能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