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在《竹里館》中寫道:“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泵髟嘛@然是有情的,它伴隨著人們的思念一同存在。
以前,中秋總是我們一家團圓的時光。
每當夜晚悄悄降臨。被爸爸媽媽帶到陽臺上,從身旁桌上隨手拿起一塊不知是什么味道的月餅塞進嘴里,口腔中瞬間就充斥了甜甜的味道。抬起頭睜大眼睛望著皎潔的明月,看著一朵薄紗般的浮云漸漸將月亮遮掩住,便抬起手數著天上的星星,聽著樹上伏著的幾只知了在一邊鳴叫。
晚些時候,奶奶總是接受我的小小請求,不厭其煩地向我一遍又一遍講那美好的月亮故事。
總聽大人說中秋節賞月是為了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但是當時小小的我怎么也體會不到大人口中的思念之情,那圓月帶來的只是一種淡淡的美。小小年紀,哪有思念呢?
現在,學業漸漸繁重,能夠再在一起賞月的時間也少了。
每年中秋的夜晚只能在寫字桌旁看著月亮。月亮雖然還是一樣的明亮,但身邊的一切都變了樣。
樓前的小樹長高了,鳥巢中的雛鳥長大了,我也長大了,奶奶卻變老了。看著我身邊那冰涼的月餅,拿起它咬下一口,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思念的味道吧。
原先那熱熱鬧鬧的中秋已經轉瞬即逝了,看著月亮,內心中留下的只有小時不懂得的那一份懷念。
再看夜空,一彎明月掛在天幕上,凄涼、孤寂、沉默但又給我一種溫暖與關懷。長大了,終于懂得月亮了,終于明白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曾經對月傷懷了。
黎明的曙光已經出現,今日再無與月的共處。那抹皎潔的月光,已經深深印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