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中村的田野里也走了好一段路,終于被那些田地里的莊家人家發現了。
“哎喲,趙秀才,秀才娘子,你們來啦。”
好些人都揮著手,跟他們打著招呼。趙父能得到鳳仙村人的歡迎,只因為他收的束脩少,也教得用心,一個村里也出了幾個有才的孩童,即便沒學到全的,認字了后,在鎮上討活也多了幾分競爭力。
“爹爹,聽你剛剛說,現在是要種下一季稻谷了嗎?”阿寶拉著趙父的手,“那我們家了,我們家有田嗎,要不要……”
其實她想說的是,我可以種田,力氣大著了,只是腳短,即便手上有勁兒,也走不了多久。
紀氏和紀氏聽了后,呵呵笑著,他們算是看出來了,女兒這是鐵定要朝農家女孩的方向發展呀。
“家里總共三畝田。”
“在哪?”
“其中,院子占地一畝,院子后方還有兩畝,這幾天你開荒的那,其實是我們家的田地。”趙父解釋著,阿寶哦了一聲。
她想著家后方的田地與這中村的田地,根本不能比呀,垂下了小腦袋:如果我一個人開墾的話,得好慢,要是有機械還好辦……
趙父看著她的手指晃悠著又收回去,好像更加喪氣了點,于是道:“如果阿寶真的想種田,可以請村里人幫忙開墾出來,再買些稻種撒下去就行。”
“對呀。”阿寶想著前些日子那板栗的錢,多少還有吧,“爹爹,我們家還有多少錢?”
“錢?銀錢呀,”趙父和紀氏兩人相視一笑,他揉了下阿寶的小腦袋,“有的,還有余錢,餓不著阿寶的。”
“回吧。”
趙父一句回吧,讓阿寶乖巧著跟著,她顧著想著事情,也沒注意到腳下的石頭,于是摔了一跤,整個人砸到了泥路里。
“啊?”
趙父和紀氏驚慌著,趕緊扶起她,拍拍泥土,再一看,好在臉只是蹭傷了一點點,沒多大事兒。
紀氏溫柔的問道:“阿寶,哪里傷著了?”她還檢查著阿寶的小手,總得問題不大后,又舒緩了一口氣。
趙父嚴著一張臉,他一把抱起阿寶,道:“回吧。”
阿寶這一刻覺得,其實他父親看著身子骨弱,經過這些時日相處,阿寶也發現趙父還是相當有型有擔當的,嘻嘻笑道:“我沒事。”
“還說沒事,都跌傷著了,你這么走個路都不穩,還怎么耕田。”
“哦。”阿寶又問,“家里的田怎么荒著,也可以佃給村里的叔嬸呀。”
兩人神色淡了下來,趙父沉默著,拐角進入了岔山腳路后,才道:“家里的田靠近山腳,貧瘠,租佃下來,不劃算。”
阿寶順著趙福的指著,還真別說,家后邊就是一座山,那田地里都是雜草,離河流也是有點距離,飲水種稻谷不甚方便。
岔山腳小村,農田都不多,有的也是偏向中村和鳳頭那一片。
“那爹爹,我們日常的水源,哪來的?”
她每天醒來,都能看到門前那小草棚里的兩個大缸,都是滿滿的干凈水。
“哈哈,阿寶問的好生無趣,哪來的,當然是爹爹擔著來的。”趙父笑著道,打開院子門,回到了趙家。
咦!
阿寶回顧著這些日子,發現自己遺漏了好多。
“容兒,你去準備下晚飯,為夫給阿寶清洗一下,順便給她順一下腦袋瓜子。”
紀氏笑笑著,就轉身去忙活了,畢竟天也要黑了,若是不趕著天黑搞定,也甚是麻煩。
趙父給阿寶小小清洗干凈,然后撒了點藥粉,就抱著她進房里,放她坐下。
隨即,他拿出一張紙攤開在桌面,加水磨墨,又拿起毛筆沾了點墨水,在紙上勾勒出一條河流,道:“鳳仙河流來源于橫鳴山脈,蜿蜒曲折下,沿著鳳尾風頭流向,往南而去。
鳳仙村大路與河流一致走向,兩兩中間即是田野,靠著河流的引入水源,那田野澆灌方便,稻谷生長茂盛。
岔山腳位于東邊,東邊也有一條小支流,從上新村流經岔山腳,匯入鳳仙河流。”
“爹爹,不對呀。”阿寶看著趙父筆下的鳳仙河流還是粗的,而這上新村流入的確實細小的,聯想著幾百米外的小河溝,那是河流?
“怎么不對?”
“怎么流經岔山腳的河流,這么細。”
趙父道:“那是因為上新村攔河做壩,囤積了大量水流,然后改道分流去其他田地。所以自然流入鳳仙村的水源,就小了許多。”
“哦。”阿寶看著河流,莫名的替岔山腳的村名不值得,這么一看,難怪這岔山腳的田地那么少,人家也很少。
“那爹爹,你去哪里擔水?”
照著爹爹說的,她家離河流老遠的,去鳳仙河有著一公里以上,去岔山腳,少則也有四五百米,那小河溝,也不知上新村愛不愛干凈,會不會把河流弄臟。
“往南那邊看,后山流下了一個泉,離我們有著兩百米,每日爹爹就去那擔的水。”
阿寶看著天黑了,想去看泉水的心也散了,不過明日也可以呀,于是道:“爹爹,明日帶我去看看。”
“好。”
時間一晃,明日阿寶早早的起來,先是去看了下田地里撒下的菜種子,澆灌了點水,然后又跑去趙父紀氏的房間,敲著道:“爹爹,阿娘,起床了。”
紀氏打開了門,驚訝的看著阿寶的有點點泥土的手,把她揉掉著,道:“去哪了?你跟阿娘答應過的,沒有允許不可以自己一個亂跑。怎么又跑來跑去了。”
紀氏對著日漸活躍、乖巧的等著被訓的閨女,無奈的笑著道:“爹爹去學堂了,晚點再說。
阿寶要去哪?阿娘帶你去。”
紀氏覺得,看著阿寶精力十足,也被帶動的陪她瘋癲了。
“我想去泉那看看。”
阿娘想著泉水那邊也不遠,道:“可以,阿娘帶你去。”
其實以前,紀氏不會跟著阿寶哪都去,那時候的阿寶也是活躍的,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瘋狂。
只是,她前段日子跌落了鳳仙河,生了場大病,于是紀氏就緊張了些,而村里的孩童也被父母教育著,別帶妹妹瘋。
這是一條在踩著草地走出的小路,僅僅能走兩個人,紀氏牽著阿寶的小手,走著過去,上了兩個小坡,指著那個譚道:“這就是,它沿著小溝,流入鳳仙河里。”
阿寶仔細看著它,再看后面的山,其實都不高,上百米。山后面還有山,看著有幾百米的樣子,也許后面還有,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