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對于林志玲的了解無外乎媒體的宣傳與外界的評論,媒體的宣傳無不露骨,外界的評論多有蜚語。媒體宣傳露骨自然是因為林志玲天生麗質,外界的流言蜚語多是針對林志玲那嗲嗲的發音。
在對于異性充滿幻想又一次次破滅之后,在一次又一次失望又自欺再次失望之后,我不抱有希望地去試著了解林志玲,以為世界就這樣。
剛開始聽到林志玲的聲音竟是全身發麻,以為就是普通女孩發嗲的誘惑;看到她的行為動作,只感覺和常人不一樣,說不上高端,反而感覺低齡。
我抱著低視的心態,對接下來的內容沒有預想。
林志玲的回答沒有逃避敏感話題,她直面回答,沒有羞澀。回答的內容讓我忘記了她聲音的發嗲,似乎本身就是小女孩般。如果忽略她的年齡,似乎一切便解釋得通了。她本是一個小女孩,或者說始終努力保持著小女孩的狀態,這個小女孩有很多困惑,雖已經過半個世紀的世俗,仿佛一塵不染。
我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世界怎么會有這么純潔的人存在。
我那被世界打擊過的失望的心拒絕回歸最初的純真。
有的人說林志玲情商高,我倒是感覺林志玲不僅是情商高,而且很有智慧。
我們總是渴望有那么個人,這個人有著迷人的外表與有趣的靈魂。當我們歷經世間的各種不完美,似乎已經接受了這種不完美的必然性:仿佛美麗的人一定膚淺,有趣的人一定丑陋。而當真正出現這么個真正擁有迷人的外表與有趣的靈魂時,又不免葉公好龍判定為:這是假的。
我終于接受了林志玲真誠的事實,這是經過反復的心理思想斗爭才終于接受的: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完美的人;不可能,她一定有破綻;她說的話確實很有含量:不,是被她的外表騙了;她的舉止很優雅禮貌;不,那是她故意的;她居然硬是吃掉了冰淇淋炸彈;那是她裝出來的;她為什么要裝?目的是什么?
最后一個問題算是終極問題。
假如她的所作所為都是假的,那她的目的是什么?
這便是推理的最后命題了。
她的名聲已經幾近完美,似乎沒有什么太大虛榮,更何況她本身的條件也沒必要虛榮;她的物質條件無疑豐富,每年定期捐款似乎違背了這一目的,況且她似乎未有卷入任何經濟紛爭中。
我找了很多原因卻始終無法找到:她圖個啥?
經過證明,原命題是假命題的話,那么,難道她已經達到了悟化的境界?
這似乎便是答案了。
對于這個答案,我似乎還是不敢接受,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完美的人?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所探索出來的世界,這或許是這個世界的饋贈,或許是極其幸運。
多么幸運,有個女生天生麗質,但好看的女生并不稀缺。
這個美麗的女孩還有一顆純真的心,對自己要求嚴格。這似乎并不難。
這個女孩出身較好,家庭教育重視品格。這似乎只是幸運。
到這里,林志玲似乎只是簡單一個知書達理的美女。
但是,她似乎還不知此。
我或許知道了她的追求,她的努力點。
這樣一個知書達理的美女似乎只要經過培養便好了,像專業空姐。但是那些專業美女客服人員似乎只是工作上如此,能有林志玲這般時刻溫文爾雅的實是罕見。
或許林志玲便是做到了人前約束,至于獨處便不一定了。這似乎是唯一的攻擊點。
可是,這又有什么意義呢?獨處屬于她自己,旁人似乎沒這個權利干涉。
我似乎對林志玲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同情。
是啊,她似乎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會帶上一副面具,面具下的真實不曾暴露出來。身邊憐惜她的人相互理解,不理解她的人以扯下她的面具為樂,卻從未成功過。
這或許便是她的斗爭點吧:保住面具。
我不免又想到:她為什么要保住面具?每個人都有面具,面具下的面孔都是心照不宣的,何必如此憐惜?
我想到兩個情況便是:或許她接受不了面具下的自己,或許本就沒有面具。
面具下的自己哪一個不骯臟,你又何必愛惜羽毛?
倘若她確實無比愛惜自己的羽毛,倘若這是她的真實想法的話,倘若這便是面具下的憂慮,那么,這似乎反而偉大了起來。
我的邏輯陷入崩潰:難道,她沒有面具?
我不敢接受這個答案,但似乎這個答案是唯一。
那么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我試著將這個答案代入之前的所有疑惑。
那些經過經過專業培養的溫文爾雅的美女無不戴有面具,待大家閑下相互摘下面具時,林志玲沒有面具,這不免引起同行的恐慌,甚至引起更大范圍的恐慌。
這樣一個沒有面具的溫文爾雅的美人才是林志玲的最合適的指稱,這樣的指稱的重點便是沒有面具,沒有面具是林志玲獨一無二的特點,溫文爾雅與美麗只是錦上添花。
沒有面具,那不就是神了。
在這神的外層,似乎布滿了外界淫穢奸邪的東西,可這神的光芒在努力透過這些遮擋,想要照亮這個世界。
林志玲不只是思想家,更是一個實踐者。
感恩與你處于同一個時代。
希望能與你有所交集。
但愿那時候你還在,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