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聽了宋然的話,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宋然不是想要學戲嗎?現在有現成的戲班子,班主又是這樣一個愛戲的人,宋然要是能夠跟著他學戲,那將來肯定是不錯的。
“班主,你們是哪里來的戲班?”爺爺看著班主問道。
既然有了想法,那現在就要了解信息,看看是否適合宋然跟著學戲,畢竟學戲是大事,需要十分慎重。
“我們是縣城的,成春戲班。”班主說道。
“那你們戲班現在還招學徒嗎?”爺爺繼續問道。
“學徒?”班主略有一絲驚訝,因為他的頭腦中已經太久沒有產生過這樣的想法了。
“對,就是這么大的小孩子。”爺爺笑著拍了拍宋然的肩膀,笑呵呵地說道。
班主看了看宋然,笑著搖了搖頭。
宋然那張滿是期待的臉瞬間失去了光芒,他原本以為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沒想到班主根本就看不上他,他是真的很想學戲。
爺爺也有點詫異,難道宋然這個孩子不符合戲班的要求嗎?
班主也看出了他們的疑惑,馬上解釋道,“不是這個孩子不好,是我們戲班不招學徒了。”
“不招了?”爺爺問道,剛才不是還說好多年沒有人想要學戲嗎?為什么現在有人想要學戲了,他們又不招了呢?
“是,不招了。”班主的眼中帶著一抹難以掩飾的悲傷,這悲傷不是假的,他是真的為此而感到難過。
“為什么不招了?”爺爺看著他問道。
“哎!”班主先嘆了一口氣,頗有幾分無奈,“不是不想招,是沒有這個能力招了。不瞞您老說,我們這個戲班也撐不下去了,很多人都轉行了,只有我們這群真正喜愛京劇的人還在堅持著,可能有一天也堅持不下去了。”
爺爺看著班主那副無能為力的樣子,有一種切實的同感,他們都極力地想要留住并發揚這門偉大的藝術,可他們又都是這樣的微不足道。
在一個對京劇并不友好的大環境下,個人的努力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您說,這招了孩子進去,這孩子要是學成了,將來沒了飯碗,我們對不起他;這學不成,白耽誤了這么多時間,還不如不學。學習京劇又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會的,就算我們耗得起,孩子的未來咱們賭的起嗎?”班主這些話說的情真意切,爺爺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意思。
宋然雖然不是很能理解班主的意思,但也明白了,班主不讓他學京劇,并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現在京劇這行不好干。
“是呀,現在這個環境下,確實很難,你們也不容易,能夠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爺爺不無感嘆地說道。
“這些年我們也是嘗盡了這個中酸楚,以前唱戲都是人山人海,擠得都坐不開,唱到精彩的地方,大家都會起立鼓掌,那對演員來說是多大的肯定呀。可是現在,哎!有人能來看戲就不錯了,戲還沒唱一半,人就差不多走光了,這演員心里不得勁呀,我這心里也是難受。有幾個演員就是因為這個不干了,轉行了,這心傷地透透的,沒有唱戲的動力了。”班主連連嘆氣,將自己這心中郁結了許久的話都說了出來。
他是真的很愛戲,也真的很想保住這個戲班,他總覺得京劇會有再次輝煌的那一天,他就帶著這么點期盼堅持著。
“看著人都走了,我這心里也不好受,多好的戲,怎么就沒人喜歡聽了呢?”爺爺也跟著搖頭嘆息,兩個人仿若知己一般,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喜歡聽戲的人都老了,年輕人不喜歡聽戲,覺得老氣,都去趕時髦了。”班主搖著頭說道。
“所以才更應該培養年輕人,有了這年輕人的喜歡,京劇肯定還會再榮耀起來的。”爺爺表現得十分篤定,在他看來,這不過是時間問題。
當然,這也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時間問題,這種喜好戲曲的社會土壤需要培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僅靠著幾個零星的小團體,或者幾個孤獨堅持的人是不夠的。
“老爺子,您倒是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是這么認為的。這京劇是啥,是咱們祖上留下來的,那曾經多么輝煌呀,怎么會就這么沒落呢?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等懂戲的人越來越多,像您這樣愛戲的人原來越多,這昔日的輝煌一定會回來的。”班主的臉上露出了笑意,這是他美好的期盼。
爺爺也跟著笑了,這是他們愛戲之人共同的期盼。
“那你更要收小學徒了,等到哪天這京劇的輝煌又回來了,你也要有年輕的接班人,是不是?”爺爺笑著提議道。
班主沒有立刻就回答,他看了看爺爺,又看了看宋然和方晗朵,覺得爺爺說的有幾分道理。
假如,有一天他真的等來了那樣的好時代,那他又應該如何迎接那樣的時代呢?
京劇為何會顯得暮氣有點重,和一群在戲臺上演戲的大齡演員有一定的關系。這演花旦的明明需要年輕的小姑娘,可現在確要讓四五十歲的老演員來演,自然出不來少女的活潑俏皮。
若是注入更多年輕的力量,那京劇的暮氣會不會減少一些呢?會不會因此吸引來一批年輕的觀眾呢?這些都是未可知的,卻又很值得去嘗試。
“老爺子,您說的有道理,京劇的確很需要這些新鮮的力量。若是有一天京劇再次得到大家的重視了,我們這樣的戲班卻沒有培養出可以接班的人,倒真的是我們對不起老祖宗了。”班主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