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劉家院子之前,張蘋果將家里能收進空間的東西,都收進了空間。
像劉氏他們房間,帶不走的被褥,家里八個盛滿水的大水缸,六個木桶,還有家里好一些的桌椅,門簾等等……
出發前,劉大蘇將十個饅頭,是十個菜包,五個茶葉蛋,十張餅子,還有十斤菜干,一壇子腌菜,兩斤風干肉,一只風干雞,一個水壺,分別分發給每個人,還有六十斤粗糧,是需要自個開火煮的,也分給他們了。
“你們也別怕,路途上不知道會遇見啥事,咱將吃食都分給你們,也是為你們好。”
“你們想呀!如果咱分散了,但是糧食在一人手上,這不虧了嗎?有糧的他一人守的住嗎?沒糧的呢!不得餓死。”
女人見四個,情緒人有些低落,忙開解道:“給你們的油布,是有大用處的,除了可以防水,還可以防潮,下雨可以擋雨,鎮子上的油布可不便宜,如今怕是沒得買了,你們一人分得一塊,實屬不易。
“這里是八百文,你們一人分得兩百文,還有這是兩瓶藥,一瓶解風寒,一瓶止拉肚子。”
“劉滿,你們一家都是好的,這件背心給你兒子了。”
女主人,給了一件,灰不溜秋的衣服給自己兒子,劉氏接過,沒啥重量,心里雖然感激,但是覺得這衣裳沒啥,就是普通的背心,還不咋好看。
劉氏不識貨,這背心可是某大品牌,某某羽絨服呢!
告別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家,懷揣著對前路的未知,劉家人趕往村里,祠堂集合的地方。
此時,這里陸陸續續有人趕著牛車,板車,獨輪車,扛著行禮,往這里聚集。
拉著板車的劉大蘇,旁邊跟著媳婦,小柚子座在被爹爹固定在板車上的嬰兒椅中。
這嬰兒椅也是有講究的,里面墊著兩層棉絮,座著不累人,可以立起來,也可以放下去,要累了也可以躺在嬰兒椅里的。
劉滿和劉氏兩人各拉一輛獨輪車,劉珊珊和劉維維身上背著幾個大包袱。
到了祠堂,劉大蘇和村長打了招呼。
“村長,這是給您的。”
村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還熱乎著呢!
村長感覺特別意外,如今誰能往外拿吃食,就是親兄弟,怕也不成,心里熨帖呀!感覺和劉大蘇的關系又好了一成。
“哎喲!劉老弟客氣了,日后啊!咱還得仰仗您。”
“喻大哥,這就見外了,日后誰也沒誰家好多少,都是逃難的,咱路途上相互襯唄!”
村長哪里有推遲的,“蘇兄弟你放心,只要有喻大哥在,以后有什么事你招呼一聲。”
劉大蘇也知道,這話的意思喻村長是個不錯的人,但是也別指望,人家能待你像待親人一般,有人家一句話,就足夠了,至少路途上不會讓人添堵,他也是個肯聽取建議的村長。
三月二十八日,亥三刻,喻家村,一百三十個人,加上和喻家村相熟的親戚,五十八個,再加上林掌柜一家六個人,總共一百九十四個人,集體在喻家村祠堂聚集。
村長站在祠堂門口高聲喊道:“所有的人都來齊了嗎?”
“第一、不想走的,可以留下來,但是今晚有誰要搗亂的,咱也不客氣。”
第二、跟著隊伍走的,不許有各自的小算計,誰想拖累隊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按脫離隊伍處理,大伙的命也是命,整個路途上的吃食都由各自解決,家里還有柴禾的,別嫌累,燒成炭帶著上路一定用的上。”
“第三、現在有誰有更好的意見,舉手表達。”
“第四、今后前路如何,萬般皆是命,不許抱怨這個那個的,萬一半路上,有不想走下去的,咱這里也沒人送你們回村,大伙自個決定。”
“第五,祠堂里還有些柴禾,想就地燒飯菜,或者做吃食,捎帶在路途上吃的,現在可以在空地上做吃食。”
“第六,建議所有人,帶一桶干凈的水,方便取水使用,最好人手攜帶水壺,水壺里的水,必須是燒開的涼白開。”
“第七、最重要的一點,寅時準點出發,過時不候。”
村長說完話,一百多號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下炸開了,四散開了,往各自想去的地方忙活。
有的就地埋鍋造飯,切菜洗菜。
有的,跑回家燒柴禾去了,說是燒木炭,有兩時辰呢,能燒不少木炭,這些帶到路途上用的著。
有的,跑回去拿水壺,燒水去了。
有的,進到祠堂里面找地休息。
有的則是座一塊聊天。
還有的人則是傷春悲秋。
村長是個負責的干部,會提前兩刻通知大伙集合,提前一刻清點人數,寅時準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