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時,之前與他們同船的,有三戶人家,也選擇了這個村莊,都是喻中人介紹的房子。
特別是當他們知道,劉大蘇和他們一樣,也住在村里,真是意外的收獲。
能與有主意的熟人,居住一村,又可以成為鄰居,在這個動亂的年代,是一件,多么讓人安心的事情。
因此,在三戶人家的強烈要求之下,住址分別選在,離劉大蘇家相鄰的農家小院。
喻中人安排人,將他們幾戶的圍墻,翻新修整,屋子里打掃得一塵不染,院子里的菜地開墾出來了,石子路亦是鋪設的漂漂亮亮。
這些都是喻中人,參照劉大蘇他們家的房子,給這幾戶裝修的,交房的時候,人家非常滿意,于是多給了一兩銀子。
由此可見,一個人他或許貪財,只要他做事不違背良心,遇事能夠舉一反三,又會做人,不管做哪行,不管在哪里,都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齊國五十九年,五月九日,辰時三刻,一輛馬車,后面跟著一輛牛車,平平靜靜的出了朱魚鎮。
車夫一手牽馬車,一手牽牛車,走在前頭,馬車上座著劉大蘇夫妻倆,大著肚子的張蘋果,躺倒在劉大蘇懷里,臉色蒼白的閉著雙睛。
“媳婦,這樣不行,要不然咱不走了。”
“這孩子,如此折騰你,等他出生了,為夫定然好好教訓這小子。”劉大蘇焦急與張蘋果商量。
哪知,躺在腿上婦人,悠悠回答。
“不要,不要打他。”
女人抓緊男人手臂,隱忍著,嘟著小嘴,幸福的呢喃,“咱寶寶在鍛煉身體呢!不妨事的。”
看著自己的媳婦,疼得冒虛汗,肚里的小娃還不知收斂,在她肚子里拳打腳踢的,因著夏日衣服穿的少,肚子上不時顯現小鼓包。
就這樣,一邊顧著媳婦,一邊拉開簾子,望著窗外,回頭望著離朱魚鎮越來遠,漸漸只能看到一個小點。
馬車正在,勻速開往喻家村,馬車下的黃泥巴土地,比鎮子上高一些,好幾段路都是處于緩坡的地勢,劉大蘇只得盡可能抱起媳婦,生怕她怎么了,緊張得不行。
“喻小弟,還有多久呢!感覺這次,比上次去喻家村慢多了。”
走在前頭的喻家晟,摸著腦門上,被熱出來的汗水,拿著搭在脖子上的濕毛巾,抹了把汗,站在陽光下,舉著黝黑左手,遮擋在眼睛上方,瞭望前方。
哼哧哼哧的,喘著粗氣,拿著腰間的水壺,猛罐了一口,腳下加快步伐,拉緊韁繩,口齒不清的說,“快了,快了………”
實際上,才走不過三分之一的路程。
“喻小弟,還有多久呀?”
牽牛馬的喻家晟,只得快步趕路,半步不敢停歇,汗水打濕了他的臉頰,發稍,脖領子。
看人小伙子,也不容易,牽馬車還是太慢了,掀開簾子,劉大蘇說。
“喻小弟,累了吧!你上來吧!座在車沿上趕車,別趕快了就行,路上顛簸,別驚著我媳婦。”
小伙子,嘿嘿笑,“劉大哥,您客氣了”,輕手輕腳的上了馬車,“好嘞!保管好好趕車。”
“喻小弟………”
“喻小弟…………”
無數次的催促下,巳時五刻,半新不舊的馬車和牛車,進入了喻家村。
路邊上玩耍的孩童,大喊大叫,“咦!快看!有馬車進村了。”
“有馬車進村咯!”幾個嘻嘻哈哈的孩童,有的丟下手邊小蟲子,有的扔下,手里的泥巴團子,好奇的圍著馬車轉。
“呀!喻伢仔,這是哪家的,怎么來喻咱村里了。”一個精瘦高挑的少婦,磕著瓜子,站在她家老舊的門檻上大聲喊話。
“這是劉大哥一家,以后就是我們村的人了。”喻家晟回道。
那個婦人還要再說,幾個端著洗衣盆的,老婆子和中年婦人拉住,接著竊竊私語說著什么,聲音忽大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