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風向變了,似乎少了許多年味,大伙都節制了許多。
也許,大家都為了省錢,可能大家收入比不上往年,因此這個年街上比往年冷清,店鋪的生意隨之也淡了許多。
近一月從鎮子上搬遷走的富戶,小地主,殷實之家的,不說上百了,就是劉大蘇夫妻住的這片,就遷走了六戶。
明兒就過年了,劉大蘇和張蘋果也沒采買多少年貨,托肚子里寶寶的福,劉員外走之前送了許多蔬菜,雞鴨魚肉,干果,布匹,藥材……
座在炕桌邊,剝蒜的張蘋果,抬眼看看對面捧著書的男人,和劉大蘇討論道:“相公,咱們的馬車改好了嗎?炭盆和那些小鍋子,小爐子以及簡易餐具,被褥,啥時候能拿回來?”
合上書,閉目養神,將手放炕桌地下,暖和暖和,柔聲回:“按照約定的日期,昨兒就做好了,一會吃了午食就去取?!?
聽到回話,眉頭一皺,張蘋果剝蒜的手頓住,嘟囔道:“地都凍上了,天冷路滑的可怎么好出門!”
知道媳婦是心疼自個,劉大蘇心頭放佛抹了蜜一般,甜酥酥的。
“別擔心,那些物件不取回來,我這心里也不踏實,總歸要出去一趟的?!?
初雪將至,地上落了一層薄薄的白色,外面歲冷,但也不影響行動。
站在張嬸子院子外沖里面喊:“大娃子,吃飯了沒?今兒取車去不?”
沒一會里面出來個,裹的像粽子樣的小伙子。
張嬸子不放心,的對劉大蘇道:“天冷路滑,你們慢著點,不著急。”
劉大蘇,朝婦人揮揮手,:“好嘞!您進去吧!”
一路上大娃子,打開話匣子說自家,這一年的輝煌事跡。
“哥你知道嗎?我們家,為了買馬車寫了二十多天的對聯,福字,可累了,還有娘和妹妹做了吃食賣,一個冬天也賺了二百多兩”大娃手舞足蹈的在那得瑟。
兩百多兩,對于農戶來說,一兩年也不定賺到這么多,劉大蘇瞅著眼前這少年,“張嬸子開春就給你娶媳婦?”
大娃子,也不害臊,樂呵呵的回:“是?。∧昵跋碌钠付Y,我娘說過完年,媳婦就給娶進門”。
張嬸子嫁的是劉家遠方族親,大娃十二歲那年父親沒了,那會大妮九歲,二娃二歲,家里沒了頂梁柱,大娃從書院退了學,長在家里干農活,或者在書肆抄書,也接些寫書信的活。
五年來,家里的日子,雖然沒有大娃父親在的時候舒坦,但也沒花老本,張嬸子農忙之余,也接些打雜洗衣煮飯的活,家里的家務活,基本就是大妮包了,所以只要人勤快,把力往一處使,家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一路,說說笑笑,車馬行到了,兩人取了車,又買了好些東西,各自敢著車,慢慢悠悠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