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企業融資的全球經驗
- 雷曜
- 1692字
- 2020-09-03 18:50:50
一國小微企業融資結構與政策支持模式密切相關
直接融資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
國家引導、利用直接融資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府性投資基金、推動投貸聯動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美國設立了特殊的小企業私募投資基金(SBIC),引導私人資本和長期資本投向小企業,為小企業的成長、擴張和現代化提供直接融資資金。另外,美國財政部的小企業信貸支持計劃(SSBCI)項目中也包含了直接融資支持內容,即通過風險資本項目(VCP)投資活動支持小企業直接融資。截至2015年年末,VCP投資項目達1324個,資金支出2.71億美元,占SSBCI項目總資金的2/3。又如韓國于2005年籌資1萬億韓元設立風險投資母基金,并成立了韓國風險投資公司(KVIC)對母基金進行運營和管理,2010年母基金規模就實現了翻番,達到了2萬億韓元。
為加強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與直接融資市場的互動,推動直接融資支持科技小微企業,英國最早由政府啟動的、歐洲第一家創投公司3i集團起源于1945年英格蘭銀行成立的“工商金融公司”(ICFC),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美國更是直接成立了以風險投資公司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硅谷銀行。除給風險投資公司直接提供個性化服務,它自身還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并且通過要求其風險投資公司所投資企業將硅谷銀行作為主要資金業務銀行等方式提升傳統銀行業務的競爭力和客戶黏性。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巴斯夫等若干德國知名企業共同出資組建高科技創業基金,以滿足高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各國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普遍做法,包括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日本的JASDAQ、韓國的KOSDAQ與KONEX、德國的創業板以及各種場外市場等。并且各國還建立了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場之間的升降通道,在保證主板市場質量的同時,也給快速發展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資通道,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機制。
間接融資支持傳統創新型小微企業
由于間接融資機構在給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風險收益不平衡等問題,所以政府通過政策推動“銀、政、企”之間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在補充市場空白、提供政策性擔保等方面著手推動間接融資的發展,推動政策性與商業性機構合作發揮杠桿效應,支持傳統創新型小微企業。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旗下設立中小企業銀行主要負責向小微企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其貸款利率通常比市場低2~2.5個百分點,是德國小微企業融資體系的主力和核心。日本也建立了兩個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金融公庫,分別為“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和“商工中金”,其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占全部小微企業貸款的比重達到了8%左右。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與商業銀行分工協作,通過轉貸模式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并實現流程化風控管理。“日本政策金融公庫”也通過與民營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拓展小微金融業務。
通過政策性擔保體系分擔小微企業融資風險也是發達國家經常采取的政策措施。德國成立了專業化的擔保銀行,并通過發行公債為擔保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為擔保銀行提供再擔保補償、為擔保銀行免稅費等措施保證擔保銀行的可持續運營。日本同樣大力發展政策性擔保融資,其政策性小微企業擔保融資占全部小微企業融資的比例達到了10%左右。
非正規金融支持傳統一般型小微企業
選擇這種模式的國家以發展中和貧困國家為主,其金融深化程度較低,為支持傳統一般型小微企業融資,通常通過在貸款投向、利率等方面進行行政控制及為合法的金融活動提供更優良的發展環境等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在行政性手段推動方面,巴西要求各銀行按活期存款余額2%的比例向小微企業及創業者提供小額信貸,未達到2%放款比例的銀行不得挪用該筆資金,但可將資金拆借給同業并用于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此類小微企業貸款手續簡單,無須抵押、擔保,年利率(約17%)低于商業信貸利率(約30%)。
在引導半正規金融組織發展方面,2013年孟加拉國議會通過了《格萊珉銀行法》,以取代《格萊珉銀行條例》,給予格萊珉銀行完整的金融牌照,特別是在吸收社會低成本存款的許可、免稅、貼息貸款等方面,解決了格萊珉銀行的流動性問題。此外,孟加拉國還成立了孟加拉國鄉村發展研究院,與國內外機構合作開展扶貧項目,包括重點支持非農業微型企業(主要是手工業制作)融資農村減貧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