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尷尬的養育:和孩子談談性
- (意)安娜·奧利維利歐·費拉里斯
- 1186字
- 2020-09-03 15:04:08
幼年期
在我們的傳統藝術作品中,兒童往往以非常美好的形象出現。例如,一些繪畫作品中,常常會有一些胖乎乎的且看不出性別的小天使,在白色的云朵里玩耍、翻騰,他們面帶微笑,身后生著一對柔軟的翅膀。
真實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與天使不同,兒童的身體能夠感知豐富的感覺和情感。這其中包括愉悅感,這是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擁有的生命力量。對新生兒來說,身體的愉悅感常常被用來認知未知世界。這一過程是以一種非常簡單而純粹的方式進行的:如果觸摸一個東西使他感到愉悅,他就會毫無畏懼地去接近這個東西;他可能也會遲疑,并反復去嘗試和感知;如果感到疼痛、不適或身體發出其他預警信號,他就會后撤并遠離那個東西。和驚訝、喜悅、恐懼、憤怒和痛苦一樣,愉悅也是我們遺傳基因中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在兒童的認知、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兒童一開始就無法從觸碰、撫摸、哺乳、擁抱或運動中獲得愉悅感,那么他們今后可能會十分缺乏或完全喪失探索發現、開展事業和社會交往的動力,甚至對自己的生活失去興趣。當然,我們都知道,兒童在生活中感知的不只是生理上的愉悅。
愉悅感還具有其他更為抽象化和情感化的內涵。例如,孩子對那些照料者充滿愛意的感受,孩子在發現新的、有趣的事物時展現出來的樂趣,孩子在幼兒園里對小伙伴熱烈的情感。
但是,孩子最初能感知的愉悅形式是生理上的,這與他們的身體密切相關。當一名新生兒表現出愉悅感時,就代表他受到了來自身體外部和內部組織器官的刺激。這些刺激在整個發育過程中會一直存在。
精神分析學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稱這種強大的生命力量為“愛欲”,并對研究生命早期發展階段的生理愉悅做出了重要貢獻。盡管在今天看來,他關于性發展階段的理論(口唇階段,0~18個月;肛門階段,18個月~3歲;生殖器階段,3~6歲;潛伏階段,6~12歲;青春期生殖器階段,12~18歲)有些過于簡單化了,但它依然是開創性的理論。因為它從一個全新的和更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僅僅將他們視作清心寡欲的小天使。
兒童感知的生理上的愉悅感(一種更趨分散、更偏感官的愉悅)雖然不會抵消其他各種形式的愉悅感,且與成人或青少年的情欲無關,但是,它確確實實是從生命最初階段就一直存在的一種沖動。這種沖動是個體成熟的前提條件。當青春期來臨時,人體的激素才會顯著增加,生殖器官會開始發育且趨于成熟。事實上,嬰兒的體內也存在著少量的激素,正是這種化學物質調控著人的性欲或性沖動。
嬰兒的生理的愉悅感體現了人類的自然屬性,但它確實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或許是最復雜的。在兒童開展這一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以家長為代表的成人扮演著保護者和陪伴者的重要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追求感官愉悅既不應被看作是一種禁忌甚至罪惡,也不宜被視作是其人生唯一的樂趣所在。在這件事上,成人需要兼具同理心和責任感,要時刻保持敏感和謹慎,既不該一味批判之,也不能一味放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