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會稽斬防風 二岳尋禹魂

話說大禹真行之軍,導水治洪開山,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河,所向披靡。

有云:

“導岍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導嶓冢,至于荊山;內方,至于大別。

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

遷時有云:

“蹉跎日月,歲過無聲。”

話說真行大禹之軍,疏通岷山之陽水災,導至敷淺原,期間,有會稽防山國之民來告,說防山國洪災甚是嚴重,而此時,尚有半山未平,眾司官在大帳討議。

真行子曰:“此處,水勢尚不能全通,可留下一支兵隊于此,討平剩下半山,大軍即日起程,前往會稽?!?

大禹曰:“那勞煩青鶴、太蓮,爾幾人也?!?

青鶴曰:“放心罷。”

次日,大軍便馬不停蹄,前往會稽防山國治水,留下青鶴、太蓮、仙童等人,繼續完成敷淺原最后工事,不題。

有云:

“光陰行程,飛馬流星?!?

卻說虞軍進入會稽,看到洪水滔天,大軍只能繞入山林小路而行,山間道路曲折,飛鷹在空,車陷泥潭,兵士們齊力共推,前方高山上,突然,滾下一棵大斷木,驚得馬兒掙脫車繩,橫沖直闖,慌得兵士們紛紛躲避。

大禹見狀,跑了過去,找準時機,一把抓住韁繩,才止住受驚的馬兒。

數日后,大軍進駐防山國,來至一高處,只見得防山之城:

“百姓爛裳裸體,散發凌亂,瘦弱無神,有的一群圍在一堆,有的零散蹲在一邊,有的睡在樹旁,還有的婦女抱著嬰兒喂奶。那洪水淹沒大半個城廓,木房散落,狼藉一片。”

大禹命應龍前去察視洪水災情,應龍得令徑去。

真行子一邊命后稷暫時安營在樹林,一邊又命閼伯、得陶、化益、直窺、橫革、之交等將,發放糧食給百姓。

不長時,將士們運來軍糧,等著百姓來領糧,而那群百姓都站起來,用呆若眼光,看著發糧的虞軍,卻不敢上前取糧。

真行子與大禹等人行入大眾,見到泥鍋、陶罐無糧,心是難受。

大禹上前,問了躺在樹下的一人,曰道:“為何不去取糧耶?”

那人回曰:“前幾日,吾等糧食被兵士全掃得一干二凈,吾且被打了一頓。被打者,不止吾一人,真不敢要兵糧啊!”

又有一老婦人曰道:“十日前,洪水來了,有些山靈土精為非作歹,且有二三巨人,把大堤撕開,造成防山都城,洪水泛濫,我眾方來此山林避難。之后,有一些山精,來搶我等家畜糧食,前日,又有一支兵隊來此,將我等搶了個精光。”

大禹曰:“眾父老,莫怕,我乃禹,奉舜帝之命,治水救災,系來救助爾等的,爾等先去取糧罷?!?

百姓們聽到是大禹之名,紛紛圍了上來,有一老者上前,握著大禹之手,曰道:“早聞禹之大名,今日相見,方見英容,爾要為我等做主?。 ?

大禹曰:“好好好,大家先去取糧罷?!?

隨后,大眾前往取糧,后取葉木殘草,生火煮食,美美的食了一頓。

夕陽西下,大禹與真行子等虞官,在大帳內議事,在眾人議事之間,應龍回來了。

真行子曰:“看察如何?”

應龍曰:“風山國土城,由一山三丘所圍,曰限山,又曰冉山。一曰棘丘,一曰伯丘,一曰冉丘,唯冉山甚低。洪水已威脅到風冉山矣,那處莊稼尚好,可將此處百姓,安置在風山國城。把大軍調往冉山治水,其城人已在筑堤建灞矣,可往相助。”

真行子曰:“可行,閼伯,汝去傳令,命眾將士明日開拔。”

閼伯得令而去。

真行子曰:“棄公,汝去傳知此地百姓,明日與大軍共往風山國?!?

后稷得令而去。

大禹曰:“尚有一事未了?”

應龍曰:“何事?”

大禹曰:“此處之山主,不以治水救民為任,即縱容手下兵士搶奪民糧,更有山靈為非作歹,不殺一二者,不足以平民憤。”

后稷曰:“那該如何行事?”

大禹曰:“明日,我將在會稽山頂,招此附近山神,會盟?!?

應龍曰:“汝乃凡將,如何招得山神耶?”

大禹取出一令牌,曰道:“汝忘了么?我等在巫山治水之時,云華夫人賜我符策,能召鬼神,代天伐罪?!?

應龍曰:“明日率一支兵隊,吾與汝同往。”

大禹曰:“好?!?

次日,大禹與應龍率一支兵隊往會稽山頂,臨行前,真行子握住大禹的手,曰道:“要小心”。

大禹曰:“知道。”

即時,大禹前往會稽山頂,而真行子率大軍及百姓,也去往了風山國城。

不長時,大禹之軍到了會稽山頂,取出符策,念了念咒。附近的山神來了,矮人首領、山精首領、土精首領、樹精首領等亦來了。

眾山神曰:“不知令主,呼喚吾等,有何事耶?”

大禹曰:“吾來審問爾等?!?

眾神諸酋一片茫然,不是你望我,就是我望你,都不知何事。

那矮人酋首曰:“不知何事,要審我等?”

大禹曰:“此處洪水,便是汝等縱容手下所為,搶奪百姓家畜糧食,十惡不赦。”

眾神諸酋等不敢出一聲,隨后,山精首領曰:“皆乃防風氏族所為,與我等有何干系?”

大禹曰:“話從何來?”

眾山神曰:“那防山國城之西,有片高堤,本可擋住洪流,乃防風氏族子弟撕壞,致使山洪淹入防山國城。”

大禹曰:“防風氏首領何在?”

土精酋首曰:“其尚未至。”

樹精酋首曰:“那防風氏族首領,曰汪芒氏?!?

大禹怒曰:“大膽,汪芒氏,命爾等將他擒來。”

話罷,有樹精小兵來報,說防風氏已至山下。

大禹得知汪芒氏遲來后,便命應龍與眾神前去擒拿汪芒氏,眾神得令而去。

不長時,那汪芒氏被擒至,而那汪芒氏全身被神藤所綁,單腳跪地。

汪芒氏曰:“為何抓我?”

大禹曰:“因爾縱容子弟,毀壞高堤,水淹防山國城,禍害百姓?!?

汪芒氏曰:“確有我氏族子弟毀壞高堤,搶掠民物,可已被我斬首正法?!?

土精酋首曰:“無爾之令,爾氏子弟敢為之耶?”

樹精酋首曰:“今已死無對證也?!?

大禹聽后,舉出符策,怒曰:“將汪芒氏,斬首?!?

應龍祭出神劍,一陣光影而過,汪芒氏便人頭落地,眾神群精見后,皆戰戰栗栗,個個心中驚懼。

大禹曰:“將后誰再行不法之事,便是此下場,散了。”

隨后,眾山神精酋等,各自離去,大禹命應龍,將汪芒氏埋在山中,率部遂離了去。

數日后,大禹率部至風山國土城,與真行子等人會師,恰時,儀狄與陽生率軍,亦運糧來至。

大禹曰:“汝二人何以得知大軍在此耶?”

陽生曰:“系青鶴等人告知,其眾快治完敷淺原洪患也,讓我等糧隊先來?!?

應龍曰:“可留糧食與其眾耶?”

儀狄曰:“留有。”

大禹曰:“好,明日合軍治水?!?

次日,后稷來報,說棘丘裂堤多次,已是告急,大禹遂率其軍,前往治防。

一晃光遷,卻說大禹兵隊到了棘丘,遂速戰速決,架木挑土,應龍前往他處尋大石,用以填補堤缺之口。

黃昏時,虞軍駐在棘丘高處扎營,夕陽西下,各營帳,才開始炊煙昏食,飯飽過后,營中小隊開始巡視。

夜里,大禹在帳中,熄滅火堆,夜空無星,烏云密布,營中一切寂靜,大禹熟睡,忽然之間,一陣狂風吹過,將帳幕吹開,有一巨人之影,行入帳中。

次日當早,眾人皆起來,卻不見大禹起來,應龍往大禹之帳,見大禹未起來,便進了其帳,忽然,哭聲傳出,虞軍兵士不知何事,紛紛圍了過去,原來,大禹已經死去。

應龍與后稷將禹尸,送回土城,在城內設帳以養。

隨后,后稷趕忙告知真行子,而真行子得知,一時,丹田急了,仙氣運沉,即暈了去,不長時,方醒了過來,只見到應龍。

真行子曰:“后稷與閼伯吶?”

應龍曰:“他們前往治水矣。”

真行子曰:“好,當以治水為先。我知文命有此一劫,未曾想到,來得如此快耶!”

應龍曰:“文命之魂魄,已不在其身?!?

當二人談論之時,燕燭、精衛二人來了,而二人得知大禹死去,驚耳駭目,難以置信。

應龍曰:“今晨,文命便沒了性命,昨日尚好,今日即故亡矣?!?

燕燭與精衛二人聽后,臉色沉重。

陽生說:“汝二人為何來矣?”

燕燭曰:“虞后委派我二人,前來探問?!?

應龍讓真行子先去休養,隨后,領眾司官到大禹帳中,眾人見到大禹之尸,其臉色蒼潤,眾人不解,問了應龍。

應龍曰:“吾施了法,能保其身,即不能還其魂魄。”

精衛曰:“這如何是好?”

燕燭曰:“可找我師父,前來一助。”

應龍曰:“對對對,我倒忘矣,我在此,護衛文命之尸身不腐,離不去,那中冬仙長在巳城國治水,可呼其前來相助?!?

燕燭曰:“那吾二人去也,請了?!?

話罷,燕燭呼來飛騎,徑天而去。

有云:

“以法斬巨人,事因后有果”。

話說圣仙與漢東在巳城國流都,為百姓筑城建房,忽聞白雁之聲傳來,原來,是燕燭與精衛來了,二人躍下飛騎,見二友后,行了禮。

燕燭曰:“二位師伯,大事不好剌,大禹死矣?!?

二友聽后,大吃一驚,漢東曰:“系何方妖怪殺了文命耶?”

燕燭將應龍所說的來龍去脈之事,重說了一遍,二友聽后,也難以置信。

圣仙曰:“那吾去一趟,漢東,汝在此助巳民筑建城房罷。”

漢東曰:“好,放心去罷。”

即時,那圣仙化為金光而去。

燕燭曰:“吾師父吶?”

漢東曰:“汝師父在流都之西治水吶!”

隨后,燕燭與精衛二人駕騎徑去,助其師中冬治水,不題。

話說應龍與陽生、儀狄等眾將官,在大禹帳中談話,一陣金光閃來,原來是圣仙,應龍曰:“仙長,哪里去?”

圣仙曰:“據聞文命已死去,特來助文命還魂。”

隨后,圣仙使回魂術,過了許久,仍不見大禹回魂。

圣仙曰:“文命為何死于非命?是否有故事在其中?”

應龍曰:“前不久,我與文命在會稽山,招土精山神會盟,懲治不法之輩,防風氏汪芒來遲,眾神皆言他縱容族人禍害百姓,禹命我將其斬首?!?

陽生從眾人行出,曰道:“大禹死的那夜,吾在巡視,見一巨影閃過。次日,便傳出了大禹亡故也?!?

應龍曰:“原來是防風氏來索了文命兄的命也?!?

圣仙取出一顆金丹,應龍曰:“此乃何丹?”

圣仙曰:“此乃吾在方壺島會友之時,在宴會上,所取的回魂仙丹,一直留著,現今,試他一試。”

隨即,圣仙把仙丹放入大禹口中,運入其腹。半個時辰過去,大禹亦未還魂,眾人心情低落。

圣仙曰:“文命之魂魄,已不在其身,想必是入了鬼司矣,若至七日,文命再不能還魂,天地結令,其魂魄便再也回不了身,到那時,吾也無能為力也?!?

應龍對眾將司曰:“大家先去忙治水之事罷?!?

眾將官得令,各自散去。

應龍曰:“仙長,那將如何是好?”

圣仙曰:“尚有一辦法。”

應龍曰:“請講”。

圣仙曰:“吾自往泰山一趟,將其靈魂找回來,汝在此七日內,護著其尸身?!?

應龍曰:“知道,汝快去快回?!?

圣仙曰:“請了。”

話罷,化一道金光徑去。

有云:

“治水豈少姒文命,天下有變在此舉?!?

圣仙來至了泰山梁父洞府,洞門前有鬼丁把守。

圣仙稽首,曰道:“勞煩鬼差通報,治水仙人青坐訪泰山府君?!?

鬼丁入報,不長時,鬼丁出了來,請進圣仙。

那泰山府君坐于平臺,見圣仙進來,起座上前,稽首曰道:“不知仙長來此作甚。”

圣仙回禮,曰道:“今為文命之魂魄而來。”

府君曰:“那位文命?”

圣仙曰:“便是治水的禹?!?

府君曰:“禹之鬼魂,并不在此,難道禹死了么?”

圣仙曰:“文命三日前已死,故來于此尋他?!?

府君曰:“禹魂并不在此。仙長何不去華山尋禹魂哪?華山亦是治鬼之司地。”

圣仙曰:“擾勞府君矣,告辭?!?

有云:

“泰山府君何許人?乃是天孫金虹氏。今主宰泰岳之神,為東帝太昊氏,泰山府君乃是太昊氏之輔神,全權總管東岳事務,后太昊氏辭去泰山神主之位,泰山府君金虹氏升敕為泰山主神,泰山府君又另選之人任之,此皆后事也,不題?!?

圣仙辭別泰山,化金光徑往華山。

話說在虞都行堂之內,英熾與內屬談話之事,有令兵入報,說有密探相報。

行堂有云:

“行堂,乃治天下大政之所,執七舍十三房之事。

七舍,曰法舍,禮舍,文舍,武舍,糧舍,戶舍,田舍。

十三房,曰車房,水房,火房,畜房,朝貢房,膳房,祀房,占卜房,匠房,四季房,屋房,工房,獄房?!?

那英熾叫退內屬,讓令兵呼入探子,不一時,探子入堂,遂將大禹處死防風氏之事,告于英熾。

英熾聽后,勃然大怒,并曰道:“這個野子,真是大膽,上次,他殺了孔壬共工,便算也,那孔壬也實屬該殺,而防風氏乃我薦之人,竟敢將其處死?”

那探子曰:“那禹處死防風氏后,在一晚黑,便被防風氏的鬼魂索去了命?!?

英熾曰:“果真有此事乎?”

那探子曰:“真真切切。有仙長用仙丹為禹還魂,可是,禹之魂魄,已不在其身,那仙長說道,若七日前,禹再不還魂,天地結令,其魂魄便再也回不了其身內也,他們亦將無能為力也!”

英熾曰:“現今已至幾日?”

那探子曰:“三日也。”

英熾曰:“汝附耳過來”。

兩人密言一番,隨后,探子得令而去。

有云:

“探子本為浪蕩精,乃為英熾收為屬,一日能行千里路,得化人身有法術?!?

圣仙縱金光,來至華山,到了天堂宮門前,請鬼丁通報,有事來見華山神主,鬼丁入報,少時,有華山司君出至,請圣仙進宮。

有云:

“華山司君,姓誥名郁狩,今日是司君,他日為大帝。少昊白帝主攝華山,后辭去華山主神一職。誥郁狩因政功出眾,敕升為西岳大帝,此乃后事也,不題。”

白帝少昊坐于宮中平臺上,見圣仙入至,起座相迎,兩人互禮一番。

圣仙曰道:“今為治水之文命而來,三日前,防風氏之靈魂來復仇,索了文命之魂魄也。吾往東岳尋,尋不著,泰山府君說華山亦是治鬼之所,故來此尋?!?

白帝曰:“禹之靈魂,無在此處?!?

圣仙曰:“無在此,那在何方?”

白帝曰:“勿急,除了泰華二山外,尚有一處是萬鬼之所。”

圣仙曰:“何處?”

白帝曰:“冥界。入冥界,須過東海度朔山鬼門關也。”

隨即,白帝又取出一令牌,曰道:“此乃過東海度朔山鬼門關之冥令牌,汝收下罷”?!?

圣仙接下,那白帝又曰:“過了鬼門關,須到中央土,那處是萬鬼之所居,中央土由一條奈河圍繞,亦須有后土地皇敕令,方能過奈河。”

圣仙曰:“那后土地皇亦住中央土,如此,這回難辦矣!”

白帝曰:“后土地皇敕令,汝取不到,可向地煞神皇祝融氏借之。”

圣仙曰:“祝融氏居何處?”

白帝曰:“在冥界光明南土金山九林園,那處乃地煞神皇祝融氏之所,可借桃木神火與通靈牌,桃木神火,系亮路的,越往冥界中央土去,越是漆黑無邊,通靈牌,是過奈河所使用?!?

圣仙得知,遂謝辭華山眾神,化金光離了去。

諸少昊有云:

“少昊者,東夷首領之號也。

首代少昊,乃龍丘氏也,名鷙,子姓。

二代少昊,軒轅黃帝之父少典有熊氏,因蛇丘氏年少,龍丘氏臨終,將蛇丘氏托付于故人少典,不久,龍丘氏崩,少典將中原之事由軒轅所統,自往代蛇丘氏,用少昊首領之名,治理東夷,少典治政時期,事事有序,條條有理,十二年后,蛇丘氏成人,少典還政,因軒轅黃帝之父,代首領少昊之號治政,故其亦有少昊首領之名號也,后世記有黃帝父為少昊也,乃是此故也。

三代少昊,乃蛇丘氏也,乃龍丘氏之子,巳姓,名縶,姓乃少典所起,名乃其父所賜。

四代少昊,軒轅黃帝之子,乃西方白帝,號桑丘氏,又號窮桑氏,又號金天氏,又號云陽氏,己姓,又為紀姓,字朱宣,一名挈,通為質,又名摯宇,又名清。清者,黃帝之子青陽也。黃帝得道,化身神童,自稱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見皇娥河中,兩人情意,遂在河中戲游,愛入深淵,一番風柔相合,后生朱宣。皇娥者,女節之少名也。朱宣自小受公祖少典之命,一定要去見蛇丘氏,成人后,離父母,往東夷見蛇丘氏,相見后,述說公祖之言,蛇丘氏留其下,數年后,因其治政有功,很得蛇丘氏器重,蛇丘氏于是將女嬴嫁與朱宣,繼之姓嬴。女嬴者,蛇丘氏之女,朱宣之正妃,蛇丘氏招朱宣為婿,少昊蛇丘氏賜其為鳥官之長,以鳳鳥為紀,故而紀姓,朱宣助蛇丘氏治東夷十三年。那蛇丘氏臨終之前,將大位受于朱宣,朱宣遂成為新任東夷少昊,九黎氏不服,作亂,被朱宣破之,九黎氏遂投炎帝榆罔。后來,黃帝統一中原后,派力黑出使東夷,見得朱宣,相見如故,交談甚歡,于是乎,朱宣遂率東夷氏族歸附中原。少昊首領傳至第八世而終。”

卻說那圣仙縱金光,來到度朔山鬼門關,見諸鬼排行進關,而關前兩邊,有鬼丁列隊兩邊,關前有一高臺,臺上有兩位大將坐于蒲團,主宰關口。

有云:

“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壘?!?

鬼門關前,有個別的亡魂想闖關,被關前鬼丁擒下,那神荼、郁壘二將看見,命鬼丁用亡藤鞭撻,將那些亡魂,驅趕出鬼門關。

有云:

“人死后,靈魂須前往其土地之所,取冥令牌,方能進鬼門關,若無冥令牌,便不能進鬼門關。”

那圣仙即時怒了,遂取出兵器,打入鬼門關,一時間,鬼關門亂作一團,鬼眾蜂擁入關內,神荼、郁壘阻不住。圣仙化金光,縱入了冥界。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藁城市| 巨鹿县| 邓州市| 巴林右旗| 明水县| 陈巴尔虎旗| 吴江市| 时尚| 那曲县| 饶平县| 克东县| 秀山| 铁岭县| 阳城县| 武穴市| 白城市| 横山县| 保靖县| 道真| 广德县| 四会市| 易门县| 常州市| 增城市| 南漳县| 灵台县| 共和县| 蕉岭县| 潼南县| 隆昌县| 蒙自县| 蒲城县| 拉萨市| 桃园县| 桑日县| 西吉县| 华阴市| 永川市| 常宁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