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經快要過去啦,假期前的一幕一幕還回首在望,向老師道別,和對同學說qq上聯系的場景猶如就在幾分鐘前發生一樣,真讓人感到懷念,我開始回憶起這一個暑假都做了什么有價值的事情
從假期一開始,便被課程拉進了旋渦,7月份大多時間都在上課和寫作業,每一周有一個十分特殊的環節,那就是寫周記給老師,總結一周以來的收獲,以及自己的感想,在學校當中也有這個習慣。除此之外沒有做什么其他事,7月底難得出去玩一次,結果那一天景點沒有一個人只有看門的門衛,無論是食品攤還是娛樂設施都沒有開放,那一天的總結便是:我感覺我就是坐了長途汽車,出門遛了一圈在外面吃了頓飯,大熱天地下散步然后回家。
在回歸的路途我想起一位美術老師說過的話:旅游就是花一堆錢把從自己呆煩的地方買到別人呆煩的地方體驗另一個地方的煩躁。我當時沒忍住笑了出來,這句話聽上去有一些的俏皮甚至滑稽,但是卻又有幾分現實,很多人在旅行前對其充滿了期待,出發的時候,先是體驗交通的無奈,再是為了疲勞而買單,最后到了一個地方的所謂的名勝古跡,最后卻只是品嘗了一下當地的小吃然后爬山耍水(貌似旅游也就只有這么一些樂趣),體驗當地人民不同的習慣,體會風土人情(其實就是跟本地人聊天,問問路。)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呢?這還真是個耐人尋思的問題,一個感興趣的事物體會多了,也就厭煩了,很多人就是這樣,一味去體會新鮮,實際目的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