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新機遇:技術創新、商業應用與產業變革
- 呂廷杰
- 2170字
- 2020-08-28 13:34:15
技術進步,帶來巨大商業風口
1G到4G的迭代,為5G的發展架起了天梯
談到5G的由來和它的驅動力,我們就要從互聯網說起。恰巧2019年是互聯網誕生50周年,大家可能會問,怎么會是50周年呢?
因為最早的互聯網誕生于1969年,它源自當時美國軍方的一個專用數據指揮網絡,叫Arpanet,也就是大家說的阿帕網。后來阿帕網開始向民間普及,而它最早的應用,也只是發送電子郵件。
互聯網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和應用,則是伴隨著另外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進步而出現的,那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基于這項技術,電話從有線發展到無線,再到后來手機這樣的通信工具開始與互聯網結合。手機能夠上網后,又催生了移動互聯網應用。
在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每一個奇數代,即過去的1G、3G,以及現在的5G和未來的7G等,都是具有革命性的。
先以1G為例。1G實現了通信從有線到無線的跨越,滿足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的需求。1G雖然實現了通信技術的質變,但是費用過高,而且還有很多技術缺陷,比如手機非常大,所以當時的手機叫“大哥大”,而且電話串線時有發生。這都是因為它采用了一種模擬信號的通信技術。這種技術的通信質量不高,但是它的革命性是不能否認的,因為它首次實現了人們“語音電話移動打”的夢想。
從技術上來說,2G主要就是對1G的完善和優化。它實現了數字化的編碼技術,從而使得通信質量大幅度提高,也使我們的手持終端,也就是手機,變得小巧靈活了。
到了3G時代,移動通信技術又迎來了一次變革。一個全新的應用場景被開啟:手機可以上網了。但是和1G一樣,3G也是有技術缺陷的,并且早期應用并不成熟,因此遭遇了很多詬病。比如,當時曾有業內專家點評:拿手機上網,那不是要讓開車的撞樹,走路的撞墻嗎?
然而,將近20年過去了,因看手機而開車撞樹、走路撞墻的,甚至還有掉到井里的,確實都發生過,但是沒有人會因此否定手機上網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諸多便利。
2007年,即3G標準發布的7年之后,是3G從被詬病到被接受的轉折點。這一年,史蒂夫·喬布斯發布了蘋果手機和App Store。3G雖然實現了手機上網,但也僅僅能夠進行發送電子郵件這樣的簡單操作。而蘋果手機的出現,終于使得人們“腦洞大開”,技術開發者開始進行移動互聯網應用“創作”,而用戶則開始在移動互聯網尋找各種各樣的應用,如社交媒體、移動商務、手機支付和短視頻等。也就是說,移動互聯網成了一個新的風口。所以我們經常說,喬布斯不僅打造了一個偉大的產品,而且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
與此同時,隨著應用的日漸豐富,更高的通信質量和通信能力成了人們對移動網絡的需求,4G也就應運而生了。4G可以說是對3G的優化,它主要解決了支撐大量移動互聯網應用所必需的帶寬問題、上網資費問題,也就是降價提速。
總之,就是奇數代完成“革命和開創”,偶數代完成“優化和提升”。所以,5G的到來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又一次革命,因為它不僅可以連接人與計算機,還將實現萬物連接。
現在有很多人在批評5G,說它存在很多問題,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甚至有人質疑它的必要性以及投入和使用成本等。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通信業的創新通常是由外部需求驅動的,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所以5G的到來不可逆轉。
5G產生的驅動力:市場、監管、技術
通信圈的人通常認為,推動通信市場進步的力量有三股:第一股來自市場競爭,稱為“無形的手”;第二股來自政府的監管政策,稱為“有形的手”;第三股來自技術進步。不過經濟學界認為只有兩股力量,因為他們認為技術本身也是市場的一部分。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怎么才能夠脫穎而出呢?開發新技術,以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差異化的服務,或者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產生比較優勢,最終獲得競爭優勢。
經濟學界認為的技術,實際上是企業內生的技術。這種技術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說這項技術通常是為企業所壟斷的,或者至少要壟斷一段時間。
但是通信技術通常都是外生性的。通信技術的創新是源自社會的,而不是某一個運營商或者企業,因為任何通信技術必須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以大家達成的共識為標準來建網,而不能自成一體。因此通信技術的進步必然不具有壟斷性。這也是為什么在5G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當下,世界各國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基本上都反應平平。因為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4G的運營成本還沒收回來,為何要投建5G網絡?具體應用場景在哪里?這涉及收益回報的問題。這與當年3G面臨的問題如出一轍。但是,我們必須相信,5G和3G一樣,也是移動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性進步,因此它的到來對所有社會成員和所有企業其實是一個重大的創新機遇,一定會催生一個新的商業風口。
回顧移動通信技術的整個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其實互聯網技術,特別是移動上網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在兩大技術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應用被催生出來。
比如,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產生了互聯網;互聯網跟手機的融合帶來了移動互聯網;后來用手機又可以看雜志、訂報紙、聽音樂、看視頻等,又出現了內容服務產業。再后來我們的移動終端又可以拍照、進行GPS定位了;之后又開始跟家電發生融合。
比爾·蓋茨曾經在他1995年的一本著作《未來之路》中特別指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物的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我們最近十年所講的物聯網。而今天,5G正在向支持物聯網的方向發展。
如上所述,每一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都不斷地把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卷入其中,從而帶來了巨大的商業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