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霄離開了玉離枯的行宮,開始他的星河旅途。
他一開始來到了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個地方和他的家鄉地球很像,都是以海洋為主的蔚藍色星球。
這個星球的人們孕育出了自己的文明,他們將之稱之為根。
他們踏入科技時代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從曾經的大工廠大污染時代慢慢的轉變,逐漸成為了自然和諧型星球。
痕霄來到了他們的一個城市,這個城市的空氣清新,街道整潔,沒有機器般的轟鳴聲,有的只是行人的腳步聲。
這時,痕霄碰到了一個老太太。
她看著痕霄,突然拉住了他。
痕霄被老太太這樣的行為一驚,因為在他們的星球上會有被碰瓷的風險。
老太太拽著痕霄,對他說:
“小伙子,聽故事嗎?我兒女不在身邊,想找個人說說話,可以嗎?”
痕霄點點頭,“老人家,我沒什么事,有的是時間,你盡管說。”
得到痕霄的同意后,老太太開始講起了她的故事。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它好多年沒有人聽過了。
在很多年前,可能是千年萬年前,這個城市還是個鄉野之地,一刻鐘下來就走完了,還意猶未盡呢這個小鄉村就被一覽無余了。
這個小村子里有兩戶人家,恰巧不巧這兩戶人家的女主人在同一個月里懷孕了。
她們是很要好的姐妹,在知道自己懷孕后,她們相約:如果生的都是男孩,那就讓他們做兄弟;如果生的都是女孩,那就讓她們做姐妹;如果生的是一男一女,那就讓他們做夫妻。
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他們的一生早已經被安排好了。
可能,一輩子都要在這個小村子里吧,可能一輩子都要當一個平平凡凡的鄉野之人吧。
可是,轉機沒想到會來得那么快。
如同水滴一般,滲透進了這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
十月之后,兩位女主人分別生下了他們的孩子,一男一女。
在父母的撮合下,這兩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的要好。
男孩讀書,是這個小村子里為數不多的讀書人。
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親,他父親是這個村子里唯一的秀才。
這是個嚴格的父親,他早年中了秀才,后來舉試一直不第。
無奈之下,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
他要求他的兒子必須雞鳴就起,每天必須讀《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后來年紀大了,就叫他讀《四書五經》,《史記》,《資治通鑒》。
并且每天必須做詩一首,再后來,王朝滅亡了,科舉被廢除了。
在知道科舉被廢除之后,這位父親瘋了,由于這個小村子里只有一個秀才,也就只有一個人瘋了。
而在十里外的大鎮子里,有十來個年輕人投井上吊。
曾經才華橫溢的書生,如今卻成了無用之人。
不過好在,新王朝并沒有放棄儒學,他廢除了科舉,但是允許儒生們可以到學校里當老師,教授學生國學,書法。
男孩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那瘋癲的老父親,老父親的病情也有所好轉。
只是有一個瘋癲的舉動沒有改掉,就是會不時的向地上磕頭,嘴里還喃喃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
可憐了這位希望孩子可以朝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的老父親。
十八歲那年,他們結婚了。
因為結婚的喜慶,老父親的瘋病徹底痊愈了。
兩年后,男孩在老父親學生的幫助下在縣城里做了個小學校長。
這位學生,是他的老父親最為得意的弟子。
他從小聰明過人,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年紀輕輕的就舉了秀才,二十二歲以鄉試第一的好成績得到了主考官的賞識。
幾年之后,他被賜同進士出身。
奈何京城中無人照應,鄉試主考官在京城的影響力不夠,這位滿懷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只能回家鄉做了縣令。
不過也不是一無所獲,他迎娶了那位主考官的女兒。
自己的弟子做了縣令,老父親臉上也有光。
縣城里的大戶人家都把孩子送過來給他交,就連外縣的人也把孩子送過來做他的學生。
可是,幾年之后科舉就被廢除了。
頓時,那位老父親的家變得冷清起來。
好在他那位弟子識時務,早早的就投靠了新王朝,他的縣令之位才得以保住。
為了報答恩師的教育之恩,他把他唯一的兒子弄到縣城里當了一個小學校長。
我們總是說明清科舉茶毒讀書人,可是他們腦子里的禮卻是無比的完備。
雖說迂腐,但是孝與尊師重道卻也有啊。
他們特別看重學生的字,古代人在書法一道上的造詣可不是現在的人可以比的呀。
在自己父親的嚴格教育下,男孩的書法和國學功底無比的扎實。
每次上級來視察,總要讓男孩寫幾副對聯掛在外面。
雖說是小楷,但是里面還散發著草書的張狂,以及顏體字的魅力。
新王朝成立沒多久,到處爆發著舊王朝的叛亂。
為了鎮壓叛亂,新任統治者,頒布法令,向全天下招兵。
招兵的任務也分配到了這個縣城,不過招兵看的是大家自己的意愿,并不強求。
招兵的時候來了很多人,他們一部分是想保家衛國,還百姓一個太平生活,也有的是為了想在戰場上撈個一官半職,好回去光宗耀祖,剩下的那些就更直接了,就是為了發戰爭財。
一時之間,農民離開了土地,讀書人離開了學校,商人離開了市場,全部都往戰場上奔。
和以前打仗不同,從前男人出去打仗都是死活不愿意,家里人哭著不想讓他走。
而現在男人出去打仗都是笑笑哈哈的,任憑女人怎么求著他不要走,可就是鐵了心的要去打仗。
男孩在縣令的建議下,也去參軍了,他在將軍手下當了一個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