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 黑色蜂鳥
- 笨笨墜落
- 3604字
- 2025-07-11 11:01:42
當初,人們計劃用重磅的核彈去反復轟擊火星的兩極。
爆炸帶來的沖擊波,和巨大的能量釋放,可以讓火星擁有流動的水,或許也可以調節當時稀薄的火星大氣層。
可后來的模擬實驗并不如意。人們猜想,這種能量的釋放對于火星氣候來說,簡直是微乎其微的表皮擦傷,甚至連擦傷都不算。
“限量化學爆炸,并不能長久改變物質的結構。這對于物理學家來說,簡直糟糕透頂了。他們總能準確地測算出具體數字,對于天體來說,根本不需要數字。”
當時參與這項研究的人,給后來的人留下了這段模棱兩可的話。
而對于這段話的理解,卻又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
當以后的高遠深刻理解透這段話后,他指揮著‘黑金母艦號’便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
而這些騷操作,如果當一個人太過于張狂的時候,差點就要了他的命。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當時人們對火星的地理結構還不得而知。
他們不知道,距離火星地表之下,6米的地方,便會有一些很厚的遠古冰層。
這些冰層是可以被開采,并當做很優質的淡水資源使用的。
核彈無法準確,并長時間的改變火星的氣候,后來便有一個天才的科學家提出了更為瘋狂的計劃。
他的朋友,一個天文學家推算出,在2096年到2099年之間,會有一波太空隕石,在太陽風暴的影響下,暫時脫離土星和木星的強大牽引力。
它們通過橋架跳躍作用,降低軌道快速通過火星上空。
這是一批數量龐大的隕石群落,其中很多隕石都是由冰物質和金屬礦物質構成的。
他相信,這些龐大的隕石群會成為人類移民火星的關鍵。
他瘋狂的設想,人類可以在這些快速遷移的,富含冰和金屬礦物質的隕石表面著陸核彈載體。
通過定向推移爆破技術,用于輕微改變隕石的運行軌跡。
巨大規模的隕石天體之間也是有相互引力,和排斥力的。
不然它們也不會排列成非常整齊的隊形,不知道在宇宙中存在了多少萬年。
更何況,更多視野不可見的暗物質,暗能量體還在周圍空間推波助瀾。
這些暗物質,暗能量體是受到整個星河系約束的。
和星河系中央黑洞,時間扭曲大結構相互關聯。
他想象,一切就像一張多米諾骨牌,關鍵的幾顆隕石改變了路徑,它所在的陣列天體就會集體改變運行路徑。
這很奇妙,不可思議。
就像快速用手指挑起水面,有水花滴答,有波浪蔓延,但只要速度足夠快,你就能在指尖得到一顆停留的完美水球。
科學家測算,數量龐大的隕石群會提高撞擊火星的有效概率。
這些撞擊點包括火星最高峰,人們稱它為顯斑。
人們推測,這個在太空上看的非常明顯的火星凸起部分,很可能底下蘊藏著巨大的死火山群。
這些死火山群有途徑,有數量龐大的,像毛細血管一樣的路徑,它們直通火星的內核最深處。
人們希望通過隕石的撞擊,誘導這些凸起部分的火山群再次整體噴發。
通過巨量的金屬巖漿入侵,能量體振動,能量和磁場相互長時間疊加,誘導,讓火星的地質結構徹底發生改變。
通過長時間的地震,火山噴發,為改造火星創造更好的內部環境。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人們要喚醒火星那沉睡已久的內核,讓它重新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還有人們過去說的水手谷。
人們推測,這些水手谷的復雜地貌,可能跟火星大陸的遠古海洋有著密切的關系。
他們希望有更多富含冰物質的隕石撞擊到這里,恢復火星海洋的生態環境,從而有助于徹底改變火星的大氣層結構。
這些富含冰層的超級隕石群攻擊火星,不僅能夠解決火星缺水的問題。
而且還有可能解決火星稀薄的大氣問題,而它們的質量也足以影響到火星的內核。
當時的人們經過反復的推演,得到的結果卻非常遺憾。
這絕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而且比起成功率,失敗,甚至會造成不可控后果的概率卻大的驚人。
最后,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這絕對是荒謬的計劃。
不管如何撞擊,只要是成功的,那就都不會改變火星內核的大小和構造。
能量體的釋放,不管大小,都會被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快速吞噬。
這就像一滴水,滴入了大海,人們會聽見清脆的響聲,看到無數的漣漪,但一切很快便會平靜。
內核才是火星大氣層稀薄的根本原因。
在它的相互作用力下,火星的磁場,公轉,自轉周期都無法改變。
這也就意味著,它的重力,吸引力,斥力都永遠是一個定值。
除非你換了內核,重新為火星裝上一顆嶄新的發動機。
但如果失敗,火星沒有承受住巨大的撞擊,消化不了這些外部的能量,內核受到強力擠壓,那就會直接導致星核內部和外部共同作用,從而產生大爆炸。
這種被后來人稱為死亡螺旋震動的地質大爆炸,幾乎可以將一顆行星徹底攪碎。
最后整顆星體,將變成一堆散落在宇宙中的天體和光斑。
暗物質,暗能量體被大宇宙吞噬,光斑被黑洞吸收。
高遠跟奧黛麗,在未來宇宙的探索過程中,曾經就做過這種失敗的事。
當時,不可一世的高遠所乘坐的‘黑金母艦號’,幾乎被這種能量體擊碎,整個艦隊瞬間覆滅,奧黛麗也差點身死。
這種爆炸給高遠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所以他稱這種東西叫死亡螺旋震動。
當然這都是后話,這里就先不說了。
散落在宇宙中的天體被吸引力強大的木星,土星逐漸牽引,或者最后形成它們的衛星,或者,直接被拉入環區,逐漸被它們吞噬,形成新的大能量體堆積。
當然這種概率微乎其微,只是撞擊最壞的一種結果。
但后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人們還是想為這個瘋狂的想法買單。
于是一場用數量龐大的隕石雨,去轟擊火星地表的計劃便開始了。
計劃代號“世紀煙花”。
‘世紀煙花’的步驟分為六部分。
第一,招募為這一計劃自愿獻身的志愿者,并培訓他們熟練駕駛空天飛船。
第二,人們需要花費五年的時間,在火星軌道上搭建規模龐大的核載體航天器投送平臺。
第三,制造出具有主動推力,運行穩定的核物質載體飛行器。
這些載體飛行器能夠穩定降落在隕石表面,并能自動吸附,自行校正坐標,到達隕石指定的引爆區。
第四,將數量龐大的核物質載體飛行器和火星投送站連接,并校正代碼,確保能讓每一個核物質載體飛行器都能被準確發射,并有規律的降落到各自規劃好的隕石天體上。
第五,精準引爆,觀測撞擊。
人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有些核物質載體要降落在關鍵的區域,那就必須有人駕駛著這艘裝滿核彈藥的載體,穩定降落在足夠改變隕石運行方向的地區。
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當然對于火星整個空間投送站來說,它甚至也是一次性的。
巨大的火星爆炸沖擊波,和由此產生的強射線足以摧毀周圍的一切存在。
所有乘坐飛船離開的人都要為此獻身。
這是整個人類探索旅途中的悲歌!
而第六部分就顯得非常簡單。
如果以上步驟都能順利完成,并且火星的大爆炸,也沒有導致整個星核解體。
那人們就要重新從大空間軌道上派出探測器,再次對火星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世紀煙花’計劃非常的成功,這些隕石真的改變了路徑,那些被核彈攻擊的隕石挾持著周圍的隕石,產生了連鎖反應。
幾乎所有的隕石都落了下來,o區p區遭受的沖擊最多,可是也有更多的隕石散落在了火星的各處。
可意外的是,這其中最大的一顆質量隕石,似乎是一顆古老天體解體星核的一部分,它竟然直接砸向了人類認為最適合居住的火星赤道附近,整個q區被這顆體量巨大的隕石砸中了。
火山爆發,水與火的世界展現出了最奇妙的畫卷。
劇烈的爆炸整整持續了數十年,磁暴和射線交相輝映,甚至還誘導了地球某些區域的火山大爆發。
劇烈的爆炸讓火星的磁場紊亂,它推動了暗物質的活躍度,新的能量體再次入侵火星的內核。
在很長一段時間,火星周圍的信號被射線徹底切割成了碎片。
人們不知道火星上那些年究竟發生了什么,只知道,這其中,暗物質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隕石砸落火星的第50個地球年,探測器終于能成功出現在火星近地軌道,人類發現火星的大氣正在變得和地球一樣。
這是物理學,化學,和天體學都無法解釋的現象。
當然人們無法得知火星的內核是否也發生了改變,但事實上,它的引力,大氣層都改變了。
直到后來人們才發現這些隕石爆發出的巨大能量,讓很大一部分物質化作了巖漿,有一些巖漿涌入了火星內核。
更恰巧的是,這些涌入的隕石物質,有很大部分,是另外一顆行星解體后的內核組成部分。
它們充滿了輻射跟能量,擁有強大的質量。
物質能量的變化讓火星磁場發生了巨變,這才是火星大氣改變的根本原因,當然人類很久以后才明白了這些,后話在此不提。
當時人們由此認為,是火星內核的質量增加了。
湖泊和河流開始出現,巖漿和土地逐漸融合,整個火星的大多數地貌悄然改變。
復雜的爆炸,頻繁的地震,讓火星的地面正在誕生出新生命,這些都不是由人類創造的,而是大自然的奇跡。
但與此同時,處于 q區的山野中,卻永遠不可能會有人居住。
這里的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
可是巖石和水卻含有輻射,這里擁有整個火星地區,最為頻繁噴發的火山群。
整個q區變成了火星的無人區,成了一片不可開發的死亡地帶。
它覆滅了過去的最高峰,擁有火星新的最高峰。
也有最深的峽谷,最豐富,卻不能飲用的淡水資源。
這里魚兒肥碩,瓜果飄香,動植物種類繁多,可就像世外桃源一樣,卻不允許任何人去觸及。
看著q區遠處那些壯美的風景,生長繁茂的植物隨風搖曳,奇形怪異的動物穿梭林間,白小鷺驚嘆于生命的奇跡。
人類因為敢于冒險而獲得了新生,把一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是火星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
整整開了四天三夜的車,白小鷺終于到達了b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