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一秦,血洗六雄”,白起知遇魏冉,得幸秦王,南拔鄢郢,屢敗三晉,決戰(zhàn)長平。乘勝追擊的時候,不許,被緊急召回,養(yǎng)精蓄銳的時候,不能,被指派加班,白起稱病以反對王黨的方針,從此與王黨離心離德,而王黨總有王黨的辦法對付白起;王攻趙,對白起一請再請而不就,王敗,白起對王一笑再笑,我打的時候你不讓我打,你打的時候我不幫你打,王大抵也會覺得白起也是這么覺得的,在一起又總不合適,分開后又甚是想念,留著沒用,不如,人不由得抱憾死。有的人以殺降不祥意淫他,有的人認為他對領(lǐng)導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情商不高,甚者說將相失和都怪睚眥必報,啊對對對,曹爽太笨,重演了歷史,秦檜太傻,重蹈了覆轍。景觀(有別于大屠殺但都是為了炫耀)雖逞功,但并不影響耿直白起、口吃鄧艾披上謀反束手就擒,也不影響屠岸賈、高太尉受寵若驚逍遙法外,殺人不啻為己,更為秦,秦即是我,我即是秦,我就是秦國的驕傲,我并不把領(lǐng)導放在眼里,我眼里只有我們公司、只有我們集團、只有我們秦國,滅趙是義務(wù),直諫是責任,我不能看著大秦在王權(quán)下旁落,九泉下又怎么面對冉侯以及那些秦先哲呢?所以白起似乎會后悔欺騙活埋趙卒的事情,賜死而自刎在杜郵這種我明天就會忘掉這犄角旮旯的地名。
□□“不屈的靈魂,不滅的斗志,不老的心”(百度的畢竟我都是靜音王者),廉頗負荊請罪,和完璧歸趙、澠池相會一同載入人教。就發(fā)現(xiàn),廣為人知的廉頗是蹲坑將軍,天天在救趙,趙國天天在挨打,完全不符合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原是趙惠文王時任藺相如,等到趙孝成王等到長平之戰(zhàn)等到紙上談兵,只要領(lǐng)導不稀罕你,就永遠都不會稀罕你,人與人之間全是感情、沒有信任,廉頗一避戰(zhàn)便說我務(wù)必伺機反殺秦人,趙括一出頭便說我能亂殺,天皇老子趙奢都不信,我也不信,而趙王信,就夠了,錯的可不是趙王,而是廉頗本身,就像諸葛瑾也不信,我也不信,而孫權(quán)信,就夠了,錯的可不是趙王,而是諸葛瑾本身。廉頗破齊揚名,惠文王死,趙括代,廉頗破燕拜相,孝成王死,樂乘代,投魏,無功,趙王思之,“一飯三遺矢”,入楚,無功,人不由得抑郁終。別人都以為我很能打,并稱名將,可我畢竟是趙國人,調(diào)不動趙國的卒子,還有什么能讓魏楚聽憑的呢,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自知迷茫,背井又離鄉(xiāng),誰的惆悵還在路上?所以廉頗似乎會感慨來來往往反復無常的門客,如影隨形的哀傷被埋沒在不知名的地方。
□□“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關(guān)羽很紅,感謝貫中。雖說二哥的忠沒有太史子義來得高貴,但封金掛印確實比三顧茅廬麻溜多了,一套爽文不解釋連招。有的人認為他降曹不忠,以狂妄歧視他,說襄樊之戰(zhàn)為擅離職守,甚者皆知秦宜祿之妻見諸野史,啊對對對,不降,嫂子咋辦,何況張文遠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剛愎不啻為己,更為漢,漢即是我,我即是漢,我就是漢朝的門戶,馬超是什么玩意,黃忠算什么東西,老子天下第二,只有大哥稱得上第一,我關(guān)鳳嫁孫登是不是得把荊州作嫁妝,我是前將軍本就有臨場指揮權(quán),趁亂(又是宛城)剿滅魏國集團軍,貪功不應(yīng)該嗎,威震華夏重振漢風不應(yīng)該嗎,呂蒙偷家,周倉、關(guān)平、王甫、趙累皆盡忠,而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這種名字輸入法都會卡殼,人應(yīng)該會本愿長眠君子一側(cè)、不忍狼狽小人之間吧,小人恨君子,難道要責備君子不去與小人茍合是一種過錯嗎?所以關(guān)羽似乎會懷念花開正盛的桃園或萬馬千軍的戰(zhàn)場,凄涼不堪在臨沮這種明天就會被我忘掉地名的犄角旮旯。
□□廉貞憤世嫉俗,七殺鋤強扶弱,必然離經(jīng)叛道。我喜歡七殺的率性直真,七殺像小孩子一樣,那是你所以為,說得像廉貞就不像小孩一樣,那也是你以為,所以恐怕廉貞還是會做夢,七殺還是會流淚,在這弱肉強食的自然,如果讓廉貞七殺占據(jù)高地,那必然拉低發(fā)展水平,同情別人就是在慢性自殺。小丑想殺死富人,然后成為英雄,廉殺想殺死大人,然后成為大人,油水分離階級對立,必須要制造混亂去平息混亂,所謂正義,解決不了混亂,就解決制造混亂的東西,這也往往是看似應(yīng)得下場的必然。那可真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美麗苦情、美好苦命的鴛鴦。
□□”寧為一白起,殺遍天下人“。
時二零二四年四月三日
(本文基于以武安君、信平君、壯繆侯為七殺坐命的理論基礎(chǔ),該基礎(chǔ)有科學的推導過程,但沒有確鑿的考據(jù)證明)
(本文始記武安君,然想找到七殺身上的共性,然后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