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莊子與惠子泛舟游于濠梁之下。莊子曰:“棄吾之所有,換與子窮游。”惠子曰:“何以為所有,何所有耶?”莊子曰:“如使通達,以為有也。”惠子曰:“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非君所有也,何所以有耶?”莊子曰:“吾所有天地萬物乎?。”惠子曰:“吾乃所有也。然吾非吾之所有,吾無所有。”莊子曰:“嗚呼!”。及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悌。
譯:相傳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下游玩。莊子說:“我愿舍棄我的所有,來換一場有你與共的旅程。”惠子說:“什么是所有呢,你又有什么呢?”莊子說:“如果能夠被用來達到我的目的和意圖,就是我的所有。”惠子說:“如果按照‘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的道理,你的身體都不是你的所有,目的和意圖又怎么是你的所有呢?”莊子說:“那我的所有難道是我所享有的是天地萬物嗎?”惠子曰:“我是你的所有。但我的所有不是我的所有,我一無所有。”莊子感嘆。等到莊子送葬,路過惠子的墳墓,悲傷落淚。
記:向來以人為本的莊子思想一時局限,感嘆寧愿舍棄所有與惠子邀游,惠子反問什么是所有,莊子的思想跳出惠子的金錢地位思想永遠顯得更高一級,但向來以理為心的惠子感嘆,對于重人情的莊子來說,像自己這樣活生生的人就是。才是莊子所追求的所有,而自己追求的實際上是得不到帶不走本該放下的東西其實自己一無所有,莊子對惠子的話感到驚愕。等到《莊子送葬》,莊子的失落感源于失去了什么,而失去的根本,在于曾經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