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關于公眾號的安排,吳總起身離開。
而林凡奇則戰術后仰,和劉星閑聊起來。
劉星看著林凡奇:“說起資訊,我前段時間到首都開會,認識了一哥們兒。他也是大學畢業就創業,和我一樣跪了,后來又搞了幾次也都沒成功。這次碰面,和他聊天的時候,他提了一個想法,我覺得很棒。就是用信息分發技術,來提高用戶對資訊的興趣,以此提高用戶對應用的粘性。”
“嗯?你說的那人要以此創業嗎?”其實林凡奇本來想直接問你說的那個哥們兒是不是姓張。
劉星回道:“對呀。我比較看好他。不過他每次都失敗,還真不好說,哈哈。”
林凡奇做出一個滑稽表情:你笑個啥!要不是兄弟我重生回來拉了你一把,再過幾個月你就到那哥們兒的公司端碗吃飯了。
劉星笑著笑著覺得有點冷場,疑惑地問道:“咋了?我說的不對嗎?”
“呵呵。”林凡奇也不再打趣,直接問道,“你說的那個人叫什么?”
劉星撓了撓臉:“姓張,叫啥給忘了。回頭我給你翻翻名片。”
林凡奇都想一巴掌給他糊墻上:“行吧,那你回頭給我找一下。我對他的想法挺感興趣的。我覺得能成。對了,到時候你把我聯系方式給他一個,就說我有興趣投資,缺錢了可以找我。”
是的,林凡奇沒打算抄襲,一是自己沒那么多精力,二來自己也沒有相應的技術人才啊。
直播網站和即時通訊應用都是拉著劉星一起做的。直播還好說,市場沒有那么大,準備做微聊的時候戰略性放棄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在正是微聊的關鍵期,自己把劉星拉走開新地圖,那不是舍近求遠嘛?!
只要能把微聊做好,那這輩子是不用愁了。
對于創業者也好,對于守成者也好,對于社畜也好,對于學生也好,時間總是頭也不回地向前走著。
很快,三月份就到來了。
邱芳小姐姐心懷忐忑地到考場上走了一圈,而BJ的張老板也順利地開啟了新公司,并沒有拒絕林老板非要扔過來的錢。
新公司剛剛成立,說有人有錢沒有問題,要不然公司也開不起來,但是只要是創業公司,就沒有不差錢的,剛好有人上門送錢,那肯定要拿。
當然,拿也是有講究的。估值多少,占比多少。肯定不能按照注冊資本給你算股權,要是那樣的話,林老板大筆撒錢,人家還算什么創業,那叫打工。
再說回林老板,從去年9月份想要做慈善,已經過去半年。林老板成立的基金會也搭好了框架,都是從各個非營利性組織挖過來的優秀人才,同樣是做公益,這邊的薪資福利更好,當然愿意過來了。
說起來,按照這時候的國家規定,要求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基金會的運營成本過高,畢竟基金會的一切支出都來自于收到的捐款。
林凡奇成立的基金會是非公募型的,暫時只有奇特資本進行捐獻。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捐獻資金本就不多,用來發放工資和行政辦公的資金也就更少了。
所以林凡奇又單獨成立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與基金會工作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發放工資福利。而基金會只有少數全職員工,大多都是外派人員。
基金會名字定為讀書好基金會,顧名思義,就是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為有需要的人營造好的讀書環境。
在基金會正式運行之后,先是在南都市附近找了一些鄉鎮,聯合當地政府開展了幾次小型活動,經過總結,最終確定主要以捐贈實物為主,包括捐建教學樓、捐贈書籍等等。
不管是捐獻什么,只要監督不到位,總會有人想要占便宜的。所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負責捐贈工作的,二是負責內部監督的,三是負責外部監督的。
反正都是林老板自己的錢,所以他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真要是按照常規基金會的要求來,怎么可能養著那么多專門負責監督的人員,哪有那么多資金?
林凡奇對基金會2012年的工作只有一個要求,招人、做事、總結、改進。要在省內深入調研,實地了解群眾需求,提出合理的活動方案,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同時必須做好后續回訪工作,評價活動實效,及時總結改進。
只有基金會運行順暢了,林凡奇才會放心把自己的錢放進來反饋給人民。要不然,扔進來一百塊,有需要的人只拿到了10塊,還不是現錢,而是價值10塊錢的法拉利購車抵扣券。林凡奇會吐血的。
5月份的時候,戰魚公司也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林凡奇、劉星、李東偉作為創始人一起敲鐘。在萬眾矚目之中,當天收市時,戰魚公司股價直漲20%,市值達到6億美元。
林凡奇、劉星、李東偉三人全都身價暴漲,成為億萬富翁。而諸多參與戰魚公司股權眾籌的小股東們也全都成為了千萬富翁,短短兩年時間,投資收益比達到了1000多倍。
一家公司上市,直接造就了6個億萬富翁,100多個千萬富翁。
在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爆炸性的熱議。
眾籌模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想要像這一批投資者一樣如此好運,怕是難了。
畢竟不是誰都會有機會去投資一個重生者的公司的。
現實中的普遍情況就是,一般的創業團隊拉不到投資,沒人相信。厲害的創業團隊,大多有著自己的人脈,他們會選擇更加高效、靠譜的融資渠道。
雖然身價暴漲,為戰魚公司、為林凡奇他們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度,但是對于他們的生活本身還是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手持股份需要在兩三年后才能交易,現在只能看著他們隨著股價的變動而增降。
當然,雖然不能交易,還是可以抵押的。只是一方面股價變動不定,一方面銀行愿意承擔的風險不定,所以需要聯系到銀行進行細致洽談,才能確定抵押貸款的金額。
林凡奇暫時不缺錢,也沒有這個想法。
到了9月份,字節公司再次啟動融資。原歷史上是在7月,不過這次有了林老板的投資,公司資金多撐了2個月時間。
林凡奇自然還是積極投資,但是字節公司創始團隊卻是不大樂意。公司才成立半年,你都砸兩次錢了,還一次比一次多,以后要是黃了另說,但如果成功了,再多融資幾次,這公司就姓林了。
為了防止林老板鳩占鵲巢,字節的創始團隊最終還是同意了投資,畢竟這是錢啊,但僅僅給予了奇特資本較小的投資比例。
林凡奇也不在意,有就行,不挑。他也沒得挑,事兒還要靠人家來做呢。
首都那邊扔完錢,南都這邊的微聊科技也要融資了。
林凡奇再次作為創始團隊,去和投資公司進行扯皮。看著前兩天還是站在一邊兒的幾個人,現在已經站在自己對面分厘必爭,這感覺很奇妙啊。
微聊科技已經是第三次融資,尤其是旗下產品微聊發展很好,所以估值也是水漲船高,直接突破突破20億美金。
林凡奇作為創始團隊自然是很開心的,但一想起自己投資人的身份,再看這個估值,就覺得自己好窮。
當然也只是想想,微聊起步的時候他沒有那么多錢,等他有些余錢的時候微聊也起步了,這時候他要想再增加股份占比,不合適也不現實。
再次融資2億美金之后,微聊開啟了喜聞樂見的燒錢模式。在國內移動互聯網興起階段,燒錢大戰實屬常規。
在黃團和藍么之間,在小黃車和小紅車之間,在優愛騰之間……
哪怕是到了十年后,整個國內在線視頻網站基本完成整合,三家獨大,但是卻一家比一家虧損嚴重。不過無所謂,只要活得好,虧損再多也無所謂,大家相信以后會掙回來的。甚至你虧得越多,投資人越有信心。
隨著微聊的大筆資金投入,微聊的用戶量也穩步提升著,尤其以微錢包和公眾號最為明顯,成效顯著。
相對于微錢包來說,公眾號的發展要更加順暢。畢竟用戶又不用花錢,還沒有什么風險。
一個新的發聲渠道的建立,自然吸引了無數以傳媒為生的個人或單位入駐,借助微聊本身近7000萬的用戶數量,公眾號的關注量、廣告收益自然是穩步提升。
有錢景,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而優秀的作品,也會帶來更多的關注度。
微錢包方面,隨著地推團隊的努力,微聊支付也在中華大地上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
有了更多的消費場景,用戶就能夠接受在微錢包里充值,而充值之后,用戶就會更加頻繁地使用微錢包。如此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推動微聊支付越來越普及。
當人們慢慢習慣微聊支付的時候,全方位的無現金社會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