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
- 心靈的小屋
- 拾光.未來
- 1235字
- 2020-08-31 23:12:12
古有,王維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后有“鄉愁是一枚窄窄的郵票”,“鄉”始終是令人難以割舍的存在。家呢?
自打我們存在于這個世界,我們便慢慢地擁有了許許多多的血緣關系、人物關系,這些關系中,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開始從父母親戚拓展到同學、朋友、同事……我們被世界這張關系網牽動著。世界因為我們而出現這張網,卻不會因為我們某一個人的消失而消失。
在這張網中,家人是我們前進路上的后盾;同學是學習路上的過客;老師陪我們走完一程;朋友是心靈慰藉……
建一座房子需要打好基地,平時可能默默無聞甚至特別不懂我們的家人可能就是幫我們打好基地的人!是無論多晚,家里都會點亮一盞燭光的人!是不在乎你多閃耀,卻問你摔得疼不疼的人!
以前不明白這些付出,后來每遇到一點點小事都會感動,心里發暖。在我高中的時候,爸爸做了一件令我特別感動的事。
那是上高中的第一天,我決定自己一個人去縣城報名,縣城離家里有倆小時的路程。我從未坐過汽車,暈車暈到半死,背著大包東西,帶著一把現金去不熟悉的縣城報名。起初我以為報名只要一小會兒就好了,然而,現實太殘酷,總共好好幾項事務,頂著幾近40℃的溫度,在好幾百人的長龍里排隊。別人有家長陪伴,一個排一隊,一個早上就可以全部弄完,而我一個早上連一半都沒弄完。
起初有初中同學和我一起排隊,我倆從同一個地方去高中,一路上都在一起,彼此相互照應,也一早上沒進食。后來,她看見了她的朋友,便頭也不回地走了。悲傷、難過、無助、生氣?我也不知道,總之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我還是決定把剩下的事情做完。爸媽老是打電話來轟炸,問我“什么時候報完名?”“吃飯沒?”之類的話題,我接了幾次然后都是敷衍的掛掉電話。我很生氣,生氣沒人陪我來;可是我又自責,自責自己為什么要把氣撒在爸媽身上;我還不敢,不敢自己一個人去吃飯,(說來有點搞笑,我是個妥妥的路癡,路癡到,去同學家玩,聊天太忘我,最后都找不到樓梯在哪,去體育館把去廁所的路當成出口~)害怕,把自己弄丟了……
頂著大太陽折騰了一天,已經餓得快要虛脫,靠喝水墊著,冰水喝了不下四瓶,但肚子依舊不爭氣的響著。從早上到下午,爸媽一直在電話轟炸,讓我先去吃飯,然后被我一次次的掛掉,因為我實在是害怕,學校不能住,我想回家,可是我甚至連車站在哪都搞不清楚。
絕望、無助、害怕充斥著整個心臟,后來,爸爸打電話過來說,他要來接我,聽到這句話后我仿佛有了一點底氣,心里暖了一下。
在長達倆小時焦急的等待,我在校門口等到了爸爸,騎著他有些歲月的摩托車,后面還綁著從家里面帶的已經快喝完的冰水,坐在后座,我感覺世界仿佛一下子就明亮了,很餓,但是很有安全感。
爸爸怕我餓壞,在半路的一家小面館停下,點一碗面,就在旁邊看著我狼吞虎咽的吃著,這是夏天,父親帶的兩瓶冰水都已經融化,但是今天的這碗??的溫度卻剛好,像是冬季里的暖陽,只是吃時有些哽咽。
家人就是這樣,總是不吭聲的做了一件讓你感動許久的事,“家”是“鄉”存在的意義,是永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