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第3版)
- 龔靜
- 1531字
- 2020-08-28 16:30:44
1.7 智能電網形勢下的配電網建設
1.7.1 堅強智能電網概念的提出及規劃
2009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發布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在2010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這標志著智能電網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2011年,發展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納入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成為國家能源發展的戰略重點。
規劃分以下三個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
1)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發展規劃,制定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開展項目試點和示范工程。
2)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完善堅強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安全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
3)2016—2020年為完善提升階段。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運行控制、清潔能源利用、互動服務的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基本技術特征,智能電網建設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各個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
1.7.2 基于配電自動化的智能配電網建設
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智能配電是指以靈活、可靠、高效的配電網網架結構和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網絡為基礎,支持靈活自適應的故障處理和自愈,利用信息通信、高級傳感和測控等技術,滿足高滲透率的分布式電源和儲能元件接入的要求,滿足用戶提高電能質量的要求。
基于配電自動化的智能配電網建設是研究如何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配電網全面監測、靈活控制、優化運行及運行維護管理集約化等功能,滿足大幅度提升配電網整體可靠性和運行效率的目標要求。研究的內容還包括配電自動化系統與其他系統(如GIS、95598等)的互聯,以及配電網自愈、優化運行、負荷預測、狀態估計等高級應用。
未來的智能配電網自愈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配電網安全性將進一步提高,抵御外力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配電網將提供更優質的電能,而且支持分布式電源的大量接入,配電設備的運行狀態也會得到實時監控,設備資產的利用率將會大大提高。這些智能配電網帶來的美好前景將很快得到實現。
1.7.3 智能電網形勢下的配電自動化建設目標和建設標準
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作為智能電網重要組成部分的配電自動化技術取得了重大進步。“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在200個地市級單位、42個縣級單位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2011年完成北京、上海等23個重點城市主城區或核心區的配電自動化建設;啟動濟南等6個重點城市及泉州市城市核心區的配電自動化工程建設(共計開展30個工程)。2012年開工建設烏魯木齊1個重點城市及臨沂、揚州、井岡山、赤峰等69個地級城市的配電自動化工程(2012年開工建設70個,累計開展100個)。2013年及以后開工建設拉薩1個重點城市及北京市石景山區、蕪湖市、許昌市、吉林市、喀什市等99個地級單位的配電自動化工程 (2013~2015年開工建設100個,累計開展200個)。
國家電網公司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用以協調和指導智能電網相關技術領域發展。在配電自動化方面制定的標準主要包括配電自動化技術導則、建設系列標準、運行控制系列標準、自動化系統和設備系列標準、驗收和運行維護方面的標準。其具體標準包括Q/GDW 382—2009《配電自動化技術導則》、Q/GDW 625—2011《配電自動化建設與改造標準化設計 技術規定》、Q/GDW 513—2010《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功能規范》、Q/GDW 514—2010《配電自動化終端/子站功能規范》、Q/GDW 567—2010《配電自動化系統驗收技術規范》、Q/GDW 639—2011《配電自動化終端設備檢測規程》《配電自動化驗收細則(第二版)》《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用化驗收細則(試行)》、Q/GDW 626—2011《配電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