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董襲虞翻
- 三國孫郎嘯
- 鴻松
- 2357字
- 2020-09-12 20:29:57
“公瑾,三個月了,我們可算是進了這會稽城了,可算是打下江東了。”
“恭喜兄長了,如今江東三郡可是已經全部在兄長的手中了,整個揚州也只剩下豫章、廬江、九江而已啊。”
“是啊,此時,天下人必定對我刮目相看啊。”我洋洋得意道。
“兄長別高興地太早了,江東雖然打下來了,但是內部矛盾還多著呢,世家始終是大患,還有,山越也始終是個大問題啊。”
“是啊,是我高興地過頭了,稱霸天下的路才剛剛開始呢。”
“主公,前方有人要見你。”有人對我說道。
“什么人?”
“不知道,不過此人長得特別高,特別壯,至少有八尺!”
“哦,真是壯士啊!”我贊嘆道。因為在古代這樣的人是很少的,只有諸如樊噲一類的人才是如此,一般而言,這都是難得的猛將,“快帶來讓我見見,不還是我親自去見他吧。”我也高興地說。
“在下董襲,見過孫將軍。”此人對我行禮道。
“閣下可是董襲董元代?”我也是見獵心喜,董襲,那可是僅次于東吳四英將的東吳十二將之一的人物啊,尤其是他的武藝更是在十二將之中位列前三的人物,歷史上也是東吳赫赫有名的上將啊。
“正是,不知將軍如何知道我的。”
“會稽才俊,我豈不知啊!”
“哦,不知將軍以為會稽才俊是哪些人?”董襲此時倒是好奇。
此人絕對不是單單的一個武夫!我也在心里暗道。
“論會稽才俊嘛,文,以虞翻虞仲翔為首,武,則是以閣下為首。”
“哦!將軍倒是和王朗的見解大相庭徑啊,不知將軍以為王朗為何會輸給將軍。”董襲也想試探我。
“王朗一則自己無能,只會點舞文弄墨之事,全然不通爭霸為何物,再則,他不懂用人,連虞仲翔這樣的賢才都容忍不了,還談什么取勝呢,實在是他自作孽不可活罷了。”我對王朗可沒什么好印象,就直接這么說了。
“將軍說得太對了,虧得仲翔一直還在家里郁悶,根本就是王朗自己沒有識人之明嘛。”董襲到底還是個武夫,雖然有些見解,但是還是遮不住自己直來直去的習性,什么話想到就說,不過,我喜歡。
“不知壯士找我何事啊。”我感覺這個董襲是來投奔我的。
“襲雖不才,但是也愿意投將軍帳下,將來也好建功立業一番。”
“好,能得元代相投,策之大幸啊,元代啊,你對會稽十分熟悉,我欲讓你先做會稽都尉一職,日后戰事開啟時再讓你隨軍出征,憑借功勛再行提拔,你意下如何啊?”
“多謝將軍贊賞,董襲拜見主公。”董襲這是高興啊,他才剛剛來,我就給了他一個一郡都尉的大官,要知道,在漢代,一個郡,最大的就是太守,有的諸侯甚至也就只有一郡之地,而一個郡,其次的就是郡丞和都尉了。董襲和虞翻一直是好友,看見虞翻多年不得志的樣子,董襲一飛沖天,能不高興嗎。
“好,元代滿意就好。”
“主公,我還知道一個賢才,愿意向主公引薦。”董襲飛黃騰達了還不忘記自己不受重用多年的好友虞翻,實在是個值得讓人尊敬的人啊。
“何人?”我明知故問。
“正是主公剛才說的,虞翻虞仲翔,此人是我好友,身負大才,只是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董襲嚴肅的說。
“好,我們現在就去虞仲翔家里。”我看著董襲驚訝的眼神說,“怎么不走啊,你不帶路我怎么去啊!”
“諾。”董襲內心充滿了激動,畢竟在這個年代,能夠禮賢下士至此的人,實在是太罕見了,也只有在史書上看見周公做過。
來到虞翻家里,董襲倒是不打聲招呼就直接進去了,而家中的下人認得董襲,也沒有阻攔,就直接放行了,我們就看見虞翻一臉惆悵的喝酒。
“仲翔,你看誰來了。”
“我當是誰呢,原來是元代啊。”虞翻有點醉意,但是肯定沒喝醉的說道。
“仲翔,別喝了,這位是孫伯符將軍,現在是我家主公,剛才還封我為會稽都尉呢。”董襲也是一臉高興的說。
“原來是孫將軍啊,虞翻見過孫將軍,不知將軍所謂何來啊?”
“仲翔,主公聽到你的名字,就立刻要我把他帶來了,這不,特地的來請你呢。”董襲搶先一步說道。
“孫將軍啊,翻已無仕途之念,將軍還是早回吧。”虞翻倒是毫不客氣的打發我走,或許因為王朗的事情實在是太傷他的心了吧,畢竟,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先生先別急著拒絕,敢問先生可知道一個人。”
“何人?”虞翻自問學遍古今,當然不容許自己被我難住。
“汲黯。”
虞翻眼前頓時一亮,他當然知道汲黯的典故,汲黯是漢武帝時期有名的諍臣,是歷史上文死諫的典范,猶豫漢代還不知道魏征和文天祥,所以,汲黯就是當時的文人氣節的楷模。而虞翻也明白我話中的意思,他知道我是把他比作汲黯了。
不等他說話,我又說道:“汲黯雖然有才,也有骨氣,敢于向君王進諫,但是,他的成就,這也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虞翻此時終于來了興趣。
“原因在于武帝,若是沒有武帝這樣的明君,怎么能夠成就汲黯的名聲呢!若是武帝也向項羽連個范增都容不下,或者是像秦始皇那樣,斷了天下人的言路,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那么,汲黯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將軍的話雖然新穎,但是也不無道理。”虞翻也很贊同我的說法,自古以來,所謂的賢臣,大多都是明君造就的。
“所以說,王朗之敗在于他自己沒有容人之量,聽不進去先生的建議,其責任,重不在先生啊。”其實虞翻也是有責任的,就是他太耿直了,說話不懂得轉彎。
“翻受教了,但是翻這一身陋習,恐怕天下也沒有人受得了。”
“不知策可否向先生可借一個東西?”
“什么東西?”
“鏡子,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現在,策的身邊,文武賢才都有,唯獨就是缺少一面鏡子啊。”我看著虞翻說道,我知道他肯定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又說道,“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策想借先生做我的鏡子,也讓先生照一下汗青,如何?”
“將軍之言,令翻茅塞頓開,翻不才,愿為將軍驅使,虞翻拜見主公。”虞翻也是被這兩句歷史名言震撼了,花了好大得勁才回過神來說。
“好,有仲翔相助,雖周公何難為也!”
“主公,只是翻有一事不明,不知道這兩句話出自哪本書啊?”
“這個嘛,當時我也沒太在意,只覺得這兩句挺好的,就記下了。”總不能說實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