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計前嫌
- 三國孫郎嘯
- 鴻松
- 2047字
- 2020-09-12 20:29:57
“兄長,看來你很喜歡那個太史子義啊。”周瑜笑道。
“當然,如果你見到他,也會喜歡他的,太史慈人如其名,是不可多得的忠義之士,難得的上將之才啊!”我贊嘆道。
“哦?這世間忠義之人很多,有才之人也很多,但是既忠義又有才的人可就不多了。若這個太史子義果真如此,瑜當助兄長一臂之力。”
“公瑾啊,你可知道我的那件戰袍?”
“就是兄長一直放在大帳之中的那件?”
“不錯,眾人皆勸我說此袍不吉,但是我卻把它放在這里,你可知道這是為什么。”
“兄長,這恐怕就是當日你和太史慈在神亭酣戰時穿的那件吧。”
“還是公瑾了解我啊。”
“主公,子明和叔至回來了。”張纮對我報道。
“好,我們出去迎接。”
“主公,主公,你看我抓到誰了!”呂蒙率先興沖沖的對我說。
“誰啊,竟然把你高興成這樣,我不是告訴過你,喜怒不要言行于色嗎,你這個樣子以后怎么迷惑敵人。”
“主公,你快過來看看。”呂蒙急忙岔開話題,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樣,我會繼續地說教,那樣他會受不了的。
“到底是誰。你快說,少跟那賣關子。”
“就是他們!”呂蒙帶上來了三個人,我們曾經在丹陽遇見過的三個人。
“竟然是你們!”我很驚訝。
“怎么樣,主公,我干的不錯吧,您想要怎么處置他們?”
“主公,這三人是?”張纮在一旁不解的問道。
“大當家的,你給他們自我介紹一下吧。”
“在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家祖朗是也!”
“祖朗,這個名字我好像聽過,你好像是丹陽的山賊吧。”張纮問道。
“不錯,我們祖氏三兄弟一直在丹陽做山賊,這就是我的兩位弟弟,祖權、祖風。”此人已經是階下囚了,但是任然面不改色心不跳,有一種豪氣。
“子明啊,征討山賊是子衡和德謀的事,你去添什么亂子!”張纮對呂蒙無令動兵的行為感到很生氣。
“子綱先生,你知道這家伙以前對我們做過什么嗎?”
“什么深仇大恨,要讓你私自動兵”
“是這樣的……”呂蒙有些添油加醋的把當日在丹陽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如此,所以你就把他們抓來了。”
“正是,主公,你想要怎么報仇啊!”呂蒙急忙問道。
“將軍饒命啊!小人知錯了,當初是有眼不識泰山啊!”祖風急忙在旁邊求情。
“當日之事,是我等不對,我們不該痛下黑手,將軍殺了我等吧,就當是我們為了當日的事贖罪了,我絕對不恨將軍。”祖權有些懺悔的說道。
“要殺變殺,不要廢話,我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絕對不后悔,既然你要報仇,我也認了,來吧,來個痛快的。”祖郎想要慷慨赴死。
看見祖氏三兄弟這不同的性格,我感慨頗多啊,世間的人真是什么樣的都有,一家的兄弟,有的陰險,有的厚道,有的敢作敢當。
“主公打算如何處置他們?”張纮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子綱有什么好的見解?”
“主公可知道韓信?”
“當然知道,韓信的胯下之辱和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故事,天下人皆知!”對于這個漢初第一用兵高手,我還是相當敬佩的。
“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子綱何意?”
“主公可知道韓信在揚名天下之后,是怎么對付那個當年那個使他受到胯下之辱的人的。”張纮開始教導我了。
“還請先生賜教。”這一段歷史我還真是不知道。
“史料記載,韓信在被封楚王之后,就找到了那個當年侮辱他的人。”
“哦,韓信把他殺了?”
“不,不僅沒有殺他,還任命他在自己帳下為官,負責楚國都城郢地的治安。”
“這是為何,韓信為何還以德報怨?”
“主公可知道一個勢。”
“什么勢?”
“韓信在受胯下之辱的時候,他是一個弱者,是一個受害人,而天下人多半是同情受害人的,所以要是韓信當時就動手,天下必定贊揚他的勇敢無畏的行為,這就是順勢。”
“可是韓信選擇了隱忍,承受了胯下之辱,不然也不會又日后的開國大將軍,史書上只會多一個莽撞的漢子罷了。”
“不錯,所以韓信選擇了隱忍,這和當日主公的選擇是一樣的。”
“那今日又有何區別呢?”
“韓信貴為楚王之時,他若是殺了當年的那個人,他的確是逞了一時之快,但是卻會遭到天下人的唾罵。”
“為何?”
“還是一個勢,那時韓信已經身居高位了,他是強者,當年的那個人成了弱者,天下人的同情已經轉移到了當年的那個人的身上。若此時韓信選擇了報仇,自己是痛快了,但是天下人會因此而看不起韓信,這就是逆勢。”
“原來如此,所以韓信選擇了寬恕。”
“不錯,韓信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再次的隱忍,忍住了當年的仇恨,得到了天下人的贊揚。并且按照當時來看,這份仇恨已經不算什么了,只怕在淮陰侯的心里還會很感激這個當年給他侮辱的人。”
“策明白了,多謝先生指教”我恍然大悟,人要順勢而行啊。
“主公,到底怎么處置嘛。”呂蒙已經急了。
“子明,你沒有聽到子綱先生的話嗎?”
“主公的意思是?”
“祖朗、祖權、祖風聽令。”
“什么事?”
“祖狼,我想任命涇縣都尉,負責整個涇縣的護衛治安工作,你的兩個弟弟為副,在一旁協助你,你可愿意?”
“你不怪我?”
“我不但不怪你,反而很感激你,要不是當初你一下子打醒了我,我也不會有今日啊。”
“祖朗拜見主公,絕對不負主公厚望!”
“子明啊,你私自調動軍隊,也是有過,就罰上,你領二十軍杖吧。”
“啊,主公饒命啊,看在我是想為咱們報仇的份上,就算了吧。”
“不行,軍法豈可有違!行刑。”殊不知,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