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江東二張
- 三國孫郎嘯
- 鴻松
- 2307字
- 2020-09-12 20:29:57
“主公,我不明白,咱們干嘛在這兒找罪受呢?”呂蒙疑惑的問。
“你還不明白啊?”我笑嘻嘻的說。
“明白什么啊?”
“你可知道他二人是徐州人,朝廷和徐州陶謙都曾經招募過他們,但他們全都拒絕了,甚至還因此被下了大獄。”
“竟有此事!”呂蒙大驚。
“這二人并非常人,不僅才華出眾,非常人可比,而且非常人行非常事,他們的性格也是非常的古怪。”
“那又怎么樣?主公你都親自來了,已經很給他們面子了。”
“你呀,你可知道天下間什么最大。”
“是天,是地,還是海?”
“都不是,天下雖大,然而人心最大,因此要掌握人心是最難的事。然而,不論何時何地,如果你能把握住人心,你就能最大程度的獲得最大的利益,就算是打仗,也一樣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真的嗎!”呂蒙聽到此處眼前一亮,“可是兵法上沒有說啊。”
“你小子,又讀死書了吧。所謂兵法,不僅僅是用在戰場上的,就連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兵法,兵法上不是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嗎,這里的知己知彼不僅僅是了解敵我雙方的實力、優勢、劣勢,還要了解敵我的人心,能夠把握住雙方的人心,就能夠清楚地預知敵人的下一步的動作是什么,如此,豈有不勝之理。”
“原來如此,難怪主公總是要我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呂蒙喃喃道,“但是,這跟我們在這受苦又有什么關系呢?”
“你呀,他二人不肯出世乃是為尋明主,今天我以國士待之,以天下說之,來日他二人必定像豫讓一樣會以國士報我!”我說得十分欣喜。殊不知此時早已經有人聽到了我們的話。
“國士,國士……”呂蒙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一轉眼就過了一個時辰,這時老管家終于把門打開了,“孫將軍,我家主人請你進去。”
“敢不從命?”我們已經成了一個雪人。
剛剛走進大廳,就聽到有人說:“孫將軍,老朽招待不周啊,怎么能讓你們在外面冒雪而立呢。”一位年紀三十多歲的“老人”絲毫沒有歉意的說道,“我已經命人備好了姜湯和衣物,你們快喝點姜湯把衣服換一下吧。”此時卻是有些贊賞的說道。
“多謝先生。”我和呂蒙就去換衣服喝湯了。
再次回到大廳,“孫將軍,這位就是我家主人張昭張子布先生,這位是張纮張子綱先生。”老管家指著兩人對我一一的介紹道。
“在下懷義校尉孫策字伯符,見過兩位先生。”
“不知將軍前來所為何事?”張纮率先問道。
“特來請二位一解策心中之惑。”
“哦,又是何事?”這回是張昭道。
“不知二位以為這天下大勢如何?”
“一上來就是天下,將軍口氣不小啊。”張纮笑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以來,漢室傾頹,漢家的規則已經無力統御天下諸侯,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經形成,而要打破這種局面,必須要有一個亂世英雄,用武力來結束這個亂世,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建立一種新的規則。”張纮眼里一點對漢室的忠誠也沒有。
“依我所看,漢室難以久存啊。”張昭倒是更為直接更為大膽,“此時正是少年人建功立業的時候,將軍又來找我們這兩個老頭子干什么呢?”張昭已經是明知故問。
“此正是孫策之惑也。”我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說道,“二位已經年道中年,論年紀,說是與策的父親相當也不為過。可是二位真的愿意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才,老死腹中?二位就真的愿意做一回賈誼,做一回梁鴻?”
不等二人回話我就又說道:“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將軍這是何意?”顯然二人已經被我打動了,不敢把我當成個孩子。
“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俊杰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已從袁揚州求先君馀兵,欲救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仇雪恥,為朝廷外籓。君以為何如?”
“這便是將軍之志?”張纮問道。
“果然瞞不過二位啊。”我笑道,“孫策年雖不及冠,報父仇是我的目的,然而策亦有與天下群雄一爭之心,也想如同二位所說的一樣,開創一個新的時代。而今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今日事計,決之于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報,此乃君之勛力,策心所望也。”這下我很嚴肅,連眼淚都擠出來了。
“昭感懷將軍之志,只是昭想知道,將軍將如何以對天下。”
“策敢問先生,不知先生以為亂天下者是誰?”
“相信將軍心中已有答案。”張昭倒是自信得很。
“不如咱們將心中所想都寫在竹簡之上,一較如何?”
“好,來人,那筆墨竹簡來。”然后我就把心中所想寫了下來。
“二位請看,策寫的便是這四個字。”
“哈哈,將軍雖年少,不失見地啊,亂天下者,便是這些世家豪強。”二張舉起竹簡道。
“不錯,各地世家豪強是真正的蛀國之蟲,他們兼并了天下大部分的土地、人口、財富,在他們的統領下,百姓苦不堪言,寒族士子壯志難酬,國家陷入危機,若欲拯救天下,必須除掉這些蛀國之蟲才行。”
“說得好,那將軍以為天下百姓如何?”張纮問。
“天下最柔弱者,莫過于水,遇到一點點阻礙就會繞道而行;天下最剛強者,亦莫過于水,洪水憤發之勢,天下莫能阻擋。策以為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昔周道陵遲,齊、晉并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仇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于桓、文,豈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張纮又道。
“還請將軍日后不要忘記今日之言。”張昭也說。
“策永世不忘今日之言,策在此立誓,他日若有背今日所論,當為天下人誅之。”
“張昭(張纮)拜見主公。”
“二位快快請起,二位年長,孫策受不得二位大禮啊。”
“君臣之道,不分年齡。”二人執意。
“唉,二位忠義,策莫斯難忘,今日我得二位如同高祖得蕭何陳平是也,何愁天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