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模塊二 觸電急救與觸電預防

學習目標

? 能掌握觸電急救基本知識,會觸電急救

? 能掌握觸電預防措施

一、理論知識

電流通過人體后,能使肌肉收縮產生運動,造成機械損傷,電流產生的熱效應和化學效應可引起一系列急驟的病理變化,使機體遭受到嚴重的損害,特別是電流流經心臟,對心臟的損害極為嚴重,極小的電流可引起心室纖維性回動,可導致死亡。

人身觸電時電流對人體的傷害,是由電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體或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體造成傷害,按傷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電擊和電傷兩類。

① 電擊:電擊是指因電流通過人體而使內部器官受傷的現象,是最危險的觸電事故。

② 電傷:電傷是指人體外部由于電弧或熔絲熔斷時飛濺起的金屬沫等造成燒傷的現象,分電燒傷、電烙印、皮膚金屬化等。

a.電燒傷:電燒傷是常見的電傷,大部分觸電事故都伴有電燒傷。電燒傷可分為電流灼傷和電弧燒傷兩種。電流灼燒一般發生在低壓觸電事故中,由于人體與帶電體接觸面積一般不大,加之皮膚電阻又比較高,使得皮膚與帶電體的接觸部位熱量集中,受到比體內嚴重得多的灼傷,當電流較大時也可能灼傷至皮下組織。電弧燒傷是電弧放電引起的燒傷,它又分為直接電弧燒傷和間接電弧燒傷。直接電弧燒傷是由于人體過分接近高壓帶電體,其間距小于放電距離時,帶電體與人體之間發生電弧并伴有電流通過人體的燒傷;間接電弧燒傷是電弧發生在人體附近對人體的燒傷,而且包含被熔化金屬濺落的燙傷。在配電系統中錯誤的操作(如帶負荷拉、合隔離刀閘,帶地線合閘)以及其他的短路事故都可能造成弧光短路事故,產生強烈的電弧,導致嚴重的燒傷。

b.電烙印:電烙印是人體與帶電體直接接觸,電流通過人體后,在接觸部位留下和接觸帶電體形狀相似的瘢痕。瘢痕處皮膚變硬,邊緣明顯,失去原有彈性和色澤,表層壞死,失去知覺。

c.皮膚金屬化:由于電氣設備的弧光短路事故,高溫電弧使周圍金屬物熔化、蒸發并飛濺滲透到人體皮膚表層所形成的,受傷部位表面粗糙、堅硬。金屬化后的皮膚通常經過一段時間能自行脫落,不會有不良的后果。

觸電事故發生都很突然,出現“假死”時,心跳、呼吸已停止,因此要采用在現場急救方法,使觸電病人迅速得到氣體交換和重新形成血液循環,以恢復全身的各組織細胞的氧供給,建立病人自身的心跳和呼吸。所以觸電現場急救,是整個觸電急救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如處理得及時正確,就能挽救許多病人的生命,反之不管實際情況,不采用任何搶救措施,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或單純等待醫務人員來,那必然會失去搶救的時機,帶來永遠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現場急救法是每一個電工必須熟練掌握的急救技術,一旦發生事故后,就能立即正確地在現場進行急救,同時向醫務部門告急救援,這樣,能搶救不少觸電者的生命。

1.觸電與急救

1) 人體觸電的種類

(1) 單相觸電

當人站在地面上,碰觸帶電設備的其中一相時,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這種觸電方式稱為單相觸電。

① 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的單相觸電。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的單相觸電如圖1-2-1所示。當人體觸及一相帶電體時,該相電流通過人體經大地回到中性點形成回路,由于人體電阻比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阻大得多,電壓幾乎全部加在人體上,造成觸電。

圖1-2-1 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的單相觸電

② 低壓中性點不接地的單相觸電。低壓中性點不接地的單相觸電如圖1-2-2所示。在1000V以下,人碰到任何一相帶電體時,該相電流通過人體經另外兩根相線對地絕緣電阻和分布電容而形成回路,如果相線對地絕緣電阻較高,一般不至于造成對人體的傷害。當電氣設備、導線絕緣損壞或老化,其對地絕緣電阻降低時,同樣會發生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的單相觸電事故。在6~10kV高壓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特別是在較長的電纜線路上,當發生單相觸電時,另兩相對地電容電流較大,觸電的危害程度較大。

圖1-2-2 低壓中性點不接地的單相觸電

(2) 兩相觸電

電流從一根導線進入人體流至另一根導線的觸電方式稱為兩相觸電,如圖1-2-3所示。

圖1-2-3 兩相觸電

兩相觸電時,加在人體上的電壓為線電壓,在這種情況下,觸電者即使穿上絕緣鞋或站在絕緣臺上也起不了保護作用。對于380V的線電壓,兩相觸電時通過人體的電流能達到200~270mA,這樣大的電流只要經過0.186s就可能致觸電者死亡。所以兩相觸電比單相觸電危險得多。

(3) 跨步電壓觸電

當某相導線斷線落地或運行中的電氣設備因絕緣損壞漏電時,電流向大地流散,以落地點或接地體為圓心,半徑為20m的圓面積內形成分布電位,如有人在落地點周圍走過時,其兩腳之間(按0.8m計算)的電位差稱為跨步電壓,如圖1-2-4所示。跨步電壓觸電時,電流從人的一只腳經下身,通過另一只腳流入大地形成回路。觸電者先感到兩腳麻木,然后跌倒。人跌倒后,由于頭與腳之間的距離加大,電流將在人體內臟重要器官通過,人就有生命危險。

圖1-2-4 跨步電壓觸電

2)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

電流危害的程度與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頻率、通過人體的途徑及持續時間等因素有關。

(1) 電流強度對人體的危害

按照電流流過人體時的不同生理反應,可分為三種情況。

① 感覺電流:使人體有感覺的最小電流稱為感覺電流。工頻交流電的平均感覺電流,成年男性約為1.1mA,成年女性約為0.7mA;直流電的平均感覺電流約為5mA。

② 擺脫電流:人體觸電后能自主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工頻交流電的平均擺脫電流,成年男性為16mA以下,成年女性為10mA以下;直流電的平均擺脫電流約為50mA。

③ 致命電流:在較短的時間內危及生命的最小電流稱為致命電流。一般情況下,通過人體的工頻電流超過50mA時,心臟就會停止跳動,發生昏迷,并出現致命的電灼傷;工頻100mA的電流通過人體時很快使人致命。不同電流強度對人體的作用如表1-2-1所示。

表1-2-1 電流對人體的影響

(2) 電流頻率對人體的影響

在相同電流強度下,不同的電流頻率對人體影響程度不同。一般為28~300Hz的電流頻率對人體影響較大,最為嚴重的是40~60Hz的電流。當電流頻率大于20000Hz時,所產生的損害作用明顯減小。

(3) 電流流過途徑的危害

電流通過人體的頭部會使人昏迷而死亡;電流通過脊髓,會導致截癱及嚴重損傷;電流通過中樞神經或有關部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強烈失調而導致死亡;電流通過心臟會引起心室顫動,致使心臟停止跳動,造成死亡。實踐證明,從左手到腳是最危險的電流途徑,因為心臟直接處在電路中,從右手到腳的途徑危險性較小,但一般也能引起劇烈痙攣而摔倒,導致電流通過人體的全身。

(4) 電流的持續時間對人體的危害

由于人體發熱出汗和電流對人體組織的電解作用,如電流通過人體的時間較長,會使人體電阻逐漸降低。在電源電壓一定的情況下,會使電流增大,對人體的組織破壞更大,后果更嚴重。

3) 人體電阻及安全電壓

(1) 人體電阻

人體電阻主要包括人體內部電阻和皮膚電阻,人體內部電阻是固定不變的,并與接觸電壓和外部條件無關,一般約為500Ω。皮膚電阻一般是手和腳的表面電阻,它隨皮膚的清潔、干燥程度和接觸電壓等而變化。一般情況下,人體的電阻為1000~2000Ω,在不同條件下的人體電阻值如表1-2-2所示。

表1-2-2 人體電阻

(2) 安全電壓

我國的安全電壓,以前多采用36V或12V。1983年,我國發布了安全電壓國家標準GB 3805—1983,對頻率為50~500Hz的交流電,把安全電壓的額定值分為42V、36V、24V、12V和6V五個等級。安全電壓等級和選用如表1-2-3所示。

表1-2-3 安全電壓等級及選用

4) 觸電急救

(1) 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

觸電事故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座時,應立即斷開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若無法及時找到并斷開電源開關時,應迅速用絕緣工具切斷電線,以斷開電源。

在搶救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 救護人員不得采用金屬和其他潮濕的物品作為救護工具。

② 未采取任何絕緣措施,救護人員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或潮濕衣服。

③ 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員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觸電。

④ 當觸電者站立或位于高處時,應采取措施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摔跌。

⑤ 夜晚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以利救護。

(2) 傷情診斷

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對觸電者應在10s內用看(看觸電者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聽(用耳貼近觸電者的口鼻處,聽有無呼吸的聲音)、試(試觸電者口鼻有無呼吸的氣流,用兩指輕試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的方法迅速正確判斷其觸電程度,有針對性地實施現場緊急救護。

①觸電者神志清醒:感覺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呼吸急促、面色蒼白或者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應抬至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使其就地平躺,嚴密觀察,休息1~2h,暫時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動,并注意保溫。

②觸電者神志不清:應使其就地平躺,且確保氣道暢通,并且用5s時間呼叫觸電者或輕拍其肩部,以判斷是否意志喪失,禁止搖動觸電者頭部呼叫觸電者。

③ 有呼吸但心跳停止: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

④ 心臟有跳動,但呼吸停止: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⑤ 心臟、呼吸均停止:應同時采取“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

(3) 心肺復蘇

①將脫離電源的觸電者迅速移至通風、干燥處,將其仰臥,并將上衣和褲帶放松,觀察觸電者是否有呼吸,摸一摸頸部動脈的搏動情況。

② 觀察觸電者的瞳孔是否放大,當處于假死狀態時,大腦細胞嚴重缺氧處于死亡邊緣,瞳孔就自行放大,如圖1-2-5所示。

圖1-2-5 檢查瞳孔

(a) 瞳孔正常;(b) 瞳孔放大

③ 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進行急救。對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觸電者,應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進行急救,其步驟如下。

a.清除口腔阻塞。將觸電者仰臥,解開衣領和褲帶,然后將觸電者頭偏向一側,張開其嘴,用手清除口腔中假牙或其他異物,使呼吸道暢通,如圖1-2-6所示。

圖1-2-6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a) 清理口腔阻塞;(b) 鼻孔朝天后仰;(c) 貼嘴吹氣胸擴張;(d) 放開嘴鼻好換氣

b.鼻孔朝天頭后仰。搶救者在觸電病人一邊,使其鼻孔朝天后仰,如圖1-2-6 (b)所示。

c.貼嘴吹氣胸擴張。搶救者在深呼吸2~3次后,張大口嚴密包住觸電者的口唇,同時用按在觸電者前額一手的拇指、食指捏緊其雙側鼻孔,連續向肺內吹氣2次,如圖1-2-6中(c) 所示。

d.放開嘴鼻好換氣。吹完氣后應放松捏鼻子的手,讓氣體從觸電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復進行,以每5s吹氣一次,堅持連續進行。不可間斷,直到觸電者蘇醒為止。如圖1-2-6 (d)所示。

④ 用“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急救對“有呼吸而心臟停跳”的觸電者,應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急救,如圖1-2-7所示。其步驟如下。

圖1-2-7 胸外心臟擠壓法

(a) 中指對凹膛,當胸一手掌;(b) 掌根用力向下壓;(c) 慢慢向下;(d) 突然放松

a.將觸電者仰臥在硬板或地面上,頸部枕墊軟物使頭部稍后仰,松開衣服和褲帶,急救者跨跪在觸電者的腰部。

b.急救者將后手掌根部按于觸電者胸骨下1/2處,中指指尖對準其頸部凹陷的下緣,當胸一手掌,左手掌復壓在右手背上,如圖1-2-7 (a) 和圖1-2-7 (b) 所示。

c.掌根用力下壓3~4cm后,突然放松,如圖1-2-7 (c) 和圖1-2-7 (d) 所示,擠壓與放松的動作要有節奏,每秒鐘進行一次,必須堅持連續進行,不可中斷,直到觸電者蘇醒為止。

⑤ 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急救。對呼吸和心臟都已停止的觸電者,應同時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急救,其步驟如下。

a.單人搶救法。兩種方法應交替進行,即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且速度都應快些,如圖1-2-8所示。

圖1-2-8 單人搶救法

b.雙人搶救法。由兩人搶救時,一人進行口對口吹氣,另一人進行擠壓。每5s吹氣一次,每1s擠壓一次,兩人同時進行,如圖1-2-9所示。

圖1-2-9 雙人搶救法

(4) 外傷處理

對于電傷和摔跌造成的人體局部外傷,在現場救護中也不能忽視。必須做適當處理,防止細菌侵入感染,或因摔跌導致的骨折刺破皮膚及周圍組織、刺破神經和血管,避免引起損傷擴大,然后迅速送醫院治療。

① 一般性的外傷表面,可用無菌鹽水或清潔的溫開水沖洗后,用消毒紗布、防腐繃帶或干凈的布片包扎,然后送醫院治療。

② 傷口出血嚴重時,應采用壓迫止血法止血,然后迅速送醫院治療。如果傷口出血不嚴重,可用消毒紗布疊幾層蓋住傷口,壓緊止血。

③ 高壓觸電時,可能會造成大面積嚴重的電弧灼傷,往往深達骨骼,處理起來很復雜,現場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清潔的溫開水沖洗,再用酒精全面消毒,然后用消毒被單或干凈的布片包裹送醫院治療。

④ 對于因觸電摔跌而四肢骨折的觸電者,應首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臨時將骨折肢體固定,然后立即送醫院治療。

(5) 搶救過程中觸電者移動與轉院

① 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觸電者,如確需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s。

② 移動觸電者或將觸電者送醫院時,應使其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平硬寬木板。在移動或送醫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用心肺復蘇法搶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③ 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碎冰屑做成帽子狀包繞在觸電者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肺、腦完全復蘇。

(6) 觸電者好轉后處理

如果觸電者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則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初期恢復后,觸電者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其安靜。

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① 現場急救貴在堅持。

② 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進行。

③ 現場觸電急救,沒有醫務人員的診斷,不得亂用藥物。對采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應持慎重態度,如果沒有必要的診斷設備和足夠的把握,不得亂用。

④ 對觸電過程中的外傷特別是致命外傷 (如動脈出血等) 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處理。

2.觸電預防

1) 預防措施

(1) 直接觸電的預防

① 絕緣措施:良好的絕緣是保證電氣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是防止觸電事故的重要措施。選用絕緣材料必須與電氣設備的工作電壓、工作環境和運行條件相適應。不同的設備或電路對絕緣電阻的要求不同。例如:新裝或大修后的低壓設備和線路,絕緣電阻不應低于0.5MΩ;運行中的線路和設備,絕緣電阻要求每伏工作電壓1kΩ以上;高壓線路和設備的絕緣電阻不低于每伏1000MΩ。

② 屏護措施:采用屏護裝置,如常用電器的絕緣外殼、金屬網罩、金屬外殼、變壓器的遮欄、柵欄等將帶電體與外界隔絕開來,以杜絕不安全因素。凡是金屬材料制作的屏護裝置,應妥善接地或接零。

③ 間距措施:為防止人體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在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的安全間距。安全間距的大小取決于電壓的高低、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因素。

(2) 間接觸電的預防

① 加強絕緣:對電氣設備或線路采取雙重絕緣的措施,可使設備或線路絕緣牢固,不易損壞。即使工作絕緣損壞,還有一層加強絕緣,不致發生金屬導體裸露造成間接觸電。

② 電氣隔離:采用隔離變壓器或具有同等隔離作用的發電機,使電氣線路和設備的帶電部分處于懸浮狀態。即使線路或設備的工作絕緣損壞,人站在地面上與之接觸也不易觸電。必須注意,被隔離回路的電壓不得超過500V,其帶電部分不能與其他電氣回路或大地相連。

③ 自動斷電保護:在帶電線路或設備上采取漏電保護、過流保護、過壓或欠壓保護、短路保護、接零保護等自動斷電措施,當發生觸電事故時,在規定時間內能自動切斷電源,起到保護作用。

(3) 其他預防措施

① 加強用電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規程和制度,并嚴格執行。

② 使用、維護、檢修電氣設備,嚴格遵守有關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

③ 盡量不進行帶電作業,特別在危險場所(如高溫、潮濕地點),嚴禁帶電工作;必須帶電工作時,應使用各種安全防護工具,如使用絕緣棒、絕緣鉗和必要的儀表,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等,并設專人監護。

④ 對各種電氣設備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絕緣損壞、漏電和其他故障,應及時處理;對不能修復的設備,不可使用其帶“病”進行,應予以更換。

⑤ 根據生產現場情況,在不宜使用380/220V電壓的場所,應使用12~36V的安全電壓。

⑥ 禁止非電工人員亂裝亂拆電氣設備,更不得亂接導線。

⑦ 加強技術培訓,普及安全用電知識,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反事故演習。

電工安全操作知識:

① 停電檢修的安全操作規程。

a.停電檢修工作的基本要求。停電檢修時,對有可能送電到檢修設備及線路的開關和閘刀應全部斷開,并在已斷開的開關和閘刀的操作手柄上掛上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必要時要加鎖,以防止誤合閘。

b.停電檢修工作的基本操作順序。首先應根據工作內容,做好全部停電的倒閘操作。停電后對電力電容器、電纜線等,應裝設攜帶型臨時接地線及絕緣棒放電,然后用試電筆對所檢修的設備及線路進行驗電,在證實確實無電時,才能開始工作。

c.檢修完畢后的送電順序。檢修完畢后,應拆除攜帶型臨時接地線,并清理好工具,然后按倒閘操作內容進行送電合閘操作。

② 帶電檢修的安全操作規程。如果因特殊情況必須在電氣設備上帶電工作時,應按照帶電工作安全規程進行。

a.在低壓電氣設備和線路上從事帶電工作時,應設專人監護,使用合格的有絕緣手柄的工具,穿絕緣鞋,并站在干燥的絕緣物上。

b.將可能碰及的其他帶電體及接地物體用絕緣物隔開,防止相間短路及觸地短路。

c.帶電檢修線路時,應分清相線和零線。斷開導線時,應先斷開相線,后斷開零線。搭接導線時,應先接零線,再接相線。接相線時,應先將兩個線頭搭實后再進行纏接,切不可使人體或手指同時接觸兩根導線。

2) 觸電預防的基本常識

為了更好地使用電能、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必須采取以下一些安全措施。

① 各種電氣設備尤其是移動式電氣設備,建立經常與定期的檢查制度,如發現故障或與有關的規定不符合時應及時加以處理。

② 使用各種電氣設備時應嚴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將三腳插頭擅自改為二腳插頭,也不得直接將線頭插入插座內用電。

③ 盡量不要帶電工作,特別是在危險場所(如工作地很狹窄,工作地周圍有電壓在250V以上的導體等)禁止帶電工作。如果必須帶電工作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站在橡膠氈上或穿絕緣橡膠靴,附近的其他導電體或接地處都應用橡膠布遮蓋,并需要有專人監護等)。

④ 帶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的外接電源插頭一般都用三腳插頭,其中有一根為接地線。

⑤ 靜電可能引起危害,重則可引起爆炸與火災,輕則可使人受到電擊。消除靜電首先應盡量限制靜電電荷的產生或積聚方法。

a.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靜電電荷的積累。

b.提高設備周圍的空氣濕度至相對濕度為70%以上,使靜電荷逸散。

⑥ 有條件時還可采用性能可靠的漏電保護器。

⑦ 嚴禁利用大地作為中性線,即嚴禁采用三線一地、二線一地或一線一地制。

電器設備安全知識:

①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的作用。

a.保護接地。將電氣設備正常運行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和架構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土壤連接,它是用來防護間接觸電的。

保護接地的作用。在中性點不接地的三相三線低壓 (380V) 電網中,當電氣設備因一相絕緣損壞而使金屬外殼帶電時,如果設備上沒有采取接地保護,則設備外殼存在著一個危險的對地電壓,這個電壓的數值接近于相電壓,此時如果有人觸及設備外殼,就會有電流通過人體,造成觸電事故。

b.保護接零。將電氣設備正常運行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和架構與配電系統的零線直接進行電氣連接。由于它也是用來保護間接觸電的,稱作保護接零。

保護接零的作用。采用保護接零時,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直接與低壓配電系統的零線連接在一起,當其中任何一相的絕緣損壞而使外殼帶電時,形成相線和零線短路。由于相零回路阻抗很小,所以短路電流很大,促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 (如熔斷器、自動空氣斷路器等)迅速動作,切斷故障設備的電源,從而起到防止人身觸電的保護作用及減少設備損壞的機會。

② 接地和接零的注意事項。

a.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網中,電力裝置宜采用接零保護在中性點不接地的低壓電網中,電力裝置應采用接地保護。

b.在同一配電線路中,不允許一部分電氣設備接地,另一部分電氣設備接零,以免接地設備一相碰殼短路時,可能由于接地電阻較大,而使保護電器不動作,造成中性點電位升高,使所有接零的設備外殼都帶電,反而增加了觸電的危險性。

c.由低壓共用電網供電的電氣設備,只能采用保護接地,不能采用保護接零,以免接零的電氣設備一相碰殼短路時,造成電網的嚴重不平衡。

d.為防止觸電危險,在低壓電網中,嚴禁利用大地作為相線或零線。

e.用于接零保護的零線上不得裝設開關或熔斷器,單相開關應裝在相線上。

二、技能訓練

1.實訓器材

① 模擬人。

② 醫用酒精、面紗。

2.實訓內容及要求

觸電急救的步驟如下。

(1) 傷情診斷

現場診斷,用看、聽、試的方法判斷觸電者傷勢,決定采取何種急救方法。

(2) 暢通氣道

采用仰頭抬頦法使觸電者保持氣道通暢,如發現觸電者口內有異物,偏轉觸電者頭部清除異物。讓觸電者頭部盡量后仰,鼻孔朝天,避免舌下墜致使呼吸道梗塞。

(3) 口對口人工呼吸

① 捏鼻掰嘴。救護人用一只手捏緊觸電者的鼻孔(不要漏氣),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并攏向下推觸電者的下頜骨,使嘴張開(嘴上可蓋一塊紗布或薄布),使其保持氣道暢通。

② 貼近吹氣。救護人作深呼氣后,用自己的嘴唇包住觸電者的嘴(不要漏氣)吹氣,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s,要求快而深。

③ 放松換氣。救護人吹氣完畢準備換氣時,應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嘴,并放松捏緊的鼻孔。除開始大口吹氣兩次外,正常口對口(鼻)呼吸的吹氣量無須過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的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

(4) 胸外心臟擠壓

① 找準正確壓點。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的地方,保持呼吸道暢通,背部著地處應平整穩固,以保證按壓效果。救護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者的右側肋骨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結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食指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挨食指上緣至于胸骨上,即為正確的按壓位置。

② 按壓心臟。救護人員站立或跪在觸電者一側肩旁,上身前傾,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要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觸電者的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將正常人胸骨壓陷3~5cm (兒童及瘦弱者酌減)。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放松,上抬要充分,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按壓頻率為每分鐘60~100次。按壓和放松的頻率相等。按壓必須有效,其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頸動脈搏動。

三、技能考核

對模擬人進行救護,急救方法是否正確,整個急救過程動作是否熟練、準確。

四、練習與提高

① 人體觸電的類型有哪些?若發生應如何緊急處理?

② 在觸電急救中如何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

③ 觸電急救中實施心肺復蘇,如何暢通觸電者氣道?

④ 觸電急救中實施心肺復蘇,如何正確進行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如何正確進行胸外按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九台市| 陆川县| 龙州县| 洪洞县| 攀枝花市| 琼海市| 图片| 郴州市| 霍州市| 汽车| 缙云县| 云安县| 三江| 瑞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红河县| 左权县| 闽清县| 宁南县| 甘南县| 凤阳县| 瑞昌市| 章丘市| 潮州市| 博罗县| 屏山县| 禄丰县| 祁连县| 澄江县| 云霄县| 伊川县| 鱼台县| 武义县| 正蓝旗| 芦山县| 卓资县| 博湖县| 昭通市| 襄汾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