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期待靜好
- 張維維
- 1365字
- 2021-04-28 12:24:07
小憩
午后,來到校園里一個咖啡館。
咖啡館在校園一個僻靜的角落,門前有一個三四十米見方的小草坪,不遠處有個鋪掛著紫藤的小木亭,草坪中央長著一棵海棠樹,正吐著嫩嫩的綠芽。海棠樹旁還種有一棵梨樹,樹枝上開滿了白色的花。海棠樹四周還有幾棵迎春樹和桃樹,也開著黃黃的、紅紅的花朵,很是嬌艷。
通向咖啡館門前的一側,鋪著一條木道,擺放著幾張桌椅,幾位學生正在相互交談。咖啡館白色的墻面,映襯著草坪里紅、黃、白、綠的色彩,讓咖啡館增添了幾分情調,看上去很像電影里國外的私人別墅。春季午后的陽光很好,很多老師和學生在午飯后會來到這里,在咖啡館外的椅子上坐坐,也算是午后的休息。
咖啡館不算大,有兩個房間。前面的一間擺放著七八張桌子,可供十幾人坐,后面一間被布置成一個小書吧,墻壁兩側是書柜,上面擺放著很多書。我選了一個靠近墻角的位子,要了一杯咖啡,又從書柜上選了一本書,書名是《寫給未來的信》。
咖啡館很安靜,中午在這里可以一邊喝著咖啡看看書,一邊稍作休息。我很好奇《寫給未來的信》的書名,于是就打開翻閱。書中一共有八篇文章,好像都是寫勵志人生的,其中的一篇,講的是主人公自己的故事以及對人生的感悟。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科學家,早年家境貧寒,很小的時候就獨自外出求學,讀完大學之后,又遠赴美國深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放棄了本來可以得到的美國國籍,回國白手起家創建了一所研究學科的實驗室,是這門學科的創始人。“文化大革命”中,主人公被下放到西北勞動,受了很多的苦。有一次在沙漠里勞動時,他觀察到在風的作用下形成沙丘的現象,受到啟發,于是一連很多天,他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整整記了兩個筆記本。“文化大革命”后他回到工作崗位,據此推演出一套理論,最終解決了一項技術難題,并榮獲了國家級大獎。主人公在講述自己這段經歷時,沒有流露對所受之苦的任何怨言,還特意提到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在被下放勞動的日子里,他和愛人一起去挖野菜,自己動手做家具,晚上點上煤油燈讀歷史、讀文學,還堅持拉小提琴,等等。他說,那時他就想到,那兩本筆記就是他的未來,未來就是苦與樂,苦為樂之伴,樂為苦之果,要學會苦中求樂,一旦有了追求,其他的事情就都能放得下,也就沒有什么苦了。
書中的另一篇寫的是一位創業的成功人士,他曾經是一名知青,后來上了大學,畢業后在學校當了老師,幾年后辭職創業。在創業的初始,他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身上只剩下幾元錢,但他沒有放棄,最終成為所在行業的佼佼者。談到未來,他說,未來是個夢,過去和現在就是未來的階梯,壘好階梯,就能實現夢想。未來就是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如果確信那件事屬于自己,就不要輕易放棄。
之前,我思考過究竟未來是什么,是指時間,還是指事業,抑或是指人生的情感?看完書里這兩篇文章,我很受感動,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寫一封致未來的信,不要寫什么異想天開的暢想,也不要祈求未來能夠不勞而獲,而應當寫一封告誡自我的自勉書。時間上的未來就是刻苦奮斗,事業上的未來就是有所追求,而人生情感的未來,就是好好珍惜自己現在的擁有。雖然普通人很難達到人生巔峰,但也要告誡自己,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就如喝咖啡那樣,喝在嘴里有點苦,回味卻是香的。
咖啡喝完了,書也看了好幾頁。中午的小憩,讓我在一片安靜中,有了一份充實的收獲。
寫于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