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基礎會計
  • 李政 趙桂青
  • 6011字
  • 2021-08-27 17:50:12

第一節 會計的含義、職能與目標

一、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一)會計是為適應生產活動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生產活動,既能夠創造出物質財富,取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同時也必然會發生勞動耗費,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耗費。如果勞動成果少于勞動耗費,則生產就會萎縮,社會就會倒退;如果勞動成果等于勞動耗費,則只能進行簡單再生產,社會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勞動成果多于勞動耗費,則可以進行擴大再生產,社會就能取得進步。因此,無論在何種社會形態中,人們都必然會關心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并對它們進行比較,以便科學、合理地管理生產活動,提高經濟效益。在對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進行比較的過程中,產生了原始的計量、計算、記錄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和“刻契記事”等。這種原始的計量、計算、記錄行為中蘊含著會計思想、會計行為的萌芽。當時,只是在生產實踐之外附帶地把收入、支付日期和數量等信息記載下來,生產尚未社會化,獨立的會計職能并未產生,會計在其產生初期還只是“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也就是說,會計在它產生的初期是生產職能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以外,附帶地把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以及發生的日期進行計量和記錄,當時會計還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和愈加復雜,對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僅僅靠附帶進行計量、計算和記錄,顯然滿足不了需要。為了適應對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的管理要求,會計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特殊的、獨立的職能。可見,會計是為適應生產活動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對生產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是其產生的根本動因。

(二)會計是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生產活動是會計產生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生產活動的出現,便不會有會計思想、會計行為的產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生產活動一發生,就產生了會計思想、會計行為。會計史學者的考古結果表明:只有當人類的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以至于生產所得能夠大體上保障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時,人們才會關心勞動成果與勞動耗費的比較。特別是勞動成果有了剩余時,原始的計量、記錄行為才具備了產生的條件。會計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到奴隸社會這一時期被稱為會計的萌芽階段,也叫會計的原始計量與記錄時代。

由此可見,會計并不是在生產活動發生伊始就產生的,它是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勞動成果有了剩余以后,人們開始關心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的比較,更關心對剩余勞動成果的管理和分配,才需要進行計量、計算和記錄,因而產生了會計思想,有了會計萌芽,會計是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會計的核算內容在逐漸拓展,核算方法在不斷完善,會計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逐漸成為一項記錄、計算和考核收支活動的單獨工作,并逐漸產生了專門從事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

(三)中外會計的發展歷程

會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公元前22世紀末到公元前17世紀初的夏朝會計就有所體現,在西周時設有“司會”官職,主管王朝財政經濟收支的核算。當時首次出現“會計”兩字構詞連用,其基本含義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歲終的總核算,通過日積、月累到歲末的核算達到正確考核國家財政經濟收支的目的。

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表明,會計是為了適應生產活動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并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正如馬克思所說:“過程越是按照社會的規模進行……作為對過程進行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記對資本主義生產比對手工業和農民的分散生產更為必要;對公有制生產比對資本主義生產更為必要。”

從嚴格意義上講,自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開始到奴隸社會繁盛時期,這一漫長歷史時期中產生的最原始的計量、記錄行為并不是單純的、真正意義上的會計行為和會計方法。

獨立意義上的會計,是到奴隸社會的繁盛時期才產生的。那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生產活動中出現了剩余產品。剩余產品與私有制的結合,造成了私人財富的積累,進而導致了受托責任會計的產生,會計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特殊的、獨立的職能。這時的會計,不僅要保護奴隸主物質財產的安全,還要反映那些受托管理這些財產的人是否認真地履行了他們的職責。這就使得此時的會計需要采用較先進、科學的計量與記錄方法,從而使得會計由原始計量、記錄行為向單式簿記體系的演變。從奴隸社會的繁盛時期到15世紀末,單式簿記應運而生而且得到了發展。一般將這一時期的會計稱為古代會計。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的著作《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問世,標志著近代會計的開端。在隨后漫長的時間,人們在古代單式簿記的基礎上,創建了復式簿記,復式簿記在意大利迅速得到普及并不斷發展和完善。隨著美洲大陸的發現和東西方貿易的進行,阿拉伯數字取代了羅馬數字、紙張的普遍使用等因素促使復式簿記傳遍整個歐洲,后又傳遍世界各國,并最終建立了復式簿記的方法體系乃至理論體系。與此同時,會計從特殊的、獨立的職能發展成為一種職業。在會計的發展史上,一般將帕喬利復式簿記著作的出版和會計職業的出現視為近代會計史中的兩個里程碑。

客觀地說,“古代會計”“近代會計”的提法是不夠嚴謹的,較為準確的提法應該是“古代簿記”“近代簿記”。由簿記時代向會計時代的轉變發生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時,“Bookkeeping”(簿記)開始向“Accounting”(會計)演變,簿記工作開始向會計工作演變,簿記學開始向會計學演變。這標志著會計發展史上的簿記時代已經結束,人類已經進入了現代會計的發展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會計作為一門適應性學科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進入20世紀50年代,在會計規范進一步深刻發展的同時,為適應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決策會計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會計。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正式通過“管理會計”這一專業術語,標志著會計正式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

會計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會計國際化。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傳統會計工作的融合,會計信息化不斷發展,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經濟運行提供了實時、全方位的信息。

(四)會計的含義

會計在本質上具有雙重性,它既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同時也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是一個對經濟業務以貨幣進行確認、計量、報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統;會計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規劃、組織、控制和指導,促使人們權衡利弊得失,講求經濟效果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特別是現代管理科學滲透進入會計學科,使傳統的會計獲得了發展的動力,為會計科學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傳統的會計逐步發展成為兩個新的領域,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全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使作為“國際商業公共語言”的會計的內涵及外延不斷豐富發展。

我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定義為:“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并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在會計經濟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夠發揮的作用,包括核算、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會計的職能是不斷變化并且彼此聯系的。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

(一)會計的基本職能

1.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又稱會計反映職能,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對特定主體的經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運營績效)和現金流量等信息。

會計確認解決的是定性問題,判斷發生的經濟活動是否屬于會計核算的內容、歸屬于哪類性質的業務,是作為資產還是負債或其他會計要素等;會計計量解決的是定量問題,即在會計確認的基礎上確定具體金額;會計報告是確認和計量的結果,即通過報告,將確認、計量和記錄的結果進行歸納和整理,以財務會計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是會計核算的重要環節。

會計核算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會計核算的內容主要包括:① 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② 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③ 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④ 資本、基金的增減;⑤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⑥ 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⑦ 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2.監督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會計在其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實施的審查。① 真實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會計核算是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② 合法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執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杜絕違法亂紀行為。③ 合理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符合特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實現預算目標。

3.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關系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就無從談起;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證,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質量。

(二)會計的拓展職能

1.預測經濟前景

預測經濟前景是指根據財務會計報告等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斷和推測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規律,以指導和調節經濟活動,提高經濟效益。

2.參與經濟決策

參與經濟決策是指根據財務會計報告等信息,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對備選方案進行經濟可行性分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

3.評價經營業績

評價經營業績是指利用財務會計報告等信息,采用適當的方法,對照相應的評價標準,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運營、經濟效益等經營成果,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評判。

三、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又稱會計目的,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會計所要實現的目的或達到的最終結果。由于會計是整個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目標當然從屬于經濟管理的總目標,或者說會計目標是經濟管理總目標下的子目標。在將提高經濟效益作為會計終極目標的前提下,還需要研究會計核算的具體目標,即向誰提供信息、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種信息。

根據會計定義可以得知,會計核算的目標是向有關各方提供會計信息,以幫助其決策。會計目標取決于會計資料使用者的要求,也受到會計對象、會計職能的制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會計核算的目標有明確規定:會計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一)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現代企業制度強調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管理層是受委托者之托經營管理企業及其各項資產,負有受托責任。企業管理層所經營管理的企業各項資產基本上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留存收益的再投資或者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所形成的,企業管理層有責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運用這些資產。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也需要及時了解企業管理層保管、使用資產的情況,以便于評價企業管理層的責任情況和業績,并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投資或者信貸政策、是否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設、是否需要更換管理層等。因此,會計核算應當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于投資者和債權人等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和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二)向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

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要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編制的首要出發點。近年來,我國企業改革持續深入,產權日益多元化,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機構投資者及其他投資者隊伍日益壯大,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更加關心其投資的風險和報酬,他們需要會計信息的幫助來做出決策,比如,決定是否應當買進、持有或者賣出企業的股票或者股權,他們還需要信息來幫助其評估企業支付股利的能力等。因此,《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將投資者作為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首要使用者,凸顯了投資者的地位,體現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

根據對投資者決策有用的目標,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的信息應當如實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經濟資源、對經濟資源的要求權以及經濟資源及其要求權的變化情況;如實反映企業的各項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的金額及其變動情況;如實反映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所形成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情況等,從而有助于現在或者潛在的投資者正確、合理地評價企業的資產質量、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等,有助于投資者根據相關會計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有助于投資者評估與投資有關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風險等。

除了投資者之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還有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例如,企業貸款人、供應商等債權人通常十分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他們需要信息來評估企業能否如期支付貸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購貨款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作為經濟管理和經濟監管部門,通常關心社會經濟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場經濟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觀決策所依據信息的真實可靠等,他們需要信息來監管企業的有關活動(尤其是經濟活動)、制定稅收政策、進行稅收征管和國民經濟統計等;社會公眾也關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影響,包括企業對所在地經濟做出的貢獻,如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提供社區服務等,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提供有關企業發展前景及其能力、經營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滿足社會公眾的信息需要。企業財務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中有許多是共同的,由于投資者是企業資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況下,如果財務會計報告能夠滿足這一群體的會計信息需求,也就可以滿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財務會計報告目標要求滿足投資者等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決策的需要,體現為財務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觀;財務會計報告目標要求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體現為財務會計報告的受托責任觀。財務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觀與其受托責任觀是統一的,投資者出資委托企業管理層經營管理企業,希望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從而進行可持續投資;企業管理層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努力實現資產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范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就能夠更好地持續履行受托責任,為投資者提供回報,為社會創造價值,從而構成企業經營者的目標。由此可見,財務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是有機統一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武安市| 比如县| 呼图壁县| 沾益县| 文安县| 墨竹工卡县| 朝阳县| 石林| 娄底市| 阿拉善左旗| 礼泉县| 巴彦淖尔市| 禄丰县| 手游| 万载县| 石河子市| 呼伦贝尔市| 新野县| 昭苏县| 威远县| 天水市| 建瓯市| 砚山县| 方城县| 眉山市| 合江县| 华蓥市| 罗甸县| 岑巩县| 义马市| 阳朔县| 夹江县| 衡东县| 沂南县| 彭州市| 奉节县| 荆门市| 枞阳县| 集贤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