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生哪能全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 感悟人生哲理
- 72嗎
- 1721字
- 2020-08-15 02:00:00
1988年此際,一時興起懷揣40塊人民幣跑去杭州會見老友,在靈隱寺看到這副對聯,心結瞬間解開。次日踏上歸途,已然對往昔釋懷。
那時候,太原到上海真如或閘北車站硬座全程八塊錢,轉往杭州無非三兩塊錢。因為轉乘上車購票時沒能拿出太原到上海的票根,這趟忘記哪里前往長沙的列車員認定我逃票,非要補大半程約六七塊的票款。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算了那就補吧。心想孫子你如此冥頑不化,日后會遭報應的。帶著這種心情去杭州,然后還晚點。到達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的樣子,因為現場填寫住宿介紹信,結果店家拒絕我入住。無奈轉往旁邊的杭州大學,抬腿邁進一尺高的圍欄,次日又被校衛隊罰款五塊。
他們說我這算翻墻入院。額,一尺高的圍欄算翻墻?你給鼴鼠設的圍墻?!這一路上的另類經歷,讓我對杭州的初次印象實在糟糕。想著天亮后見過故人,迅疾離開返并就是。故人偏又托請浙大的朋友帶我游西湖。恭敬不如從命,那就游吧。朋友特意叮囑勿讓托請的朋友買單,這個自然??上д愦蟮年惡陰浉鐖詻Q要盡地主之誼,這就十分尷尬。
想來老夫一世清譽,在1988年的夏季幾乎毀于一旦。
還好一腳踏入靈隱寺,看到這副對聯。想著一切來日方長。誰知此后經年數入杭州,再沒見過那位初次謀面的帥哥陳宏。因為那時候個人通訊設備幾乎無從談起,所謂禮尚往來,也就成了一句三十年前的空話。
而此后再與故人的謀面,也是忽然沒了話題。想著從小青梅竹馬的歲月,隨著年齡的成長而舊情不再,果然是相見不如懷念。
人生哪能全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稱心如意打馬京城,“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說法,畢竟只是個說法。如果一定苛求于此,那么基本上你所有的愉快心情,瞬間都可能被摧毀。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尋求事事如意實在是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時候,往往需要你我審時度勢,確定如何應對生活中,隨處可在以及各式各樣不那么盡如人意的問題。換句話說,一個人應該學會寬解自己。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叫做“與自己的現在及過去和解”。
生活中,我們總覺得與仇家和解似乎很難,其實未必。故人有“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說法,證明仇家與己都可能在某個節點,忽然相通了釋懷了然后握手言和。與自己的過往和解則難,因為心結難解。一件事心心念念了很久,斷然不可能倏地就消失不見。
所以,過來人往往會規勸你我,要善待自己,要懂得悅己。因為悅人難悅己更難——這世上根本就沒有誰能成功惹你生氣,除非你自己想要生氣。
這是生活的客觀呈現,也是一個人最難以面對的現實。正因為如此,你我需要趁著還沒垂垂老矣的時候,盡快與自己和解,盡快學會悅己。在未來的人生中,無論前程如何黯淡、歲月如何難捱,都能做到使自己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好好地把日子過下去。
悅己,可能是一大早為自己認真地做一頓早餐,或是找一個安靜的去處,安靜從容地悠閑半日。還可能是把心里郁結的念頭,找個機會做個寬解。譬如主動約見一位故人,或是回家拜會一下父母。
又或者,從心底寬容一個讓你忿恨討厭的人。
我們無法在八級颶風里過日子,我們也無法長久地忿恨一個人,哪怕他確實討厭無比惹你心煩。曾經對身邊的朋友們說,這世上基本沒有長久的愛或長久的恨——如若長久的愛恨,那反倒是如假包換的真愛。
然而真愛又如何?你忘不掉的,必定是你心結的所在。懷有此類心結而始終打不開,你就無法原諒他人或是原諒自己,于是把大好的光陰蹉跎過去。有什么特別的原因,要蹉跎了歲月,傷透了心懷,還要明知故問地抬頭問一句:為什么老天有這樣的安排?
老天對誰都公平,給了你此就會拿走彼,這個無需多言。問題的癥結其實在你我,是你我的心智未能成熟,才會對過去糾纏不清。所以,凡事只求半稱心足矣。惟其如此,我們才能輕裝前行。生命是一場不可逆的旅程,從出生的剎那間,其實你我都是直奔死亡而去。有的感覺求生不得,于是把旅程舍去大半,悍然結束一己之生命。
這是我始終無法理解的一種行徑:你連死都不怕,為什么就不能直面生的詰難或是刁鉆呢?或者人固有一死,何必要急匆匆就直接赴死呢?
聯想到有一天,我們的生活記憶或許要托付給AI,就越發需要你我留心活著的技巧——你總不能把某個心結,讓人工智能永久地存留云端,并不時地展現給外界吧?如果記憶一定要托付AI,我希望人工智能所記錄的,一定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和不斷重復的快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