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初露鋒芒

1935年8月,蘇振云如愿以償地進入綏德師范學校念書。四年時間,革命理念的浸染,知識文化的充實,以及與倒行逆施的反動勢力斗爭的實踐,使他逐漸完成了從一個涉世未深的青澀少年到機智勇敢的愛國青年的轉變。

父親任鄉蘇維埃主席,被駐扎在瓦窯堡的國民黨陸軍二百五十旅五OO團團長李少棠抓捕,蘇振云前去交涉,將父親放回;后父親等4人又因散“優紅款”被薛家峁聯保追捕,他請人說情了事;郝家塢聯保跨地界擄去村里耕牛7頭(全村共10頭),他聯絡同學控告,雖沒要回耕牛,但讓聯保隊副隊長關押了3個月……

蘇振云以勇毅果敢的個性,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多次被推舉為班代表,帶領同學與國民黨當局進行抗爭。

第一次是在1935年12月間,由國民黨當局罷免綏德師范學校校長高協和引起。

高協和,1896年生,米脂縣城西街人。1911年入西安陜西高等學堂,1915年東渡日本,考入慶應大學,獲商學士學位。1919年歸國返鄉,宣傳剪辮放足,親自持剪為人去辮。后赴天津做《益世報》《庸報》編輯。1927年擔任河北《民國日報》天津分社社長,支持北伐,宣揚民主,受到北洋軍閥通緝而離開天津。1930年前后,任唐山交通大學、北平法商學院教授。日寇侵華時,返回陜北。1934年夏,出任綏德師范學校校長。1937年任陜西省政府參議,不愿攀附國民黨貪官污吏,以“名不虛立,士不虛附”為立身格言,不拘世俗,身著舊帽舊鞋,一派“布衣俠風”。常借酒“縱橫古今,褒貶百代”,評議當政者。1939年送家屬返米脂,曾在延安拜會毛澤東,盛贊共產黨聯合各階層共同抗日的主張。1941年秋,因肺病亡于西安。臨終前賦詩“秋雨連綿逆旅愁,午夜猶思人間苦。病軀昂首向北望,戰馬長嘶解民憂”,以寄托對共產黨的厚望。

高協和任綏德師范學校校長期間,德高望重,治校嚴謹,作風民主,學術自由。學生津貼費發生困難,他親自出面奔走,對青年學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廣受師生贊譽、愛戴。

1935年夏,國民黨當局借口在學校發現反對綏德專員杭毅的傳單,脅迫校方清理共產黨員。高協和嚴詞拒絕,被杭毅密告上司,免去校長職務。

綏德師范學校師生憤然。蘇振云等班代表組織師生罷教罷課,以示抗議。雖未果,但給當局極大震懾。

第二次是在1936年4月。在國民黨當局控制下,綏德師范學校校風急轉直下。國民黨軍事教官肆意謾罵、體罰學生。蘇振云班的同學忍無可忍,群起而攻之,暴打軍事教官。校方要嚴肅處理,蘇振云向高年級同學求援。在全校師生支援下,校方懾于眾怒,遂草草平息此事。

第三次也是在1936年。綏德師范學校全體同學和國民黨八十六師在機場發生沖突,致國民黨兵受傷。國民黨陸軍第八十六師第二五六旅五一一團團長左協忠要學生派代表談判,蘇振云被推舉為代表之一。代表團行至中途,考慮到該旅第二天就要換防去榆林,恐被左協忠扣留送榆,故果斷半途返回,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第四次是在1936年10月間,張學良、楊虎城到達綏德。蘇振云參加學生代表團,向張、楊請愿,要求三事:一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二是要求北方人來綏德師范學校任校長;三是要求張、楊講話,報告時局。

這幾次經歷,對蘇振云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剛步入青年時代的他,在斗爭中磨煉成長,崇尚真理、堅持正義、剛正不屈的人格品質在他身上慢慢生根發芽。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10月間,又將在南方13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至此,國民黨、共產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綏德專署的幾個縣,原屬陜北革命根據地。1936年紅軍東征抗日,被蔣介石趁機侵占。1937年11月,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八十六師張云衢團開赴抗日前線之后,劃國統區綏德、米脂、葭縣(今佳縣)、吳堡、清澗等5縣為警備區,由八路軍留守兵團接管,設警備區司令部,以阻止日軍西犯,把守陜甘寧邊區的北大門。

八路軍重新開進陜北。老百姓知道八路軍就是過去的紅軍,莫不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城鎮鄉村,到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當戰士們將共產黨提出的徹底戰勝日軍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政策在群眾中進行深入宣傳以后,群眾更是振奮,抗日熱情極為高漲。

然而,國民黨雖然表面上跟共產黨建立了統戰關系,背地里卻干著破壞抗日、清除異己的勾當。綏德專署督查專員兼保安司令何紹南是個頑固的反共分子,政治上反動透頂。在他從1937年到1939年任職的兩年中,長期堅持“摩擦政策”,制造了大量摩擦事件。

同時,何紹南對青年學生的控制也更為嚴密。在學校的管理上,實行以黨治校,妄圖實現教育的國民黨化與“三民主義”化,極力向青年學生灌輸反共思想。對有著鮮明進步傾向的綏德師范學校,他派出大量反動教員,加速“滲透”,利用周會、時事報告會進行反動宣傳,誣蔑攻擊共產黨和八路軍,蒙蔽青年學生。

1938年5月4日,正值五四運動十九周年。在地下黨員劉慶元提議下,綏德師范學校舉行五四運動十九周年紀念大會,十九歲的蘇振云被推舉為大會主席。考慮到當時政治斗爭的復雜性,為了防止有人借機干擾破壞,大會定性為青年學生民主集會,不請本校教職員講話、不請當地黨政軍代表講話、不請任何外單位參加,但以個人名義自愿參加者歡迎。此外,請八路軍劇團演出抗日戲劇。

在紀念大會上,蘇振云慷慨激昂地追述了五四運動的情景,號召同學們“繼承五四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做立志圖強之青年、追求真理之青年、救亡圖存之青年!”他的演講贏得了同學們如雷般的掌聲。

人群中的國民黨反動教員吳漢軒密切關注著蘇振云的講話。當聽到蘇振云要求國民黨“顧民族之大義,化干戈為玉帛,與共產黨真誠合作,聯合抗日”時,他不滿地撇了撇嘴,沖著身邊的保安團人員偷偷地使了個眼色。

大會進行到自由講話階段,八路軍戰士王小虎跳上講臺。盤算多時的吳漢軒趁機發難,高呼“反對軍政代表講話!”蘇振云厲聲反駁:“這是自由講話,八路軍戰士不是軍政代表!”話音未落,伺機等候在旁的保安團已將講臺圍住。蘇振云見狀,擋在王小虎面前,虎視眈眈地盯著保安團。

人群中的八路軍戰士見狀,高呼口號,又將保安團圍住。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學生紛紛指責保安團,會場一片混亂。

蘇振云很快意識到這是國民黨反動教員有意挑起事端、制造摩擦。他臨危不亂,和劉慶元略一商議,為了不讓敵人陰謀得逞,馬上宣布三條意見:一是繼續開會,雙方有問題、要求去找有關首長解決;二是保安團崗哨馬上撤下來,散會后,由大會統一指揮;三是繼續請八路軍劇團演劇。

王小虎等八路軍戰士高喊“同意”,接著,綏德師范學校同學也喊“同意”。吳漢軒和保安團見蘇振云等的處置無可挑剔,眾意難犯,又自知理虧,只得就范。

紀念大會繼續進行。八路軍劇團登上舞臺,演出抗日劇《放下你的鞭子》。當演到從東北淪陷區逃出來的父女訴說日本侵華、家鄉淪陷的苦難經歷時,愛國學生眼含熱淚,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蘇振云拉著劉慶元、王小虎跳上講臺,手挽手,激昂地唱起《西北青年進行曲》:


大好山河被侵占,西北已經成了前線。

起來,西北的青年,齊為保衛西北而戰!

我們不做亡國奴隸!我們愛好自由民權!

我們生在祖先發祥之地!雪恥救國責在我們雙肩!

團結統一,勇敢向前,哪怕血染八百里秦川!

我們是西北青年,我們選擇了戰!戰!

抗戰救國成功不遠!


學生們肩并肩,手挽手,高聲合唱。歌聲由弱變強,匯成一股洪流,在陜北高原一塵不染的天空回蕩,回蕩,經久不衰。

吳漢軒一伙被這正義的歌聲震懾住了,灰溜溜地撤去。

五四運動紀念大會的勝利舉辦,再一次鼓舞了蘇振云的革命意志,也使他和八路軍戰士王小虎成了好兄弟。


從1937年暑假起,專署規定綏德師范學校每屆畢業生離校前,都要進行軍事訓練。名為軍訓,實質是推行國民黨的“三一教育”,即“一個主義——三民主義,一個政府——國民黨政府,一個領袖——蔣介石”。

1938年,蘇振云畢業前夕,國民黨陜西省教育廳以抗日為名,將陜北4所中等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集中在榆林中學進行軍訓。為了與共產黨爭奪青年學生,當局強迫學生全部集體參加國民黨。事后,蘇振云深思細想,覺得又一次看到了國民黨的虛偽面目:既是國共合作,為何還要急于發展自己的勢力,不顧學生意愿強迫入黨?幾天后,他回到綏德師范,即憤而聲明退出。

隨后,蘇振云參加了學生會組織的“戰地服務團”。這群懷抱著救亡圖存之志的青年,頂著烈日,爬行高山,蹚過大河,克服各種困難,冒著槍林彈雨,宣傳抗日、發動群眾,表現出了高度的革命熱情。


1938年8月,蘇振云結束了青春激蕩的求學生涯。由國民黨當局安排,他先后在宜川擔任巡回教師,在橫山縣五龍山當教員。國民黨專署推行“黨化教育”,設訓育課,打著“明禮義,知廉恥,盡忠孝,講仁義”的旗號,實則是推行其專制獨裁統治、扼殺先進革命思想。蘇振云對這種虛偽宣傳極為反感,一年后,遂辭職回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香河县| 大丰市| 绵竹市| 厦门市| 盘锦市| 广汉市| 聊城市| 桦南县| 定边县| 夏邑县| 东辽县| 荥经县| 芜湖县| 永福县| 惠东县| 北辰区| 荆州市| 黎城县| 光山县| 广德县| 沈丘县| 水富县| 高平市| 满洲里市| 遵义市| 丘北县| 永登县| 西安市| 盐亭县| 临西县| 东光县| 德化县| 伊宁市| 托里县| 万源市| 德江县| 丽江市| 香格里拉县| 铜川市|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