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發展歷程

寶雞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啟動改革開放,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開展全面探索,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加速發展,全面建設和諧奮進新寶雞;矢志追趕超越,奮力推進寶雞高質量發展四個階段。

(一)啟動改革開放,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1978年12月至1992年1月)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2年黨的十二大,是“撥亂反正”和改革起步時期,我國農村經濟逐漸活躍,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短短三四年就初步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從1982年到1992年,是“開始全面改革,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道路、基本路線并大膽探索改革目標的十年”,在“解放生產力”上成效顯著,城市經濟活躍起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對外開放由點到線至面,進入了“隔幾年上一個臺階”的加速發展期。

這一階段,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寶雞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到城市逐步推開,不斷深化。在農村,先是推行小段包工、定額計酬,進而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及其他改革。這種改革把責、權、利結合在一起,既提高了社員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農活的質量和產量。到1980年上半年,全市聯產到組的生產隊2400個,專業承包和聯產到組的生產隊6000多個(包括后來劃歸咸陽地區的武功縣、楊陵區),合計占生產隊總數的70%。1978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前,寶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21.41元。到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42.27元。1984年寶雞市農業獲得大豐收,糧食總產量比1978年增長22.6%。在城市,首先在少數企業進行利潤留成等試點。1979年9月開始,寶雞在市屬五一紙廠和儀表廠實行利潤留成,擴大經營自主權試點。1980年下半年又在經二路商店(現名寶雞商場)實行以稅代利、自負盈虧的試點。在這一時期,全國的改革開放從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是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開始。寶雞的改革開放步伐雖然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區,但是人民也有了改革開放的意識萌芽,商品經濟的思想也逐漸深入人心。

1984年9月,中共寶雞市委制定了《寶雞市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行方案》。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標志著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5年,寶雞市被批準為乙級開放城市,次年升為甲級;1986年,被列為全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中等城市機構改革、金融改革和陜西省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城市。1986年,市、縣(區)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利潤留成達到1975.9萬元,占實現利潤總額的28.7%;同時,上繳利潤達2494.7萬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寶雞歷屆領導班子以現代眼光謀跨越,始終堅持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把培育重點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抓手,使寶雞的一個個老企業、大企業躍入新天地。截至1991年12月,寶雞市共有企業1443戶,職工200738人。全市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6.5億元。寶雞逐步成為陜西省重要的農副生產加工基地,以機械、電子、食品、輕工、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為骨干的工業生產基地和陜甘寧毗鄰地區的商貿中心,中國西部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在改革過程中,寶雞市根據自己具有較強的工業實力而整個縣域經濟欠發達這一基本特點,積極探索城鄉協調發展的具體途徑,選擇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發揮城市經濟對農村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優勢互補,共同繁榮。20世紀90年代,寶雞市已經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城市,關中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這一時期,寶雞市委、市政府的“城鄉一體化”戰略全面實施。全市商貿市場發展速度空前加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商品市場體系初具框架;生產資料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填補了生產資料市場的“空白”;非國有經濟成分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公有商業“一統天下”。計劃經濟條件下,流通渠道單一,供應短缺、運行僵滯的市場不見了。1992年7月7日,西寶一級公路寶雞段開工興建,成為陜西省當時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的交通重點工程。在寶雞市區,一座座具有時代氣息和多種服務功能的大型綜合商場不斷涌現,諸如寶雞商場、人民商場、華通商廈、新世紀購物中心等精美的裝潢,一流的設施,豐富的商品,優質的服務,使廣大顧客在購物的同時,享受著現代生活的時尚。

圖1 老渭河勝利大橋

(二)開展全面探索,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1992年1月至2003年2月)

從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是“經受住政治和金融風波考驗而更加堅定奮進,有系統地確立指導理論、基本綱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的十年”。在GDP年均增長12.1%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需,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同時使國家計劃管理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計劃轉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國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內容。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南方談話后,全國掀起第二次改革大潮。1992年6月10日至1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寶雞視察,并題詞“開發古陳倉,建設新寶雞”。寶雞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同年8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到寶雞考察,指出“寶雞發展經濟,突出抓好流通和交通是對的”,并題詞“向寶雞學習致敬”,肯定了寶雞經濟建設的思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寶雞的國有企業整體出現困難,盈利水平下降,出現虧損狀況。1992年3月,寶雞市召開會議落實省政府“破三鐵”(即破除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決定對陜機等8戶企業實行引入三資企業管理辦法試點。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1993年4月6日,寶雞市政府頒布了《關于引進資金獎勵辦法》,到1993年12月,寶雞“三資”企業達到121戶,引進外資6400多萬元。1994年2月8日,國務院批準寶雞市進行“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活力”試點。從此,寶雞市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工業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寶雞市完成工業增加值86.1億元,增長14.2%。國企改革步伐加快,全市2002年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面達到77%,新產品開發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全年共完成新產品開發52項,其中49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產品經濟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轉換。鄉鎮企業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以工補農”“以工建農”,為促進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資金和生產資料,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農村的水利化、機械化、電氣化等進程加快。2000年以來,寶雞市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在寶雞12個縣區建立了30多個農業專家大院,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科技骨干和新型農民,促進了寶雞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也蓬勃發展,2002年增加值98.49億元,增長9.3%。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二、三產業比例達到11.8∶50.5∶37.7。在“非典”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的雙重影響下,全市上下克服困難,密切協作,奮力拼搏,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狀態,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2002年,寶雞市GDP首次突破200億元,達到218.15億元,比2001年增長10.2%。寶雞以積極向上的姿態,迎來了2003年2月寶雞市第九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三)加速發展,全面建設和諧奮進新寶雞(2003年2月至2012年11月)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任務,要求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黨中央總結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構想,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自此,我國改革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21世紀前七年,我國經濟總量保持兩位數穩定增長,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和國有經濟重大項目上了新的大臺階,人民生活也上了新的大臺階,并且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公平正義,進入了一個以更高自覺致力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同時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使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更加協調推進的嶄新階段。

從2003年寶雞市第九次黨代會到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寶雞市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2003年2月,寶雞市第九次黨代會召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寶雞市各級黨組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及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工業強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現代化生態園林大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戰勝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多年少有的良好發展勢頭。200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發展速度居全省第三,名列關中、陜南第一,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是“九五”以來經濟增幅最快的一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0.66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131.97億元,增長16.6%。其中,工業增加值101.26億元,增長16.7%;第三產業增加值98.49億元,增長9.3%。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二、三產業比例達到11.8∶50.5∶37.7;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完成大口徑財稅收入31.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6億元,較2002年實際增長14.1%。提出并組織實施“8355”工程,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力度,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寶雞二電廠、秦機、陜汽集團、寶雞卷煙廠、東嶺集團等骨干企業生產經營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現代化生態園林大城市建設步伐。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兩節一會”,積極組團參加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等多種經貿洽談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辦了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推介會和“盛世吉金——中國21世紀考古發現特別展及寶雞旅游項目推介會”,多次組團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和經貿洽談活動,吸引了廣東TCL、山東魯能、江蘇徐礦集團、青島啤酒、深圳德菲集團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寶雞,全市招商引資取得了豐碩成果。

圖2 寶雞市金臺區東嶺集團焦化生產基地

這一階段,寶雞市第十次和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從“加快建設和諧奮進新寶雞”到“轉型突破,率先跨越”,這十年,寶雞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空前繁榮,GDP、規模工業增加值、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成功跨越“三個千億”,改革開放步伐更加堅定,信心滿滿,各行各業開發力度蜚聲內外,社會保障的“寶雞模式”等好的做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累了許多經驗。努力克服2008年的冰雪、地震等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寶雞市委、市政府帶領寶雞人民,先后成功創建陜西省首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的軟硬件環境,為全面建設和諧奮進新寶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寶雞質量興市、名牌興企戰略取得新成果,全市共有六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四個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5戶企業的58個產品榮獲陜西省名牌產品稱號,在西北市級城市中名列第一。到了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建設“關—天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全力抓好“十件大事”,強力推動“五大突破”,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2011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17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5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749.25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增加值297.94億元,增長11.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579元,折合5012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6.3009元人民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78.51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49.2%。大城市建設實現新的跨越,關中西部城鎮群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率達到44.7%;社會保障全面覆蓋,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社會管理不斷創新,城鄉社會更加和諧。成功跨越“三個千億”、順利完成“六個翻番”、基本做到“四個覆蓋”,實現了發展進程由工業化中期的全面發展到轉型提升階段、工作導向由GDP優先到富民優先、戰略定位由區域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歷史性轉變。2012年,面對復雜困難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突出“加快發展、率先跨越”主基調,加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攻堅克難,力促經濟轉型升級,全市經濟保持穩中有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四)矢志追趕超越,奮力推進寶雞高質量發展(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寶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全市發展實際,提出了打造關—天副中心、建設和諧新寶雞,實現“六個走在前列”的奮斗目標(即以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兩個百分點為目標,推動經濟競爭力走在前列;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統攬,推動科技創新力走在前列;以新型城鎮化為方向,推動區域輻射力走在前列;以打造美麗寶雞為引領,推動環境吸引力走在前列;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推動文化影響力走在前列;以改善提升民生、創新社會管理為重點,推動社會保障力走在前列)。201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陜西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并提出要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扎實加強文化建設、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為陜西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由此,加快“追趕超越”成為寶雞最響亮的旋律,踐行“五個扎實”成為全市工作最鮮明的主題。

2016年12月,寶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會議提出了寶雞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以“不忘初心、追趕超越、群眾滿意”為主線,突出投資增效、工業強基、旅游帶動、縣域突破、脫貧攻堅五項重點,加快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全面建設最具幸福感城市,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思路目標。201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寶雞考察并強調:“統籌謀劃、周密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努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經濟在轉型升級中邁向中高端。”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會議提出了“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和基本方略,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12月,中共寶雞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召開,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提出了“四城建設”目標,即堅持開放發展,加快建設“一帶一路”上的國際化城市;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建設裝備制造業名城;堅持旅游帶帶動,加快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堅持共建共享,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幸福城市。

這一階段,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區域競爭態勢逼人、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的形勢,寶雞搶抓國家實施關—天規劃的歷史機遇,推動“四基地一中心”(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新材料基地、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彰顯華夏文明的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要經濟指標縱比上臺階、橫比有超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1.6%,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1和1.8個百分點,總量在全省占比提高0.6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地級市經濟總量前100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推動發展量增質更優。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9%,總額是2011年的三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收入、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入、存貸款余額年均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517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達到18000元,趕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圍繞產業培育,全面實施工業強市“1553”行動計劃,形成了以機床工具、汽車及零部件、軍工電子信息、石油鐵路電力裝備、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為代表的“寶雞制造”。以寶鈦集團為代表的鈦及鈦合金產量占全國的80%、位居世界第二;以秦川機床、寶雞機床為代表,高精度數控機床生產行業第一;以陜汽、法士特、吉利為代表,寶雞成為全國重要的重載軍卡生產基地、整車制造基地;以石油機械、石油鋼管為代表,陸地石油鉆井平臺、石油連續鋼管等產品全球領先;以中鐵寶橋、寶雞中車時代為代表,鐵路交通設備保障了中國2.5萬公里的“高鐵速度”。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建成全國獼猴桃物流集散中心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亞洲規模最大的奶山羊養殖基地、全國最大的矮砧蘋果基地、西北最大的蜂產業基地和全國蜂產品集散地;打造“米奇啦”和“曹儒牌”蘋果、長麟核桃、“綠豐源”和“太白山”牌蔬菜、大紅袍花椒、三秦紅辣椒等名優品牌。寶雞的農產品,已經成為綠色、有機、生態的代名詞。寶雞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蔡家坡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鳳翔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和陳倉物流園區、陽平鐵路物流園,霸王河等12個工業集中區、千陽海升蘋果等43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等“名園”,成為各種資源要素匯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標兵和引擎。2013年以后,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寶雞產品搭乘“長安號”直通中亞、歐洲。秦川機床、寶雞機床、石油鋼管、紅旗民爆等“名企”,在美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10多個國家設立基地;“寶石牌”石油機械、皇城牌磚機、紅心獼猴桃、岐山搟面皮等“名品”,出口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打造關天副中心、建設和諧新寶雞”到“以新理念追趕超越、全面建設最具幸福感城市”,寶雞的發展思路目標始終緊扣時代主題、發展主線和人民意愿。(1)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編制了市區河流防洪與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持續開展渭河治理、建設百里畫廊、保衛藍天“六大行動”,市區空氣質量位居關中各市前列,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縣城、重點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深入開展大規模造林、城市增綠提質工程,完成關中大地園林化綠化57.1萬畝,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持續加力,對630個行政村進行分類整治,實現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2)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編制完成《幸福寶雞規劃》,被列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植物園、聯盟、陽平三座渭河大橋,以及虢磻路鐵路立交橋、金陵一橋加固等工程開工建設,濱河路三處涵洞、宏文南路等建成通車。金陵新村等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工作在全省率先啟動,保障性住房建設位居全省前列。新發展天然氣用戶2.3萬戶,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70萬平方米,“光網寶雞”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加力提速,蟠龍新區主干路網基本形成,蔡家坡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湯峪鎮躋身全國首批特色小鎮。(3)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在西北地區率先實現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全省“雙高雙普”縣全覆蓋,推行了十三年免費教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試點在省內率先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五個不出村”經辦服務模式全省領先;醫改寶雞模式得到國家肯定和推廣,在全國率先建立免費基本生育制度,入選全國首批健康城市試點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達到扶貧標準,實施產業脫貧項目1995個,完成8949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脫貧18.1萬人。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市、縣“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成功舉辦15次全國大型賽事。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實現“八連冠”,被評為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榮獲中國西部社區養老示范城市稱號。西寶、寶蘭高鐵建成通車,寶坪、太鳳、連霍高速過境線等高速公路和城際鐵路、寶雞機場加快推進,農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設完成1000公里,農村幸福院在全省率先實現中心村全覆蓋,社會治安滿意率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圖3 寶雞石油機械廠研制成功全球首臺陸地用12000米特深井交流變頻電驅動鉆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长宁县| 揭西县| 政和县| 蒲城县| 永宁县| 贡觉县| 麻栗坡县| 江孜县| 红原县| 罗田县| 庆安县| 林西县| 安国市| 华蓥市| 青海省| 盐边县| 福清市| 商南县| 尉氏县| 曲靖市| 灵宝市| 长武县| 武陟县| 伊金霍洛旗| 仪征市| 井研县| 元江| 平定县| 普陀区| 宜宾市| 珠海市| 襄城县| 永城市| 黎川县| 漯河市| 芜湖市| 高安市| 龙井市| 宜春市|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