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〇〇四年高考成績公布之日,即成大偉倍受神木中學師生關注之時。關注延續日久,漸成神中教育偏科學生之經典案例。如此關注,皆因大偉成績有足驚憾處:所驚者,文綜一科乃為全縣之冠,遠高出榮登名校之列者;所憾者,英語甚為寥寥而名落孫山,他人驚憾之余,亦不乏羨與嗤。而大偉終不愿屈就不中意之校,遂決意復讀一屆。也正因此,得與大偉有一年師生之緣。
一年之后的高考,終得與我同校同系之機緣,在大學擴招之背景下,實為憾事。大偉一時也成奇人。奇者,文理思維參差迥異,實為罕見。蓋因天賦所致,雖可強求,難改其質。
畢業之年,先后參加招教與村官考試,兩科皆中,終屈服于世俗價值觀而棄教從政。我曾曰,教壇少一名出色語文教師。雖似戲言,實出肺腑。源于對大偉其人性情、品格、趣味、專長之深解。
大偉其人,瞻顧于雅俗轉換而游刃有余。絲竹盈耳,心神未亂;案牘勞形,雅興不泯。居曹掾之列而不離詩文熏染;履主簿之職而不甘為刀筆小吏;與俗務交接而未混溺于世俗。與此相類者,大偉能從容于人情往來而不覺圓滑世故,新詞名之曰情商。蓋天性所致,也賴后天所學。
大偉其文,亦大亦小,亦文亦史,亦古亦今,亦曲亦直。其小者,著眼小而收筆大,有管窺蠡測之效;其大者,題材大而旨意深,有縱橫俯仰之勢。或以文敘史,或借史載文;或委婉含蓄如曲徑通幽,或直截了當如高崖瀉瀑。雖格律上偶有不合,也正因此,反顯率性隨意,無所顧忌。筆法多端題旨多樣,但歸而納之,總而言之,其作亦如其人。
大凡作序之事,以序者之名托作者之文。大偉索序,庶以我名,我本無名,更未成作。無名無作,為人作序,倍覺尷尬。而幾番假意推拒之后,所以欣然從命者,一則大偉誠意難違,更有本人虛榮之心作祟。如此說來,反是借大偉之作托我之名,愧矣!
腆顏作序,平生首端。游戲之語,謔而不褻。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