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提供的中國方案。

一、當代中國的主題

一個國家發展的主題總是同該國家在發展中應當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應當完成的歷史任務密切相關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是與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緊密相連的,又是與未來中國的前行方向不可分割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歷史和文化。數千年來,中國雖然歷盡滄桑,其歷史文化卻始終綿延發展、傳承不絕。近代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備受帝國主義列強掠奪欺凌,人民備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壓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在17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對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民族復興夢想的追尋,與中國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始終密切相連,艱難歷程可歌可泣。

中國共產黨擔當起了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責任,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聯接起來,把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聯接起來。近代170多年以來的歷史有力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貫穿于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黨的十九大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賦予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人民共同富裕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國家的安危榮辱和個人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旗幟。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引導之下,中國獲得了自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長期快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空前提高。“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習近平:《在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8年12月18日。40多年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極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完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的繼承和發展;是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斷探索的偉大創造;是在21世紀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在當代中國,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完成當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就是要從理論和實踐上清醒認識和科學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基本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理論與實踐就是緊緊圍繞著不同歷史時段的時代課題,在回答基本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以什么樣的思想作指導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認識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歸于失敗。同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以往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緊緊抓住這個基本問題進行深入探索,明確提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等等。這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和人民愿望發展了社會主義,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一關鍵問題,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關系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緊密結合起來,把握我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緊緊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與增強拒腐防變、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的重大任務,提出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目標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是關系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式、途徑和目標任務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才是硬道理,明確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提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人為本是核心立場、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大論斷,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等問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面對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提出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黨的十九大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性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當今世界經歷新變局、我們黨面臨執政新考驗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領導人民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中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的內外條件、目標任務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偉大時代中應運而生、在當代中國的新實踐新發展中順勢而成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科學社會主義煥發新生機、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呈現新態勢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20多年過去,中國不但在世界上把社會主義的旗幟杠住了、舉穩了,而且把科學社會主義推向嶄新的階段,社會主義的影響力感召力大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的成就,使世界上正視和相信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多了起來,使世界范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這不僅對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而且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和人類進步,都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件。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經驗總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擔當和探索,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中形成的。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的威脅持續蔓延。面對世界經濟、國際安全、國際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選擇。世界需要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也正在發揮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重要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產生、豐富發展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十八大以來黨所經歷的深刻革命性鍛造中形成的。歷史和現實都一再證明,一個執政黨進行社會革命不容易,進行自我革命更不容易,但不進行自我革命就必然被歷史所淘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分析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帶領全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把黨鍛造成為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黨的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展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總書記是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內涵豐富,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安排、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會、民生、民族、宗教、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戰、外交、黨建等各個方面。“八個明確”和“十四條方略”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八個明確”是這一思想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八個明確”是指導思想層面的表述,重點講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集中反映了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

一是明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實干興邦。

四是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既規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明確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

五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形成完備的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六是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聽黨指揮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能打勝仗是強軍的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

七是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愿與世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八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

“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十四個堅持”是行動綱領層面的表述,偏重于實踐和方略層面,重點講的是怎么辦,回答的是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從邏輯和結構上體現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貫穿著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內在邏輯。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覽全局、協調各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三嚴三實”,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體系。“八個明確”是指導思想層面的表述,重點講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十四個堅持”是行動綱領層面的表述,重點講的是怎么辦,回答的是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指引著中國人民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起點、邏輯起點、價值起點,自覺繼承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義,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沒有丟掉老祖宗”。同時,又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直面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矛盾、風險和挑戰,著力探索破解難題,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譜寫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新篇章,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時代的精神旗幟。理論來源于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系統總結和繼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展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主體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善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黨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及時總結上升為理論,又用新的理論成果指導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既立足于現實的中國,又植根于歷史的中國,圍繞強國夢想,貫通黨的使命、國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命運,貫通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成為當今時代最富中國味、最具中國魂的科學理論,是實踐探索、經驗總結、理論升華凝結而成的思想結晶,關乎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時代精神旗幟。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把這一思想載入憲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的制度優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謀篇布局,在不斷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踐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新時代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之中,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面對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挑戰,“世界怎么了,應該怎么辦?”等世界時代性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洞察時代風云,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應對全球性挑戰、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四、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意義和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是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學習本門課程的先導和基礎課程是本科階段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

碩士研究生是青年學生中思想活躍、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本科階段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基礎上,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是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提高運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素養和基本能力。

學習本門課程,對于碩士研究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不斷拓展和加深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認識和理解。近代以來,在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演進中,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民族、對今天的國家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努力中,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理論指南,解決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歷史問題,完成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形成了系統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發展歷程,就是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而不斷豐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成果的艱辛過程。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在清晰的歷史脈絡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認識和服務于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豐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資源,這對于堅持和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是有助于系統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和實踐探索最新成果,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本課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際戰略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專門闡述。學習本課程,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和歷史必然性,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三是清醒認識當代中國的時代主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近100年的實踐和發展來看,黨能夠取得一個個偉大成就的根本,就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在歷盡艱辛探索、付出各種代價中,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從中國共產黨95年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研究和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目的和意義,恰恰在于從理論學習中,樹立理論自覺,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偉大夢想。在實踐中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是有助于青年學生認清新時代新矛盾新要求,把握社會發展趨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本課程著重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發展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實踐基礎,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基本方略、戰略安排等問題,進一步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幫助青年學生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自覺將家國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和個人的夢想有機結合起來,將個人發展同社會發展趨勢結合起來,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在時代大潮中,成就燦爛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寄予厚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青年一代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的根本保證。

(二)學習本課程的方法

理論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靈魂所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同于本科階段,應該在注重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的理論性、研究性探索,不斷增強獨立研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努力達成新認識、收獲新體會。本課程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一是要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結合起來。青年時代是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系統接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時期。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著作,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的重要前提。學習本課程,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同學習內容相結合,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二是要同研究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方法論原則之一。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在掌握相關理論、觀點和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學習本門課程,必須增強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強化問題意識,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同專業知識的學習、人文素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相結合。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學習方向明確,但人文素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貫穿學習過程始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學科基本原理,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把握各種機遇和應對各方面挑戰中開創和向前發展的。因此,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同專業課程的學習相結合,加深理解和思考現實問題,拓展人文素養,加強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切實提升青年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唯有此,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

四是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按歷史發展的順序,遵循因果關系的規律,考察和研究其歷史背景、思想來源,探討理論與實踐發展演變,包括由理論到實踐、由經驗到理論,甚至整個期間的失敗到成功,都是遵循歷史的研究方法。同時,遵循邏輯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范疇來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主題、內容體系、表現形態及其邏輯構成。歷史與邏輯相結合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總之,研究和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提高運用這一理論分析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本領,不僅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需要,也是豐富和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使命和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乌什县| 丰都县| 大姚县| 临邑县| 抚松县| 敦煌市| 南陵县| 蓬安县| 固阳县| 凤山县| 股票| 新昌县| 奇台县| 厦门市| 仁布县| 临海市| 和平区| 安溪县| 宁阳县| 夹江县| 馆陶县| 牡丹江市| 玉林市| 岑巩县| 泾源县| 教育| 永清县| 洛扎县| 饶阳县| 炉霍县| 乐业县| 宜兰市| 天水市| 子长县| 工布江达县| 当雄县| 荔波县| 阳信县| 岚皋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