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念的規則,就需要厘清念的主次關系,與調控好念與念之間的平衡關系。
個體誕生之初,念是混亂且無序的。或欣喜或悲傷,受于外物的影響下,個體的念時刻發生著變化。這時,就需要分辨清楚哪一種念為主,哪一種念為輔。當然,個體誕生之初,支配著這個個體的是來自于個體最為原初的‘念’,對于饑餓與外界各種不適的反感,對于食物的渴望。念的主次還是顯而易見的。
但隨著個體不斷地成長,念也越為復雜化,念的主次關系就變得難以分辨,在個體所處環境中,各種外物或是‘他念’正往著不同的方向牽引著個體的‘己念’。‘己念’不能統一,就出現了‘念’的混亂,又或是某種次要的‘念’占據了‘主念’的位置,從而引導個體向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那么,該如何分辨清‘念’的主次關系呢?首先,念的主次關系應考慮到個體當前的狀況,乃至于個體的未來,從而引導個體到達‘念的終點’,從復雜的‘念’中篩選出有終點的‘念’有理性的‘念’,由這些‘念’構筑成主念的基礎,再由個體的意識在眾念的引導下補全‘主念’。
除此之外,與‘主念’無關的一切的‘念’都是次要的,但這些次要的‘念’有部分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替換‘主念’成為新的‘主念’。所以個體需要掌控好念的平衡關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