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古代文學與隴東文化研究
- 徐治堂 馬悅寧
- 2396字
- 2020-07-28 17:02:16
序言
趙逵夫
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第四屆年會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隴東學院召開。學會理事會在2010年5月成立時決定,以后的年會在蘭州開一次,蘭州之外的市區開一次,交替舉行。第一次、第三次分別由西北師范大學和西北民族大學承辦,第二次、第四次分別由天水師范學院和隴東學院承辦。我們這樣做增加了省內各高校、各學術研究單位之間的了解,使在省會的高校和有關科研單位的同人有機會到蘭外各高校走一走,借以做一些學術考察,更深地了解省情;也使在地市的高校和有關的單位去外地參加學會活動有困難的同志有機會參加古代文學學會的學術討論,相互交流;通過學會成員研究成果的發布,帶動全省古代文學的研究,也帶動地方學者對本地有成就的古代作家作品及同本地有關的作家創作活動的研究。我們成立甘肅省古代文學會就是為了通過相互交流、討論,整體上提高全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教學的水平;為本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教學的同志造成一個交流、切磋、溝通、聯系的平臺,有利于形成合作的團隊。同時能使我們的學術活動接地氣,同地方文化建設連接起來。
這次年會上提供的論文主題上自先秦時代的《詩經》、神話與有關典籍,下至近代,或側重于理論與文化研究,或側重于作家作品分析,內容豐富,涉及面很寬。而其中有一半是關于甘肅古代作家研究的,這當中大部分又是關于隴東古代作家的。在文學研究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從弘揚甘肅古代作家創作的方面說,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中國從上古直至近代是一個農業國家。雖然部分地區有畜牧和漁獵經濟較長時間的存在,但總體上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而三千多年前興起于隴東馬蓮河流域的周人,是當時華夏大地上農業最發達的民族。周人以農業起家,農耕文化中的重天時、重地利、安土重遷、重視家庭倫理和親屬關系、重禮義的傳統,在周代商之后數百年中成了整個中原與周邊一些地區人們的共同觀念,又由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一直尊崇周公以來的禮治傳統,根植于農耕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等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仁,就是要關愛他人,形成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義,就是要承擔包括社會的、國家的責任在內的各種責任,要有自己的擔當。禮,就是要遵守社會運行長時間中形成的各種規程,包括社會禮俗、法制在內,法律規定是行為的下限。智,指處理好各種事情的能力與智慧,從生產到生活的各方面;也包括對過去人們經驗、教訓的了解和積累,所以包含著讀書和生活實踐中的思考這兩層含義在內。信,就是誠信,就是對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負責,言行一致。這是作為一名社會的人能與社會各方面正常交往的必備條件,是為人的根本。沒有誠信,以上幾條都說不上。以上這些在今天仍然是有意義的。我們研究古代文學的目的就是要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這次參會的一些人去拜謁了周祖陵,一些人參觀了慶城區博物館。大家對哺育了周人、周文化的馬蓮河流域的地理狀況有了具體真切的了解。因為所有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人在上大學本科時就讀過《詩經·大雅·公劉》中說的“陟則在巘,復降在原”、《大雅·綿》中說的“陶復陶穴”,和《生民》《綿》中所寫的生產、生活的地理環境,這些雖已經過了三千多年,但在這里還可以看到。這次會議實質上也是我省古代文學界同人一次中國古代文化的考察與學習會。就從這一點來說,大家的收獲也是很大的。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省內十多所高校的43位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的同志,西北師大幾位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生也參加了會議。大家對隴東學院的校園建設贊不絕口,對其教學、科研的良好條件也十分贊嘆。隴東學院的發展是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寫照。大家都說,甘肅地處西北,受經濟大潮的沖擊較小,這三十多年中科研的條件不斷提升,但仍保持著坐下來認真讀書的良好學風,我們的研究工作一定能扎扎實實穩步前進。
和前三次會議一樣,會風也特別好。上午的會議時間本來是八點半到十二點,但大家討論熱烈,有一個組快到下午一點四十才結束。會上每個發言人講完后,都會有人提出問題,形成互動。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開拓我們的思路,提高我們的研究水平;使論文的論證更嚴密,更合于學術規范。這樣,就不只是聽者受益,講者也受益。一次學術會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參會者受益,這個會就是成功的。
這次會上還有兩點值得特別提出來說一說:第一,開幕式上安排了給隴東學院圖書館贈書的環節。其實在天水師院、西北民大召開第二次、第三次年會時也有參會人員向該校圖書館贈書的事,但都是在會下贈,未能安排為開幕式上的一個環節,所以未能引起廣大會員的重視。這次會上不少人給該校圖書館贈書,今后各次年會都應這樣做,形成一個傳統。我們本省學者的論著,在本省各高校的圖書館都沒有,很多學生、老師看不到,甚至很多同行學者都不知道,這是十分遺憾的事。我們學會成員的研究成果應在本省各高校圖書館都有收藏,使它在以后的很長時間中都起到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發展的作用。第二,城市學院幾位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同志因事未能參加,但寄來了賀信,還寄來60冊《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給與會專家。前三次會上都有給會員贈書的環節。一是與會者相互贈書,只是在個別相熟的學者間進行,面不夠寬。二是主辦方將本單位同志的書陳列在會議室門口,由入會者選取,參與的人和單位還不夠多。這次城市學院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所的做法很值得提倡。我們希望以后的年會也能如此,使與會者有多方面的收獲。
第四次年會是成功的。在這里,我要感謝隴東學院領導對這次學術會議的重視。隴東學院院長郭維俊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詞,對與會代表提出希望,并參加了座談;隴東學院副院長馬悅寧教授作為學會副會長同文學院負責同志一起在幾個月前就著手準備,很早就發出了會議邀請函,說明了討論的中心議題。這些都是這次會議成功的基本條件。
會后,隴東學院文學院編好論文集,喜其成事之速,寫以上看法以為前言。